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合力闖出新天地——贛州市推動企業擴產轉產紀事

政企合力闖出新天地

——贛州市推動企業擴產轉產紀事

疫情防控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消耗戰,連日來,我市一批企業積極響應號召,“火線”轉產防疫物資,持續支援抗疫一線。各地各部門多措並舉加快推動企業擴產轉產,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奠定堅實物資保障。政企合力,闖出擴產轉產新天地。

企業有擔當“火線”轉產防疫物資

原材料、成型、消毒、打耳帶、裝鼻樑條、出產……近日,在贛州經開區的聖尼特遮陽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工人嫻熟地在口罩流水線上作業。

這家新三板掛牌企業以往主要生產戶內外建築遮陽系列產品,一個月前,公司生產的一次性口罩正式量產,目前日產能可達10萬隻。

“從購買設備、等待到貨、調試機器,總共花了4天時間。”該公司董事長楊曉明說,看到口罩成了大家的緊缺物資,他希望能為社會做點貢獻,緩解口罩購買難問題。“我們也是量力而行,推掉了很多外省外市的大單子,口罩主要面向本市企業和市民。”該公司還在本月向全市人民免費發放2萬個口罩。

政企合力闯出新天地——赣州市推动企业扩产转产纪事

贛州中科拓又達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在進行智能化設備調試。

“迅速轉型”的還有贛州中科拓又達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這家位於贛州高新區的企業專門從事研發製造工業機器人和智能控制裝備,擁有81項國家專利。從2月10日決定建立醫療器械口罩廠以來,該公司共生產口罩單機126臺,目前口罩日產能達百萬只,將在未來兩個月為國內外口罩生產企業提供100套智能化口罩生產線。

在位於于都縣上歐工業園的派爾格服飾有限公司,工人們在縫紉機前,雙手快速地拉直面料,將針頭對準後踩下腳踏,吱地一聲,幾秒就能縫製好一段面料。為了支援疫情防控工作,這家以生產牛仔服、校服、紅軍服和工服為主的公司及時調整產能,轉為生產醫用防護服和口罩等產品,每天能生產2000套防護服和20萬隻口罩。

贛隆藥業、橙工醫療器械、耀美科技……我市“跨界”轉產防疫物資的企業隊伍越來越壯大。在加緊生產的同時,這些企業還十分注重自身的防疫工作。首次導入口罩生產線的金信諾電纜技術有限公司實行封閉式管理,員工吃住都在廠區內,定時消毒。該公司員工鍾威說:“因為訂單比較多,我們很早就復工了,公司防疫措施做得比較好,讓我們可以安心上班。”

政策添助力全力保障擴產轉產

“出臺的30條政策措施,讓我們得以快速解決產品備案、原材料保障等問題,讓我們吃上定心丸,敢於擴產轉產疫情防控物資。”贛州谷山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林俊說。

林俊所說的30條,就是2月市政府印發的《關於有效應對疫情穩定經濟增長30條政策措施》,裡面的“優先扶持疫情防控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生產企業”等舉措,為企業送上了及時雨。

位於信豐縣的谷山用品有限公司從註冊到正式生產僅用5天時間。醫用口罩的生產過程對於衛生條件要求極為嚴苛,信豐縣委、縣政府馬上協調了有無塵車間的標準廠房作為過渡車間。在該縣工信、交警、商務等部門的幫助下,企業順利把口罩製造設備從江蘇江陰運回信豐,購買到緊缺原料熔噴布,爭取到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市級獎補資金150萬元。

當前,全市上下積極行動,全力以赴支持有關企業擴產轉產。

市行政審批局採取“網上辦、快遞辦、自助辦、預約辦”服務新模式,對疫情防控重點物資及生活必需品生產企業的新設或變更“即報即審即批”。江西北陸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因轉型生產防護服、隔離衣等防護用品,需要變更經營範圍。通過市行政審批局的綠色審批通道,企業從遞交申請材料到拿到營業執照全程不到15分鐘,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生產中。

江西美潤環保製品有限公司是我市首家口罩生產企業。中國農業銀行贛州市分行、瑞金市支行組建“美潤環保公司辦貸群”,及時研究和解決企業在增加授信、享受利率優惠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僅用30小時,就為企業完成了500萬元醫療防護物資應急貸款辦理。

受疫情影響,定南縣善行智能設備製造有限公司旗下產品原材料的供應出現問題。定南縣工業園區黨委書記劉國東在與企業董事長汪小強研究復工復產問題時發現,該企業具備防塵車間,並掌握口罩、額溫槍原材料供貨渠道等優勢,兩人迅速達成共識,形成了改造生產線轉產口罩和額溫槍的復工復產方案。

加快擴產轉產,努力挖掘潛能,一個個駐廠幹部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則,深入企業一線開展幫扶服務,政企齊心保障防控物資生產的生動畫面,在我市各地精彩上演。(熊豔 劉濱 記者 張惠婷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