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僑!全球疫情加劇,護佑中國海外同胞刻不容緩

冰川思享號特約撰稿 | 連清川

  在每一場人類災難的時候,在異國的公民或僑民都會遭遇不公和危險的待遇,這在任何一個國家中,都是常態。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國公民和僑民所面臨的風險,已經到了令人不得不關注的地步。

  01

  海外公民與僑民的艱難處境

  3月21日,兩名中國學生在澳大利亞遭到辱罵和襲擊。儘管兇手已經被抓獲,但想來這不會是最後一次發生。亞裔在全世界範圍內多次被辱罵、襲擊、歧視的新聞屢見報端。

  在倫敦,一位新加坡藉華人被襲擊;在意大利,一位中國香港的女性受到辱罵和驅逐。疫情在全世界範圍結束之前,我們將不得不一次次看到這樣的消息。

  這不過是一個雪上加霜的表現而已。疫情的蔓延使多國採用了封城封國的措施,而突然間爆發的疫情也讓諸多國家果斷採取了停航停飛的交通管制。於是有許多在外經商、學習和交流的中國人突然被困在當地。而在類似於意大利、西班牙這些歐洲的疫情爆發中心,包括諸多的僑民也都人心惶惶,擔心生命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撤僑!全球疫情加劇,護佑中國海外同胞刻不容緩

  ▲海外同胞在回國的飛機上(圖/網絡)

  無論是在和平時期,還是在非常時期,中國的海外公民和僑民,對於中國都有著巨大的貢獻。他們交通國際,為母國帶來財富、投資、知識、經驗,而在非常時期,他們的表現總是令國人動容。在歷次的自然災害中,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雪災、洪災,包括此次的新冠疫情,源源不斷輸入資金和醫療資源的,也是這些血濃於水的公民與僑民。

  而今國內的疫情初定,連續多天已經沒有本土新增案例,中國人開始重新步入復工復產的秩序,醫療資源供應已經平穩的基礎上,如何救助這些曾經給我們巨大的心理和物質幫助的公民和僑民,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任務。

  02

  公開撤僑是防止境外輸入的最佳方法

  從2月底3月初開始,隨著韓國、日本的確診案例爆發和意大利疫情失控,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從海外各國和地區進入中國的數量劇增,這與武漢疫情爆發初期的情形恰成對比。顯然,在世界各大洲已然全面爆發疫情,中國公民與僑民看到國內良好的控疫效果,不由萌生回國尋找安全的心態。

  然而,這個群體中通過各種各樣的艱辛努力回到國內的人們,會給國內帶來一些疫情迴流的壓力。現在,已有一些人開始對他們發出了惡毒的聲音,把這些人稱為“毒王”或“不肖子孫”。這和那些歧視逃出武漢的人如出一轍,缺乏最基本的人道主義和現代共生意識。

  疫情是一個公共衛生危機。人的本性,一定是朝著更安全和醫療資源更加豐富的地區流動。如果一味拒斥的話,就有可能造成這些人隱瞞接觸史甚至病情的結果,這會對防控造成更大的危險。

撤僑!全球疫情加劇,護佑中國海外同胞刻不容緩

  ▲回國的人們在機場做好相關登記工作(圖/網絡)

  在世界各國的實踐中,在危難或戰爭時刻,盡力保護公民和僑民是一個通識。這麼做的原因,既是一個國家對於自身公民與僑民的天然責任使然,同時也彰顯國家對於保護國民而不惜代價的一種國家責任。在現代國家的外交實踐中,這往往也是形成一種外交力量的倫理資源。

  早期美國、日本諸國從武漢撤僑,也多數是基於這種考慮。

  所以,從海外撤僑乃是針對當前局勢的首選對策。當然,撤僑需要有一系列嚴謹而細緻的方法。包括如何安排、行程中的防控、回國之後的隔離與治療,都需要審慎的安排。

  有兩個擔心會對撤僑行動心有疑慮。

  其一是擔心這會造成疫情迴流,導致國內的疫情再次上升。但是,當下無序的迴歸潮,才是疫情迴流的真正風險。隱瞞接觸史、病情,以及通過其它方法繞道回國等等,都會使中國無法準確掌握迴歸人員的真實狀況。

  風險並不在於人數的多寡,而在於對歸國人員的信息無法準確把握。如果這些人海外公民或僑民因為擔心國內的歧視、封鎖而通過各種途徑悄悄潛入,這才是給疫情迴流和重新爆發提供條件。

  其二是擔心撤僑的人員規模太大,會造成財政的不堪重負。這個想法也過於臆斷。目前中國的海外公民和僑民雖有數千萬之巨,但是真正會撤離回國的數量並不龐大。疫情發生在臨近春節之時,當時已有不少人歸國,包括數量龐大的學生和海外務工人員。

  僑民中的大多數,已經融入了當地社會,無論是從社會關係、未來發展、醫療習慣還是生活方式,都早已經與當地融為一體,很難想象他們中的多數人會不惜一切代價回到中國。只有少數僑民才會選擇迴歸。  

撤僑!全球疫情加劇,護佑中國海外同胞刻不容緩

  ▲海外同胞在回國的途中(圖/網絡)

  從財政角度上說,如果有數萬乃至數十萬公民與僑民迴歸的話,自然會給中國帶來難以承受的壓力。但是這其中需要做區別和甄別。

  對於在中國納稅的公民來說,按照中國自身的免費治療政策,自然應該給予免費醫治。但是對於那些並未在中國納稅的僑民而言,按照市場的正常價格,收取相應的旅行、隔離、餐飲、治療費用,也都是理所應當方式。

  這既是一種人道,但同時也是一種情理。相信選擇迴歸的僑民也都能理解。

  至於安置迴歸的公民與僑民,應當在醫療資源相對發達的地區選擇一個空間,進行集中的隔離與治療,並且實現嚴格的管理,在未能確認其狀況時,不得離開隔離區域。

  通過以上的方法,即便迴歸的公民與僑民數量再龐大,海外輸入病例再多,也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不必擔心疫情迴流再造疫情迴歸壓力。

  

要知道,控制疫情的效果,並不在於有多少的病例,而在於阻斷了病例傳播的途徑。中國在達到驚人的八萬案例之後,就逐漸地消滅了新增,而這恰恰在於阻斷傳播。

  對於從海外歸來的恐懼、歧視和阻擋,恰恰是形成疫情迴流和再次爆發疫情的風險所在;而公開的撤僑,反而是阻斷境外輸入的最佳方法。

  03

  對滯留者的救助與庇護仍有餘地

  而對於由於各種原因繼續滯留和受困的公民和僑民,中國應當可以採取各種救助措施給予幫助。

  按照國際慣例,中國的海外駐紮機構,包括使領館、國家機構派駐機構、國營公司海外分部和大型公司的海外分部,應當盡力設置海外臨時救助中心,以就地收容和治療本國的公民和僑民,同時,派出抗疫經驗豐富的醫療隊進行支援。

  這既是一個國家對於本國公民和僑民的一種責任心體現,也是一種積極的政治態度,對於所在國家或地區,也是一種責任分擔,顯示國家力量與國際擔當。

  

撤僑!全球疫情加劇,護佑中國海外同胞刻不容緩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致全體在法中國同胞的一封信(圖/網絡)

  此外,目前國內的抗疫資源生產相對穩定,在保障國內需求的同時,也應該積極向外輸出,包括捐贈和出售。

  當下,包括意大利、希臘在內的南歐、西班牙、法國在內的西歐,伊朗為中心的中東,以及美國,都處在抗疫醫療資源極度匱乏的狀況中,針對中國公民和僑民的定點、定向捐獻,使公民和僑民能夠不擠佔當地的醫療資源,對於所在的國家都是極大的幫助和分擔,對於減輕他們受歧視的壓力,也會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而針對他們受到歧視、辱罵和攻擊的社會現狀,中國應該採取積極的外交態度,以政治的姿態介入,要求當地政府和相關力量進行干預和保護,並且向當地社會的華人和僑社提供支援,允許他們在緊急時刻可以避難,並提供積極的庇護。

  全球抗疫形勢日益緊張,而中國公民和僑民遭受不公待遇、處在種種風險中的境遇,不會快速緩解,在這個時候,提供積極的護佑,既是對於他們在國內危難時刻伸出援手的回報,也是作為一個具有深厚的血濃於水的親情文化,和致力全球化大國的政治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