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查德克萊德曼和朗朗李雲迪,誰的水平更高,更有深度?

站在屋頂的我


這個問題見仁見智吧,音樂本身就沒有好壞,欣賞的人群不同,喜歡的藝術家也不一樣,也就沒了孰強孰弱。

克萊德曼應該是中國人民最熟悉的外國鋼琴家了,不論是商場咖啡店還是校園廣播,甚至是中學英語聽力考試都有出現克萊德曼的音樂,我想他的音樂傳播之廣,可能是他將鋼琴曲通俗化吧,左手固定的分解和絃,右手優美的旋律,加上伴奏樂器的氛圍烘托,以及三五分鐘的類似流行樂曲的時長,讓聽眾極易接受更容易欣賞,這種通俗化的鋼琴曲也許在專業音樂人眼裡與古典音樂相比技術性上可能欠缺一些營養,但被大眾接受並喜歡的音樂就是好音樂。

再說朗朗與李雲迪,都是彈古典的,拋開李雲迪這幾年綜藝參加過多實力下滑以至於自己可能都忘了自己是文藝界的,兩人都算是大師級別了,看過朗朗的紀錄片以及世界各地媒體對他的評價,實力與努力並存,當之無愧的當今世界頂級鋼琴大師,至於為什麼很多人反感他的表現以及質疑他的實力,我想無外乎兩點。一是古典音樂始終是小眾圈子,大眾接觸願意欣賞的人並不多,這導致大家覺得好像沒怎麼聽朗朗彈過什麼牛逼的東西,或者是聽了很難去理解,其實並不是很難理解朗朗,而是很難理解和欣賞古典音樂(生活中成天聽人推薦這個小鮮肉那個小鮮肉,可從沒見誰迷戀拉赫瑪尼諾夫或者斯克里亞賓,勃拉姆斯吧);再一個原因就是朗朗極具誇張的舞臺表現,對於藝術家本身來說這再正常不過了,有些音樂家可能需要很誇張的肢體動作去表現內心情感來襯托音樂的情感,但也許中國人更喜歡內斂自然一些的表現吧。

總的來說這三位鋼琴家都堪稱大師(好吧,李雲迪巔峰時期應該算是),孰優孰劣見仁見智,總之讓自己舒服的音樂就是好音樂,當然作為一個鋼琴愛好者和古典愛好者,也很希望欣賞古典的人越來越多。


Inviclarity1


這不是一個嚴謹的問題,沒有具體的限定,所涉及的維度也過於廣泛,這個三個人並不是一個類型的,也許題主只知道都是彈鋼琴的,卻不太瞭解其中的區別,我只能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三人側重的音樂類型

理查德克萊德曼:在中國特別著名的鋼琴表演藝術家,側重的演奏方向是現代通俗鋼琴,他的鋼琴音樂普遍採用優美旋律結合分解和絃,搭配現代電子樂器進行伴奏,這是什麼類型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界定,我認為可以是輕音樂,或者是休閒音樂。作品本身難度不大,但是旋律優美動聽,比較容易讓普通欣賞者接受。極少演奏傳統古典音樂。

郎朗:目前世界頂尖的鋼琴演奏家,側重的演奏方向是傳統古典音樂,用時又參與很多跨界的演出,在保證演出水準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嘗試,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時,經紀團隊在他的個人營銷上也是非常的成功,是國際鋼琴圈的一線鋼琴演奏家。作品涉獵範圍及廣。

李雲迪:同郎朗類似,也是比較主流的鋼琴演奏家,主要演奏傳統古典音樂加一些跨界的表演,近些年也參與了一些綜藝節目。在個人影響力上,稍遜於郎朗。


可以看出,三人的所演奏的音樂類型側重是不一樣的,理查德克萊德曼偏現代通俗鋼琴,郎朗、李雲迪以傳統古典音樂為主。

三人的藝術成就

理查德克萊德曼:沒拿過什麼重要的古典音樂獎項,但是因其曲目類型的討巧,出版了極多的各類唱片,而且銷量不錯。

郎朗:列舉一些重要的成就,因為太多了!1997年就與非常著名的IMG經紀公司簽約。1999年,因為在芝加哥的一場音樂節上作為替補登臺,一炮而紅。2002年獲得伯恩斯坦藝術成就大獎。2010年獲得國際門德爾松大獎。2015年獲得“德國古典回聲大獎頒獎典禮”年度器樂演奏家大獎。同時是世界各大知名古典音樂節和各大樂團、音樂廳樂季上的常客。個人能力也從當初較為粗糙的演奏技術,逐步得以改善。是當今非常主流且具備很大流量的鋼琴演奏家。

李雲迪:提到李雲迪,很多人就會想到他儒雅的鋼琴王子形象,並想到肖邦。2000年李雲迪獲得第14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冠軍,這是頂級的古典音樂大獎。2002年《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古典音樂唱片獎。在曲目涉獵上以肖邦、李斯特為主,近些年嘗試了一些跨界合作。但是在專業程度上,近年來有些不穩定,具體原因不得而知。


三人在各自的領域都有自己的藝術成就。從從重要的獎項上來看,郎朗和李雲迪都有獲得過重要的古典音樂大獎,理查德克萊德曼沒有獲得類似獎項。但是理查德克萊德曼的唱片和曲目也是最多的。

誰的水平高,更有深度?

通過上面的一些簡要介紹,我想大家能看出其中的不同,那麼自然而然,也就沒有標準去衡量這個問題。

如果你喜愛古典音樂,那麼一定是郎朗,李雲迪的水平深度高於理查德克萊德曼。

如果你不區分什麼音樂,好聽就行,那麼你也可以說理查德克萊德曼的水平更高。


最後,我要說的是,所有的提問都應該儘量去找準提問的點,給予問題更多的限定,這樣才能有一個相對嚴謹的回答,就這個回答,也是不嚴謹的,因為每個人的欣賞角度和欣賞能力都是不一樣的,這依舊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沒有絕對的標準。而且涉及的範圍也是太大了,有限的時間和空間,沒法全面的回答問題。而且音樂這種能觸發人類內心情感的東西,對普通愛好者來說,也沒必要去區分什麼類型,誰的水平高,誰的深度深,音樂是為人服務的,只要你覺得喜歡,覺得好聽,怎麼說都有理。


從我個人的欣賞角度和喜好來說

郎朗>李雲迪>理查德克萊德曼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樂享劉Sir


簡直沒有可比性,不是一個層面不是一個級別,一個世界級別的鋼琴王子,一個是國家級的。論理查德克萊德曼都是朗朗的前輩了,不光是從年齡來講,更是從彈琴功底上。理查德克萊德曼的琴技是世界公認之最,鋼琴王子的稱號不是白來的,他不是用肢體語言來演奏,也不是為了表演而彈琴,是真正意義上的用心去彈,純粹的用心在彈,你看他彈琴沒有多餘的誇張表情,沒有任何的肢體語言,只是發自內心的彈奏,所以你看他彈琴會覺得很舒服,這種舒服不光是聽覺上帶來的享受,視覺上的享受也很重要,所以他彈出來的給人的感覺是很遊刃有餘,很嫻熟的彈奏,看他彈琴不會覺得累,閉上眼是動人的旋律,睜開眼是美妙的演奏家。至於那個叫朗朗的,我就呵呵了,音樂功底暫且不去跟前輩一起比,也沒可比性,光是那個彈奏的動作就讓你看了累,不舒服。所以這兩個人沒有可比性。


影月99


本人今年42,沒學過任何樂器,

KTV入門級麥霸,

三位鋼琴大師在我這的印象是:

老王子的曲子很小時候就開始聽,當時買的正版《命運》交響曲專輯,可以循環很久,一直到到現在還喜歡聽;

朗朗大師,怎麼講,明知道他在這個星球上非常了得,但就是欣賞不來,每次看他彈琴視頻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感覺心好累,可能是因為我無知吧;

至於李雲迪大師,瞭解不多,第一次知道這個人是因為我的其他愛好,在香港鍾泳麟編輯的雜誌《名錶論壇》上(應該是99年的某期)看到他得獎的文章,但到現在為止,基本沒聽過或看過他彈琴。

😈😈😈


Nice丶Referee葉明輝


你好!

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我下面做個建議的粗淺的對比吧:

理查德克萊德曼,被譽為鋼琴王子,在流行音樂來說,的確受大眾歡迎,而且很多人聽了他的演奏,想去學鋼琴,或者願意聽鋼琴。

他與塞內維爾(創作人、水邊阿狄麗娜等原創出自他筆下,還改變一些經典的曲目)把一些容易讓人接受的流行音樂,結合流行元素推廣給大眾,一聽就容易接受而且引起共鳴也是王道,理查德克萊德曼之前也是學習古典音樂,無奈不受待見,也許古典音樂圈子中競爭激烈吧,他轉為流行音樂後卻舉世聞名了。

郎朗這個無需多說了。

在世界上專業的十大鋼琴家能排名進前十,這足以說明實力非常強。

沒錯,彈琴表情十分浮誇、頭皮摔幾斤…這些黑他的評論,不會對他造成什麼阻礙,因為他在頭條、微博上都有開設小視頻課堂,讓一些音樂愛好者能近距離來接觸鋼琴,和嘗試玩鋼琴,這個真的很了不得。

一個很努力的中國鋼琴家,17歲當替補演奏而舉世聞名,甚至影響著全世界,也因郎朗中國也掀起鋼琴熱,他在演奏中體現了非常喜歡音樂,在他的琴聲中也也能體現出音樂的靈性,感覺他是充滿熱情的鋼琴家。他的一句話還是讓學樂器的人值得警醒:鋼琴家不練琴就是慢性自殺。每天再忙也要保持2小時以上練琴,因為深知自己一切來之不易,需要刻苦保持好自身水平迎接挑戰!

李雲迪也是和郎朗在國內外都有知名度的鋼琴家,最近工作中心轉回國內,開設大師班奔走一些城市。

填補了15年空白的肖邦鋼琴大賽冠軍,而且是中國人獲得,這足以震撼了歐洲。在歐洲學習也與著名DG唱片公司簽約,也輝煌過一段時間。後來和DG解約後,慢慢工作重心回國內了。在公眾號或頭條新聞上也有說,參加娛樂節目、真人秀,放著肖邦國際鋼琴比賽評委不做,這個也真的是不得而知了,或許這樣收入來的快,不需要太苦的練琴吧,前一段時間有視頻或者文章說李先生鋼琴錯音多,意境不再了,這或許和練琴有些關係吧。但是再如何,還是大師級。普通人和半職業演奏家都無法比擬李雲迪先生的技巧。而且還充滿理性、有點高冷的鋼琴王子。

還有馬克西姆,馬克西姆沒有妄稱自己鋼琴家,而是鋼琴玩家。也有一些代表作,出埃及記、野蜂飛舞、克羅地亞狂想曲等。

綜合搖滾、流行元素,加上自身俊朗外表,過人的琴技也俘獲大多聽眾。

有人說馬克西姆音樂會上感覺像車禍現場(錯音百出)我沒去聽過,這個我不敢評價,巔峰時期的馬克西姆也有一些專業曲子彈的不錯的,而且有一雙讓人羨慕的大手。

這裡說一個專業上的表現吧。

1、敢開鋼琴獨奏音樂會,除了一部鋼琴,不需要輔助樂器遮蓋錯音或缺點。

2、大型鋼琴協奏曲(和交響樂團合作)每首鋼琴協奏曲都是鉅作,通常都是在30分鐘以上,技術強度比較大。聽說郎朗有40首鋼琴協奏曲保留曲目,王羽佳有27首保留鋼琴協奏曲目。

3、敢彈炫技大作品,出錯率少,國際媒體、音樂評論人的評論肯定。

眼花繚亂、手速飛快、不出錯或少錯,譜子又長又多還能背的下來。

這樣才是技術高超的體現。

聽說鋼琴家巡迴演奏會,都是飛機上看譜,下來演出場地彩排,曲子都摸一次,第二天就開始正式演出。

而且演奏會曲子都不會重複太多,基本上等於看過幾次和彈幾次就開始演出。

聽說一些厲害的鋼琴家都是上臺前看一遍就直接背彈了。

因為普通大眾不是玩音樂的,不知道摔頭皮好幾斤不看琴鍵也沒彈錯音,表情浮誇也能讓音樂有生命表現,認真練過鋼琴的人都知道,不容易。

理性的處理琴聲,表達音樂內涵所在,這也是音樂上的一個境界。

願意聽音樂,好聽、容易接受,也無過錯。

普通人,選擇自己喜歡的。

專業人,自然之道內情,無須和無知的大眾辯論。

不要用業餘的眼光來評論專業人士的高度。

簡單的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喜歡音樂無過錯,錯在分高低。當接受了一些提升後,會有更多不同的看法吧,學樂器的記得每天練習。別老玩手機耽誤正事,喜歡音樂就多聽、多學、多提升,不要像井底之蛙那樣坐井觀天,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謝謝!

歡迎不同意見的朋友一同交流學習,幫問主提供更好的參考意見。

有緣路過和看完的朋友麻煩點贊轉發唄,謝謝~


愛音樂的meow


理查德·克萊德曼至今每年還要在中國開幾場音樂會,如果要從1980年代算起,也有三十來年了。在80年代後到90年代前,這位鋼琴王子可謂在中國無人不知,絕對要比現在的郎朗李雲迪更知名,隨便找幾個農村大媽,就會有他的粉絲。他的唱片銷量與樂曲使用廣度至今應該是在國內鋼琴界是沒有人能超越的,歸根結底,他走的是流行鋼琴路線。

中國鋼琴界其實應該感謝他,他對鋼琴這件曾經小眾的樂器走向中國大眾,其實起到了一個普及的作用。

郎朗和李雲迪這一代是2000年以後的事了,如果要說他們的作用,則是讓更多琴童有了勵志的榜樣,當然也讓中國的鋼琴從專業性與職業性方面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面。但是,他們對於鋼琴作品的推廣與應用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甚至連中國鋼琴作品都很少彈,只能算中國面孔的世界鋼琴家。要知道,克萊德曼可是改編了若干的中國風格的鋼琴作品,單從這一點上,我覺得克萊德曼更親近中國的聽眾。

還有一點,克萊德曼的鋼琴作品相當於私人定製,個人專屬,這是郎朗和李雲迪無法比的。

說到演奏水平,克萊德曼的早期鋼琴作品難度大概在車爾尼849到299之間,個別甚至599水平就能彈,按照鋼琴考級是屬於業餘鋼琴演奏水平。也正是因為如此,實際上他的很多作品成為了眾多鋼琴學生的入門作品。

而郎朗李雲迪他們走的是專業路線,不屑於彈奏業餘水平的作品,也未必能彈得像克萊德曼那樣深入人心。

當然,我們都沒有見識過克萊德曼的技術水平最高能到什麼程度,就像我們不能要求周杰倫去飈幾個嗨C而來評定他的演唱水平。


聰明泉


水平高低我這種水貨聽不出來……

但是作為一個聽眾,我更喜歡克萊德曼的。我曾經為了克萊德曼的一首原創音樂買了一堆CD,因為我不知道那首曲叫什麼…ಥ_ಥ…他的原創鋼琴曲太好聽了,當然不是他寫的,但是寫給他彈的。比如兒時回憶(童年的回憶)、秋日私語、水邊的阿狄麗娜(給愛德琳的詩)都是超好聽的,這應該算是他區別於郎朗李雲迪的地方。

但是有一點會讓人覺得克萊德曼很水,就是每次演奏他背後都有一個交響樂團……這哪聽得出鋼琴水平,彈錯都聽不出來啊_(:D)∠)_……

至於郎朗,就過於娛樂化了,我覺得這樣很掉價,他的水平跟李雲迪誰高我真聽不出來,已經超過我的鑑別能力了,但是我個人更喜歡李雲迪。李雲迪是彈肖邦成名的,憑14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冠軍一鳴驚人,肖邦你懂的,快而靈動,在古典樂裡屬於我最喜歡的類型了。而且一般不會帶一個交響樂團在背後……現在貌似很流行這樣,克拉西姆也是這樣的……我覺得彈鋼琴還是簡單一點吧,就一座鋼琴比較好,交響樂還是交給交響樂團好了。


星宇飄零2099


理查德•克萊德曼是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年輕時接觸到的一流的鋼琴家,有名的鋼琴王子。其致愛麗絲和水邊的阿狄麗娜都是耳熟能詳的曲子。

朗朗和李雲迪都是我國後起的國際級的鋼琴大師。論水平,論功底都是在伯仲之間。

他們都是國際級的大師。不過,要是真論喜歡欣賞和水平高的話。

我認為是——馬克西姆。[呲牙]

沒錯,絕對是馬克西姆。不世的天才鋼琴家,尤其是他的《克羅地亞狂想曲》和《野蜂飛舞》








真正的谷哥


外國的裡查德弟一,中國的李雲迪是中國最好的鋼琴家,因為他十七歲就獲得肖邦鋼琴大賽弟一名,他比朗朗成名的早沒有得到重視,人家在國外發展的比朗朗好。


青山1452388


我是陰謀論者 首先評價他三個人我覺得理查德曼 小時候就聽他彈奏鋼琴曲一般 也不是什麼高手,也算得上知名人物吧,郎朗從小到大的經歷至少他在中國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小時候就獲得全國鋼琴比賽第一名。更是被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校長認為是天才 免去他父親和他的在校住宿費和所有學費飲食費用,並且親自傳授功力,然後在歐洲國家尤其是德國英國荷蘭等等更是牛炸天,但我畢竟是陰謀論者考慮到 歐洲共濟會與光明會的存在覺得這裡面有可能是歐洲在中國的東北定點佈局讓郎朗成為其一枚棋子 影響一片區域,目的不得而知,因為我個人感覺學音樂的世界上應該不止郎朗一個這種天才,還應該有很多更厲害的天才,只不過沒有露面被選中,因為這個世界不是你厲害你就行的,而是充滿金字塔等級 權貴交易,利益交換等諸多因素在裡面的。至於雲迪各種“車禍現場”,一提郎朗就帶個雲迪和小沈,其實他倆在國內都不行更別提亞洲乃至世界了,鍾彈錯了,談著談著會場燈滅了。小沈更沒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