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疫情恐扼殺全球化

專家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際,目前各國自行其是“抗疫”,正可能扼殺全球化,但美國站在“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急缺口罩,也為美、中兩國帶來合作的契機。

彭博資訊專欄作者布蘭尼指出,中國製造全球半數的醫療用口罩,且壟斷呼吸機與呼吸器市場,然而兩國的製造業者與經銷商不但不合作,華府與北京還在互噴口水。這不僅無益“抗疫”,還會對全球反氣候變遷及武器擴散造成嚴重的後果,更遑論全球化。

美媒:疫情恐扼殺全球化

在緊密聯結的當代世界,若美中兩大強國不能緊密合作,便不可能確保全球公衛、氣候、經濟或金融的安全。1979年美中建交時,當時的卡特總統便承認雙方醫藥與公衛合作,是建交的基礎之一;現在正值全球“抗疫”的危急關頭,雙方卻放棄了40年來的交流努力。

歐洲也出現類似情況。疫情擴散使各國紛紛關閉邊境,德、法及其他國家更禁止輸出口罩,團結完全被自私取代。疫情重災區意大利,迄今已有5萬多人確診、至少4,800人病逝;由於無法從歐盟夥伴取得醫療用品,只能向中國求助。

布蘭尼認為,全球化運作的基礎在於互信。跨國的專業化生產,使各國相互依存。企業與國家為了提高效率與利潤,寧願接受漫長的供應鏈,且一旦供應鏈受到干擾,本身將處於弱勢。面對疫情擴散,“即時庫存”操作理念只會延誤戎機。

無論是實體或虛擬的國界障礙,都是易建難拆,尤其是美中。當前最能凸顯美中缺乏互信者,就是雙方不能合作生產醫療用口罩,及各自研發肺炎疫苗。坦白說,由於美、中擁有最多的科學家與研究人員、最龐大的資料庫,及最先進的生命科學與生技產業,因此最應該在治療肺炎上密切合作,現在卻反而自行其是。歐洲亦然。

布蘭尼指出,接下來美中雙方應認知到當前彼此的緊張關係,絕非美蘇冷戰所能比擬,須在“抗疫”戰役上聯手殲敵。幾周之前,是武漢地區的醫療人員站在最前線,現在輪到舊金山、芝加哥、紐約及歐洲各醫院的人員上戰場。未來幾周大家必須同仇敵愾,協防無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