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專家:若進一步控制疫情擴散 境外輸入病例和集體感染等成關鍵

韓國紐斯頻(NEWSPIM)通訊社報道,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在韓國擴散逾兩個月。專家建議,若防止第三波(3rd Wave)流行,境外輸入性確診病例、集體感染和病毒是否出現變異成關鍵。

韓專家:若進一步控制疫情擴散 境外輸入病例和集體感染等成關鍵

【圖片=紐斯頻】

目前,韓國經歷兩波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第一波是今年1月20日韓國確診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後引發的感染;第二波是發生在大邱和慶尚北道以新天地大邱教會為中心的感染。

大韓感染學會會長兼天主教大學感染內科教授劉振洪(音)在大韓醫學會國際技術雜誌(JKMS)發表的文章稱,若出現上述三個關鍵,那麼韓國隨時都將引發第三波疫情流行。

▲對入境者集中檢疫

隨著新冠肺炎在歐美國家快速傳播,韓國輸入性確診病例有所增加。據防疫部門發佈的數據,本月首周(1-7日)確診境外輸入性病例4例,第二週(8-14日)達18例,第三週(15-21日)增至74例,三週增幅超18倍。

為此,韓國政府決定19日起針對所有入境者,不分國籍地採取特別入境程序。22日零時起,對自歐洲入境所有人員進行病毒檢測和隔離措施。

國立癌症中心教授兼大韓預防醫學會新冠肺炎對策委員長奇牡丹表示,韓國境外輸入性確診病例可能持續增加。從原則上來看,政府應對所有入境人員進行兩週隔離觀察。同時,政府有必要對除歐洲以外的來自其他疫情較為嚴重的國家入境者加強檢疫措施。

▲保持"社會距離"很重要

近來,韓國新冠肺炎日新增確診病例維持在100例左右,與第二波流行相比大幅趨緩。但發生在全國各地的集體感染不斷。

專家建議,集體感染確診病例在被確診前參加社會活動,成為"移動感染源",有引發其他地區集體感染的風險。

高麗大學九老醫院感染內科教授金佑柱表示,目前,韓國境內發生的集體感染均為小型集體感染,但稍有不慎,確診病例有可能激增,因此全社會踐行兩週保持"社會距離"十分關鍵。

▲關注病毒是否變異

當前,令全球防疫人員最為擔心的是新冠病毒是否已經出現變異。若病毒變異,不僅加快疫情傳播能力,還會增加死亡率,醫護人員無法準確診斷是否確診。

本月3日,由中國科學院主辦的《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發表了一篇有關新冠肺起源與進化的最新研究,是目前為止最大規模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分子進化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在103個新冠病毒基因組裡,L型約佔70%,S型約佔30%,且每個L型病毒株比S型攜帶了相對較多的新生突變。

韓國科學界和防疫部門認為,中國報告中稱的病毒變異並未達到影響疫情流行速度或提高死亡率的水平,但隨著感染人數的增加,不排除出現新的感染類型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