有一種溫暖, 叫中國援助


有一種溫暖, 叫中國援助

12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意大利紅十字會主席羅卡(後排右六)與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一行9人合影。新華社發

有一種溫暖, 叫中國援助

2月29日,中國紅十字會志願專家團隊抵達伊朗德黑蘭。新華社發

有一種溫暖, 叫中國援助

10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中國專家組成員徐永昊示範防護服穿戴。 新華社發

平安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國蔓延,中國政府和人民對各國當下境遇感同身受,正在盡己所能施以援手:

2月29日凌晨,中國紅十字會派出的志願醫療專家團隊抵達伊朗首都德黑蘭,幫助伊朗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3月7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援助伊拉克防治新冠肺炎醫療專家組抵達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

當地時間3月12日晚,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中國紅十字會共同組建的抗疫醫療專家組一行9人抵達意大利首都羅馬,並帶來部分中方捐助的醫療物資。

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在攜手應對疫情的鬥爭中,中國與意大利等許多國家的友誼得到昇華。

據新華社電 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12日晚抵達意大利首都羅馬,第二天一早就馬不停蹄投入工作,一天下來行程滿滿。

13日上午,中國專家組與意大利紅十字會和醫學專家座談交流,瞭解意大利當前疫情形勢。

13日中午,中國專家組、中國駐意大使李軍華與意大利外交部長迪馬約在羅馬拉齊奧大區紅十字會總部共同出席新聞發佈會,並回答意大利記者提問。

發佈會上,中國專家組堪稱全場焦點,迪馬約甚至在社交媒體個人主頁上直播了這場發佈會。他在發佈會現場再次對中方人員和物資援助表示感謝。他說,中國正在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意大利不久後也將戰勝疫情。

13日下午,中國專家組前往意大利紅十字會急救中心。

中國專家組告訴新華社記者,接下來幾天,他們還計劃前往意大利高等衛生研究院,走進部分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深入意大利疫情最嚴重的北部地區,與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和醫學專家展開面對面交流。

中國專家的到來在意大利掀起一股“感恩”熱潮。喬治·龍扎尼是律師,曾與很多中國客戶打過交道。他告訴我,中國專家來得太是時候了。“中國可以在醫療領域為意大利提供很大幫助。”

埃娃·達爾·波佐是資深商業顧問。她說,疫情現在已是全球“大流行”,中國支援對意大利至關重要,其他國家也應效仿,“我非常感謝中國這種可愛的行動”。還有意大利網友在社交媒體留言說,等疫情結束,我想擁抱每一箇中國人。

此外,《共和國報》在社交媒體臉書主頁的封面圖片已經換成了一張在武漢參加救治工作醫護人員的照片,其中顯示,兩位醫護人員在結束工作離開醫院前靠在一起休息。在評論區,有意大利網友留言:“謝謝中國。意大利人不會忘記。”

四川與意大利的感人故事

在中國疫情最嚴峻的時刻,意大利人民展現出與中國人民守望相助的誠意;在意大利對中國給予幫助的往事中,也有兩個感人細節。1988年,意大利政府曾援助四川修建了一個急救中心;2008年汶川地震後,意大利立刻派了14名急救專家駐紮在重災區綿陽,在意大利專家的幫助下,有900多名傷者轉危為安。意大利與四川因此結下深厚情誼。

知恩圖報,善莫大焉。此次中國援意專家組9人當中,有5人來自四川,分別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主任護師唐夢琳,四川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所原副所長童文彬、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吉晉、中國紅十字會成都救災備災中心主任秦小利。

梁宗安是四川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常務副組長。他啟程前說:“意大利與中國的國情不同,醫療體系不一樣,但總的醫療救治原則是適合的。我緊急收集了一些資料,也查了文獻,收集了我國現有的診療指南,做了充分準備。”

與中東歐17國視頻 分享疫情防控經驗

據新華社電 中國同中東歐17國13日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家視頻會議,分享和交流疫情防控經驗及信息。這是中國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事業作貢獻的又一重要舉措,也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17+1合作”)機制賦予新的內涵。

華沙時間13日9時,中國駐波蘭大使館宴會廳,早已架設好的遠程視頻設備準時上線。7000公里外的北京,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員以及中國疾控、臨床、民航、海關、社區留觀等領域的專家,通過視頻向波蘭國家公共衛生中心和外交部的專家及官員介紹各自領域的疫情防控經驗。中東歐其他16國的外交、衛生、防疫、海關等部門代表也在各自分會場聽取了中方防疫經驗介紹。

波蘭國家公共衛生中心專家、波蘭疫情防控總顧問斯坦凱維奇表示,中國主動分享經驗的做法值得稱讚。“中國經驗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將據此調整現有防控措施。”

援助伊朗:

多渠道捐醫療物資

積極推廣中國經驗

據新華社電 自2月19日出現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後,連日來伊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迅速攀升,成為海外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2月29日凌晨,中國紅十字會派出的志願醫療專家團隊抵達伊朗首都德黑蘭,幫助伊朗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家組由上海市紅十字會賑濟救護部部長周小杭領隊,成員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世界衛生組織伊朗考察組中方專家)馬學軍、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吳寰宇、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主任醫師錢志平、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工作人員凌翔組成。

專家組表示,目前伊朗的檢測標準和中國國內相同,用的大部分檢測試劑盒來自中國。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紅十字會在伊朗積極推廣中國經驗,得到了世衛組織的認可和伊朗衛生部的支持。全民動員、居家隔離、全面對疑似患者進行篩查和檢測、集中救治等措施已經應用於伊朗新冠肺炎防控。

專家組表示,伊朗目前已經出現醫療物資短缺的問題,包括檢測試劑盒、個人防護物品和呼吸機及其他醫療設備。伊朗口罩已嚴重不足,且目前價格上漲迅速。中國已通過紅十字會等多個渠道向伊朗捐贈醫療物資。世衛組織等國際組織也表示願意支持伊朗解決醫療物資緊缺問題,未來或許將有更多種類和數量的醫療物資運達伊朗。

專家組說,伊朗已經吸收和借鑑了中國的經驗,同時根據國情做出相應調整,在較短時間內建立起針對現階段防控目標的綜合防控體系。但各國國情不盡相同,任何成功經驗都只能為別的國家指明一個大致方向,各國還是要根據自身國情,因地制宜,因國施策,走出自己的道路。

援助伊拉克:捐5萬份檢測試劑 帶去疫情防控經驗

據新華社電 目前,由傳染病防控、流行病學、重症醫學治療、核酸檢測等領域的7位中國專家正奮戰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為當地帶去防疫物資和中國防疫經驗,協助伊政府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伊拉克首個確診病例是一名來自伊朗的學生,2月24日在伊拉克南部城市納傑夫確診。此後,來自伊朗的輸入型病例不斷增加。截至11日,伊拉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73例,死亡8例,治癒15例。全國18個省中有14個省報告確診病例。首都巴格達疫情最嚴重。更讓人擔憂的是,世界衛生組織9日報告,伊拉克已出現疫情本地傳播。

伊拉克曾擁有中東地區比較好的醫療體系。然而,從2003年美軍發動伊拉克戰爭到2014年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盤踞伊拉克,伊拉克醫院和醫療設施慘遭破壞,大量醫護人員流失。如今,只有巴格達中央實驗室具備核酸檢測能力。

據中國專家組領隊陶中權介紹,中國紅十字總會此次向伊拉克捐贈了一套實驗室設備,包括兩臺PCR儀以及5萬份核酸檢測試劑,將幫助伊拉克大大提升檢測能力,實現早檢測、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儘量把疫情在早期控制住。

世衛組織駐伊拉克代表穆奈姆說,中國專家組不僅為伊拉克帶來了防護裝備、檢測試劑和PCR設備,中國在臨床指南、病例管理、傳染病防控方面的經驗都是目前伊拉克防控階段所需,“對伊拉克來說是筆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