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南坑有個富村子——富興

【富興大隊】FUXTngDadui

在公社西南部東南高、西北低的山區,以富家塅和興隆山自然村各取一字命名,駐富家塅,有耕地853.9畝,油茶林6,370畝,轄14個生產隊、30個自然村、221戶、1,047人,主種水稻,兼營油茶,解放前夕屬永豐縣南溪鄉;解放初至1956年1月屬富興鄉;同年2月劃歸興國縣,仍屬富興鄉;1958年屬良村公社,1961年屬南坑公社,均稱富興大隊,1967年曾改名紅旗大隊;1973年恢復原名。

富家塅Fojiaduan

系大隊駐地,在南坑圩南5公里田塅旁,原名瓦屋下,原居肖氏在此成為富翁後改現名。13戶、51人。劉氏從寧都縣分此已340餘年。

興國南坑有個富村子——富興


下洋背Xiayangbei

在富家塅西北2公里小河西岸,洋背片村下方,4戶、27人。樂氏由大壩上分此已30餘年。

洋背嶺Yangbeiling

在富家塅西北2公里洋背村後山排上。8戶、26人,餘氏從沙鑼灣分此已140餘年。

必達壩 Bidaba

在富家塅西北3公里河壩上,以必定興旺發達美願取名。4戶、17人。清光緒年間謝氏從樓排嶂遷此。

杉山排Shashanpai

在富家塅東北1.6公里盛長杉樹的山排上,4戶、22人。吳氏從樟坑分此已百餘年。

洋背Yangbei

在富家塅西北2公里河灣上,因在水面較寬的河背得名。8戶、28人。羅氏從廣東省嘉應州來此已11代。

田坑子 Tiankengzi

在富家塅西北2.3公里山坑中。以一坑農田取名。1戶8人。羅氏從廣東省嘉應州遷此已10代。

禾崗土盈(“土盈”讀作“yīng”)Hegangying

在富家塅西北3公里山坑內。2戶,11人,以後山禾崗土盈得名。黃氏由良村古井下遷此已4代。

青龍排Qinglogpai

在富家塅西北2.5公里喻為青龍形的山排上,5戶、23人。羅氏從廣東省嘉應州遷此已200餘年。

興隆山Xinglongshan

在富家塅北1.2公里山咀上,以興隆美願取名。8戶、39人。李氏從高壩遷此已200餘年。

水口Shuikou

在富家塅北1.2公里山嶺下小河出口處。4戶、27人。劉氏從毛家塅遷此已200餘年。

下梘腦Xiajiannao

在富家塅西北1.9公里山坑口,12戶,43人。因位於裡梘腦下方故名。李氏由古龍岡蜈蚣山遷此已百餘年。

竹山坑Zhushankeng

在富家塅東北1公里盛長毛竹的山坑內。4戶、16人。賴氏由興江下歸宗遷此已百餘年。

興國南坑有個富村子——富興


苗竹土盈Miaozhuying

在富家地西偏北2.6公里山土盈上。3戶、8人。以地形取名貓子盈,後諧音為現名。邱氏從天子山遷此已百餘年。

沙鑼灣 Shaluowan

在富家塅西北1.5公里形如沙鑼的河灣處。20戶、75人。餘氏由樟木山遷此已200餘年。

合江口Hejiangkou

在富家塅西北1公里兩河匯合處,9戶、43人,陳氏由福建省漳州壩遷此已350餘年。

周坑Zhoukeng

在富家塅東北1.3公里山腰。以原居周姓得名。2戶、7人。肖氏從天生寺來此已百餘年。

裡梘腦 Lijiannao

在富家塅西北1.5公里山坑口。11戶、44人,因用水梘引水灌田,位於下梘腦裡部故名。江氏從福建省裡興來此已200餘年。

李家山Lijiashan

在富家塅西北1.1公里山排上。以原居李姓得名。2戶、18人。劉氏從板石遷此已百餘年。

梅子土盈Meiziying

在富家境西2公里長有梅子村的山土盈上。2戶、7人。江氏從裡梘腦遷此已百餘年。

鵝灣Ewan

在富家塅西北0.5公里河灣上。因對面山梗似鵝頸故名。8戶、34人。陳氏從樂安縣來此已8代。

鶴頸上Hejingshang

在富家塅東1公里山崗上。以地形得名。19戶、62人。肖氏從天生寺遷此已百餘年。

金田上Jintianshang

在富家塅西1.6公里土盈崗上。以開墾農田時拾得金子得名。1戶3人。樂氏從大壩遷此已百餘年。

高陂Gaobei

在富家塅南0.1公里較高河灣處。以築有水陂得名。15戶、66人,張氏從福建省遷此已350餘年。

分金塅Fenjinduan

在富家塅西1.9公里山崗田塅上。7戶、28人,據傳開基時拾到金子在此均分故名,杜氏從良村下沾遷此已70餘年。

大坑Dakeng

在富家塅西南0.5公里較大山坑中。6戶、23人。居張、劉氏,張氏於清初從福建省遷此。

中爐坑 Zhonglukeng

在富家塅西南1公里爐坑片村中部山坑內。15戶、58人。藍子拔從信豐縣遷此已12代。

興國南坑有個富村子——富興


天生寺 Tianshengsi

原名千僧寺,傳說寺內有成千和尚,後諧音為現名。在富家塅東南0.8公里山排上。9戶、64人。清康熙年間肖氏從廣東省肥田八尺分此。

內爐坑 Nejlukeng

在富家塅西南1.6公里爐坑片村尾部山坑內。17戶、74人,清康熙年間張氏可儀從福建省來此。

天子崬Tianzidong

在富家地塅西南2.6公里山腰。9戶、62人。據傳後山原名天子地(能出天子的墳地),當時皇上得知,派欽差至實地勘察,改現名。邱氏從內爐坑分此已12代。

數據繁雜,或有勘誤,敬請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