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應用頭部玩家,航天宏圖如何做好“千里眼”和“指南針”?

對於符合國家戰略、掌握核心技術、不斷創新仍聚焦主業的航天宏圖而言,憑藉過往技術和服務經驗積累,其進入商業遙感領域可謂順勢而為。隨著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航天宏圖定能大展宏圖。

衛星應用頭部玩家,航天宏圖如何做好“千里眼”和“指南針”?

文丨趙佳雯

在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過程中,航天宏圖(688066)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恰逢商業航天飛速發展,航天宏圖作為科創板“衛星應用第一股”,上市以來便備受矚目。

導航和遙感技術的不斷進步,使人類可通過衛星完成定位導航、資源普查、氣象觀測、環境監測等重要工作。兩種技術相加,堪稱全球化時代的“大國之眼”,在軍用和民用領域均發揮著重要作用。

且不論現在已成為“出行必備”的導航應用,遙感也日益顯現出巨大價值。以農業為例,糧食欠收,將直接影響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疫情雖導致農事活動無法正常開展,但江蘇、安徽的一些農田已開始利用遙感、光譜等技術製作的多維農情監測圖,來精準指導農作物打藥,比人工“盲打”節省農藥近50%,每畝成本節省近30元。

通過承擔多項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並以一己之力完成國內95%以上的民用遙感衛星地面系統的設計,以及相關核心系統的研製,航天宏圖奠定了公司的技術基礎和行業地位。但長期聚焦政府遙感市場的航天宏圖,如何拿下日益興起的商業遙感市場?下游應用的逐漸拓展能否滿足公司的擴張預期?

力保國家遙感數據安全

時間回到2008年,彼時的航天宏圖剛剛成立。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抗震救災工作急需遙感影像實時支持,但中國當時的遙感技術和遙感數據達不到使用要求,只能通過購買國外衛星影像數據實施救災工作。

隨後,中國加快實施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工程,以及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008年9月,“環境減災”A、B星成功發射,成立伊始的航天宏圖便參與了遙感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的建設,這是它承擔的第一個項目,航天宏圖的遙感事業也從此啟航。

儘管遙感技術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就得以發展,但在2010年以前,國內的遙感市場幾乎空白:懂遙感技術和應用的人才較少、遙感圖像沒有自主來源,且國內遙感圖像處理市場幾乎被歐美等國的產品佔據。但由於國情不同,在數據適配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國外軟件使用起來並不順手,也無法滿足國內遙感應用的實際需求。

更重要的是,遙感數據資源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涉及國家安全,中國急需研發自主可控的平臺軟件。

衛星應用頭部玩家,航天宏圖如何做好“千里眼”和“指南針”?

此後,航天宏圖一頭扎進了遙感圖像處理基礎軟件平臺PIE的研發上。十年時間,PIE不斷完善、升級,目前已更新至6.0版本。2014年,航天宏圖在PIE的基礎上融入了北斗元素,圍繞北斗報文處理和存儲、北斗態勢綜合展示以及泛在化信息服務等關鍵技術難題進行攻關,在此基礎上還開發了PIE-Map產品。

政府的反饋是積極的:自然資源、水利環保、大氣海洋、農林業、應急管理等國家部委及省市管理部門有強烈需求,國家也制訂了一系列政策法規鼓勵衛星應用產業發展,並通過政府採購的調節性機制,帶動遙感圖像處理軟件產品的市場需求。這讓航天宏圖的業務發展乘上了東風。

與美國Harris公司的ENVI、美國ESRI公司的ArcGIS、加拿大PCI公司的PCI Geomatica和美國Google公司的Google Earth Engine相比,PIE優勢明顯:一是能夠滿足國家對信息安全的強制監管要求,二是能夠滿足軟件國產化政策需要,三是更加適應國產衛星載荷特點及數據處理規範。

依託自主基礎軟件平臺和先進的研發能力,公司承擔了大量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並參與了多項重大戰略工程項目,市場也對公司出色的科研能力給予了積極反饋:2017年,公司遙感圖像處理基礎軟件平臺PIE,入選了中央國家機關軟件協議供貨清單,是遙感類唯一入選產品。

“應用+服務”雙輪驅動

得益於國家啟動或超前部署了遙感和北斗等相關型號的工程建設,目前,航天宏圖已形成“核心軟件平臺+行業應用+數據服務”的穩定商業模式。

衛星應用頭部玩家,航天宏圖如何做好“千里眼”和“指南針”?

具體來看,公司的主營業務分為三大類:系統設計研發、數據分析應用服務和自有軟件銷售。根據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公司主營業務中的系統設計研發收入為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佔比約為85%,而自有軟件銷售收入佔比較低。

系統設計開發收入佔比居高不下,這主要得益於“十二五”規劃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的集中建設,航天宏圖從國家陸地、海洋、氣象三大衛星應用中心獲取的空間系統建設及地面系統建設項目大幅增加。

且PIE的二次開發包PIE-SDK使用便捷、工程化程度高,可快速研發適合行業需求的業務系統解決方案,構建了上百個場景應用,已在十幾個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和業務化運行,並與客戶之間形成了較強的粘性。

其中,PIE-SDK可支持對資源衛星、高分衛星、環境衛星、風雲衛星及海外衛星的多源海量數據的讀取、顯示與漫遊,支持對大氣海洋、環境監測、智慧農業等行業的定製顯示,且操作輕鬆,滿足個性化需求。

報告期內,航天宏圖自有軟件銷售收入雖然佔比較低,但隨著2017年入選中央國家機關軟件協議供貨清單後,2018年銷售金額有了較大程度提升。僅從2018年來看,PIE平臺的毛利率為97.74%,PIE-Map的毛利率高達99.24%,隨著公司在商用市場知名度的不斷提升,自有軟件銷售有望成為新的業務增長點。

當然,優秀的產品和服務離不開科研創新,航天宏圖在產品研發方面力度不減。通過梳理科創板首批25家上市公司數據發現,這些公司2018年研發支出佔營業收入的平均比例約為11%。報告期內,航天宏圖的研發投入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2.09%、13.03%、16.87%,處於高位水平。

顯然,作為科創板首批上市的公司,航天宏圖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研發投入穩定持續,“科創性”含金量十足。航天宏圖此次上市募集的資金全部投向了PIE基礎平臺升級改造、北斗綜合應用平臺建設、大氣海洋應用服務平臺三個項目,這也表明航天宏圖對核心技術研發的重視。

遙感應用新機遇

經過十餘年發展,我國衛星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發射到返回的技術突破,衛星種類、衛星功能和衛星發射數量都有了質的飛躍。

從細分行業看,公司所從事衛星應用業務主要包括衛星遙感應用和北斗衛星導航應用,《全球遙感衛星市場調查報告2016-2020》以及航天科技集團發佈的《衛星及應用產業市場價值千億、萬億》中顯示,融合了導航和遙感在內的相關產業年產值超2600億元,增長潛力巨大。

以遙感應用為例,從2016年起,遙感衛星的發射量連續兩年增速達到100%。根據《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2019~2025年將有40餘顆遙感衛星發射,其中商業遙感衛星比重不斷上升。

從我國目前遙感產業來看,大多民營遙感應用企業選擇“項目型”經營模式,即承接項目,外購基礎軟件平臺或相關核心技術,在此基礎上進行開發或提供服務。與之對比,儘管商業航天市場該領域的公司數量不斷增多,但航天宏圖已擁有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軟件平臺,市場競爭力更強。

傳統遙感採購多為政府行為,航天宏圖也曾公開表示,未來三年,公司的主要客戶仍為政府和軍隊。但以遙感、導航為代表的衛星應用產業在國民經濟的比重逐年提高,已經逐步成為高端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個人用戶尚未出現盈利的商業模式,但隨著技術進步、成本下降,企業類客戶未來增長潛力較大。

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將與遙感衛星應用形成綜合服務機制,構建面向政府部門業務管理和社會服務需求的高效響應生態圈,進而開展現代農業、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智慧海洋、邊遠地區等的衛星綜合應用服務。

以航天宏圖與華為雲的合作來看,公司依託華為雲對PIE進行雲化改造,構建了遙感雲服務平臺,雲平臺能夠融合遙感、氣象等多源信息,為行業客戶提供山火監測、大氣汙染監測、種植規劃、病蟲害防治指導等數據支持和管理服務,實現從單純軟件產品銷售向“軟件即服務”的SaaS模式轉變。

通過此種方式,雲計算強大的算力和可靠的存儲可以為遙感數據的加工提供更方便、更高效、成本更低的方法;利用雲端人工智能也可以自動實現遙感行業的增值服務,效率得到極大提升;而5G能夠保證從雲端提取大量數據的效率和速度。同時,大數據計算使遙感數據和其他的行業數據緊密對接,以此派生很多新的應用領域,開拓更多的應用空間。

對於符合國家戰略、掌握核心技術、不斷創新仍聚焦主業的航天宏圖而言,憑藉過往技術和服務經驗積累,其進入商業遙感領域可謂順勢而為。隨著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航天宏圖定能大展宏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