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駐英大使接受採訪的內容,來看小留學生回國問題該如何解決?

新文化街男孩


日前,166個國內家長聯名請願:要求我國包機接孩子回國。

對此,我駐英大使劉曉明給予了回應,並通過《新聞1+1》表示:

英國是有22萬中國留學生,也是小學生留學人數最多的國家,大約有1.5萬人。這些小留學生大多寄住在英國家庭,這些家庭大多以老人為主。

面對家長們的訴求,劉大全回應說:

第一,我們正在與英國相關部門協調,爭取加開商業航班。

第二,正在與國內相關部門商討,增開商業航班或包機,將孩子們接回國。

第三,盡一切力量保護好孩子。

從駐英大使接受採訪的內容,來看小留學生回國問題該如何解決?個人以為,兩難!

1,理想與現實的衝突。

大留學生也好,小留學生也罷,只要沒有加入外籍,目前就都是中國的公民。他們面對危險時,國家肯定不會袖手旁觀,這從以前海外多次發生危情時,我國包機包船將中國公民接回來,就可以明白國家的態度。

但是,這次情況不一樣。國家肯定願意把所有的留學生都接回來,但是現實卻很難。以2018年教育部公佈的數據看,我國各類留學生人數達到66餘萬人。如果英國的留學生接回來了,那美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這些國家的留學生該不該接回來。

暫且拋開目前多國採取封城封境的因素不說,即使全部接回來了,這些留學生如何安置和隔離?如果集中安置隔離,地點、人員、資源如何解決;如果回家自行隔離,一旦發生感染並擴散,這幾個月的努力將打水漂,甚至不排除二次災害的可能。毫不客氣地說,這對飽受創傷的中國經濟和民眾而言,也許會成為最後的一根稻草。

在劉大使的回應中,其實包含著諸多無奈。比如,他說正與英國協調,爭取加開商業航班。試想一想,為了防控疫情,英國從當初消極的“群體免疫”變成現在的積極抗疫,本身就自顧不暇,如果讓其增開航班,加大自身風險,他會答應嗎?

其次,從英國到國內的航班,從168個減少到23個,如果增開航班,必將進行中轉。在不防賊不防盜只防病毒的今天,哪個國家又願意承擔中轉所帶來的風險呢?

由此可見,即使國家有這個心,也沒有這個力。面對這個問題,就是超級大國老美都沒法解決,何況我們跟老美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

2.一點看法:小留學生現象引發的思考

留學是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我國也曾有很多人才通過留學,掌握了科學技術回到國內,為國家建設和民族復興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比如,錢學森,竺可楨,李四光等。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留學生是國家的寶貴財富,稀缺人才。

但是,留學是為了文化交流,而不是文化改道。將6、7歲的孩子送到國外去留學,如果說是為了文化交流,我是不怎麼相信的。

歷史的年輪已經滾動了幾十年,但我們還有很多國人停留在“國外的月亮更圓”、“國外的空氣更甜”的觀念,甚至還有一部分人,其用意就更不堪言了。

為什麼?因為英國法律規定,在其居住達到10年,就有權申請英國永居,即成為英國公民。而從小學開始留學,顯然是10年期限最容易達成的方式。

可見,家長將孩子從小就送往國外,說好聽點,是追求西方教學理念,說不好點,就是要讓孩子變成西式中國人,更直接一點說,就是從現在開始,就已經打算讓孩子變成一個完全脫離中國國籍的外國人。

西方的教育理念,雖然有可取之處,但國內的教育也並非一無是處,甚至我們在基礎教育方面,有很多指標都超過西方國家。並且我們都知道,西方在價值觀和民族觀方面,都明裡暗裡是排華的,要說在這樣的環境下培養出愛國人才,那也是愛他國,而不是愛中國。

基於這樣的原因,也難怪民眾對留學生,尤其是小留學生充滿質疑了。而孩子是無辜的,因為他們在這個年齡,無法選擇,所有的安排都是財大氣粗的家長完成的。

以英國為例,每年學費、監護人費、生活費、簽證費等加起來,保守計算人均40萬人民幣左右,40萬*1.5萬=60億,而這筆錢僅僅是中小學生要花的,如果再加上其它國家的中小學留學生,這將是一筆近1000億的龐大費用。

而回過頭為看,我國現在還在精準扶貧,還有很多國民在溫飽線上掙扎。

結束語:

選擇留學是個人的自由,選擇未來是自己的權利,這也無可厚非。不管怎麼說,都希望所有的海外留學生平平安安。只是鑑於目前的形勢,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最好的辦法還是就地隔離,像國內的學生一樣,做好自我防護,少出門、戴口罩、多通風、不聚會、勤洗手,同樣是可以安全度過疫情的。

當然,如果確實不放心孩子,與其包機接孩子回家,不如親自去陪孩子,這樣既不會給國內帶來風險,也可以改變隔隔洋視頻,相對抹淚的局面。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關注“豆爸侃教育”——說教育事,解教育規,做教育人!

豆爸侃教育


“我孩子才13歲,懇請包機回國!”

這是一位英國小留學生媽媽發出的請求。

最近,央視圍繞類似的問題對駐英大使劉曉明進行了採訪。

節目當中,劉大使回答,他們看到了英國留學生家長寫的求助信。希望大使館給予幫助,對此充分理解。

根據劉大使介紹,目前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總數排全世界第二,一些寄宿制的小留學生數量排第一,大概有1.5萬人。

這1.5萬個孩子的家長,沒有一個不憂心忡忡的,對孩子的安危非常焦慮。特別是英國復活節假期很快就要到了,一旦放假了,寄居在英國家庭中的孩子們就存在較大的疫情感染風險。在這種情況下,留學生特別是小留學生的家長寫信求助於大使館就非常正常了。



面對家長的求助,劉大使也給予了正面答覆:

❶大使館正在跟國內主管部門反映和協商,看能否增加臨時商業航班或包機。

❷中國政府的有關部門對這件事給予高度的重視。

❸大使館也跟學生家長保持密切的溝通。

❹這個問題能夠得到妥善解決。


隨著疫情在世界範圍內的蔓延和擴散,很多國家已經關閉航線或者減少航班。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和中國之間的航班數量已經非常少了,不僅僅是機票價格已是天價,而且是千金易得、一票難求了。

通過網絡搶到機票的家長甚至喜極而泣、奔走相告……

這種情況下,單純通過家長的力量購買機票或者聯繫飛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這不僅是中國自己的事情,還涉及到英國。



消息傳出後,網上的輿情也是很不一致。

支持者有之,反對者有之。

支持者認為孩子們還是中國公民,國家應該出手援助;

反對者認為這些孩子長成人以後,能回到國內的不多,國家沒有必要幫忙;這批境外輸入人員會增加國內的風險。

但是我認為——

1、對這部分小留學生,國家有援助的義務。家長向大使館求援也是應該的。

2、前提是所有的費用由家長自行承擔,國家只有出力但是沒有出錢的義務。

3、集中把這部分孩子接回來以後,對集中隔離觀察也有利。

4、政府出面援助的行為,可以增強孩子們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自豪感。



我是朗月寒雪,歡迎關注,一起聊教育。


朗月寒雪


看了這個消息,我在替這些孩子著急的同時,還有一個弄不明白的問題,這些孩子的家長,你們把未成年的孩子,每年花幾十甚至上百萬送到萬里之外的英國,去“學”英語?還是為了將來把孩子培養成“英國紳士”呢?
由於英國的疫情持續惡化,很多我們的留學生,就選擇了回國避險。有報道稱,為了能回到國內,一張18萬元起的機票,都是一票難求。所以說,遠方的孩子著急,在國內的家長更急。這時候,很多家長就想起了我們駐英使館,3月16日,有166名小留學生家長,就懇請我們派包機把這些未成年的孩子,接回國內,家長願意支付所有費用。我們駐英大使劉曉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理解小留學生家長的擔心,我們駐英使館將把這個情況,將及時和國內有關部門協商此事。


近些年,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出國留學的熱潮也就持續升溫,
一些有錢的家庭,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選擇把孩子送到國外留學。目前,我們僅在英國的留學生,就高達22萬人。但是,在這22萬人當中,卻包括1.5萬年僅10到17歲的未成年留學生。這讓我們這些“門外漢”,很是不解,難道國內就沒有“適合”你孩子的學校?還是“高貴”的身份不願意和我們這些窮學生為伍?你把這麼小的孩子送到國外,接受所謂的高級教育,但他的價值觀會怎樣形成?之後能不能適應我們的社會,這些家長就沒有仔細想過嗎?
我們從這些有錢能把孩子送到國外,有了困難才想起祖國的家長的表現上看,你們除了給我們添麻煩外,你對我們國家都做出了什麼貢獻呢?為我們抗擊疫情,你又捐了多少呢?


海之波濤3


前幾天看到一張圖片,飛機上坐的小留學生們,全都戴著口罩,有的還戴著護目鏡,黑壓壓一片。

有的孩子的眼神中,透露著驚恐,有的孩子,似乎還不知道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事,在座位上比著剪刀手。

也許,當他們落地後,就會知道,他們的迴歸,引起了多少的爭議啊。



到底要不要接他們回國呢?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做了才知道。

想起曾經看到過很多關於貧困地區的孩子的照片,特別是非洲地區的有些黑人小孩,他們因為營養不良,瘦瘦的身體,眼神無精打采。

每當這個時候,我相信每一個看到照片或者視頻的人,都難免動惻隱之心。雖然我們不是救世主,但是人的共性一定有:保護弱小,無關國界。

根據駐英大使劉曉明的採訪,在英留學生達到22萬人,其中小留學生有1.5萬人。這些小留學生們,有的初中就出去了,有的高中時出去的。

這些家庭,難道全部都是非富即貴的嗎?未見得。



想起前幾年的電視劇《小別離》中的幾對父母,有的條件好,想要把女兒弄出國,有的條件一般,但是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惜要賣房。

把孩子送出國,每一對父母的願望是,讓孩子將來有出息。他們可能也沒有想到,孩子是否會在價值觀上,與國內的孩子有很大的不同。

這也許是許多人反對接這些小留學生們回國的主要原因。因為他們覺得這就是背叛。

但是我想說,孩子是無辜的。也許他們就是懵懵懂懂地,被父母送了出去。他們在前段時間,一定也為國內的人們積極奔走,去買口罩寄回來。



綜上,我相信我們國家,有這樣的實力,去保護孩子們的安全。


英語老師Minnie


剛才看到一個博主視頻,是英國留學生回國以後的視頻。看她資料信息是在英國讀碩士,然後這幾天回國,回國以後先是落地集中隔離,然後很不幸,沒過幾天,疾控中心給她打電話,告訴她離她飛機座位不遠的地方有人確診了。然後那個確診人員前後三排位置的乘客都需要在疾控中心安排下再做隔離觀察,她本人已經被救護車拉走了。

從視頻來看,當時飛機乘客基本上都是回國的英國留學生,而他們一個個包裹的都十分嚴實,口罩護目鏡塑料雨衣等等一應俱全。不過即便這樣,有人確診,他們仍然要到疾控中心隔離。實際上也說明一個問題,這個時候回國未必就真的可以保證安全,因為迴歸途中還是會有被感染的可能性。

在英國除了這種成年人留學生以外,還有大量的小留學生,這些小留學生有多小呢,很多是些初中生,只有十多歲。比起那些成年留學生,他們無論是處世經驗還是性格習慣,都明顯幼稚,現在遇到這種情況,他們的健康安全的確是家長們著急的。



小留學生跟大留學生不一樣,由於年紀太小,他們基本都是在英國寄宿家庭生活,國內的父母幫他們支付高昂的生活費。本來,這是一個你情我願的事情。可是現在英國的疫情很不明朗,從數據上來看,英國似乎比意大利、西班牙等國要好很多,但是英國是率先提出群體免疫概念的人。雖然後來有衛生大臣說這只是個概念,不是措施,但是英國的抗疫的確不夠積極,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大留學生趕緊往回跑了。如果這些小留學生寄宿的家庭都是佛系對待疫情,說實話被感染的幾率還是很大的。而小留學生顯然不具備大留學生那樣的活動能力,所以他們家長著急倒是理所當然的了。

不過這時候著急也沒用,實際上出國留學是一件好事情,但是這麼小就出去留學真的是一件好事情嗎。就連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都讚賞我國的基礎教育,為啥要讓那麼小的孩子出國留學呢。實際上真正要到國外學習知識,最早也是該上大學再出國留學,或者等到研究生的時候出去。初中就跑出去,不但花費大量的金錢,而且遠離父母家人,造成親情淡漠,思想也很容易西方化。這樣的小孩長大以後,實際上很難適應在國內的生活。那麼即便有這麼多缺點,為何那些家長還要這麼小就把孩子送出去呢,那麼就只有一個解釋,就是大多數這樣的家庭,都是希望小孩以後就留在留學國家,成為當地國民的。只有這樣,他們才會願意從小就讓孩子接受西化教育和思想,甚至可能是為以後全家移民鋪路。

既然已經有這個打算了,實際上就要接受留學國家的一切,好的地方要接受,不好的地方也應該接受。

我同事朋友家裡有小孩也在英國留學,本來也打算回來的,後來那邊學校說,四月中旬必須報道,不然就取消學籍,所以也不敢回來了。估計有很多滯留在英國的學生可能也面臨這樣的問題,就好像之前意大利的問題一樣,你可以走,但是走了以後短期之內不準回去,而有些人工作學習都在那邊,所以就不敢回國。現在英國這些小留學生,具體情況肯定不會完全一樣,各個家庭都會有各自的問題,其實無法統一安排。但是孩子是家長自己送出去的,如果他們現在想自己照顧孩子,要麼就自己想辦法接回來,要麼就自己飛過去,這事別人還真的是插不上手,因為每個孩子面臨的問題都不一樣。

經過這次事情,可能有些家庭的留學觀念會改變了,如果說真的是為了孩子的學習發展,真的沒必要從小學初中就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真的有本事的孩子想出國,實際上可以在高中、大學以後憑自己本事考過去。當然了,那些別有用心送孩子出國的就另說了。總而言之,這是個人家庭行為,需要他們自己解決。


一覽眾河小


劉大使已經給出了幾個解決途徑:

1.如果馬上畢業、確實需要回國的,目前國家正在協調,努力解決這部分人員回國事宜。當然,返回國內肯定要集中安置的一個地方進行隔離。比如北京的小湯山估計是一個選擇的地點。

2.在英國本土,中國也在積極協調尋找託管單位,解決當前的困難。估計這方面也會有後續消息出來。就在本土尋求或者委託某些有資質有能力的單位進行委託管理。

3.或許還有一個是昨天英武評論過的:在英國本土或則就近鄰國,尋求建立一個隔離區,就跟放艙醫院一樣,進行共同的管理防護等等。

不論如何,小留學生問題,確實是一個大問題,希望能夠妥善解決。


英武


看到這個問題,有些朋友可能會說出類似於“同胞在外有難,撤僑義不容辭”之類讓人“蕩氣迴腸”的話來。但是,還有這些問題我們不妨想一想——

①我們國家現在的疫情完全“風平浪靜”了嗎?

②那些在英國留學的小學生,乘坐飛機會不會被感染?

③這些來自海外的小學生,如果其中一部分是確診病例,會不會回來添亂?

④能夠去海外留學的小學生家庭,非富即貴,在英國那邊難道沒有居家隔離的條件嗎?

⑤回來後的留學生,如果攜帶病毒回國,治療費由誰來出?

我們不談論這些父母把他們送到英國留學(小學)到底是為什麼,我們也不談論這些父母的做法是不是符合我們國內的《義務教育法》,更不用談論這些孩子在英國學有所成之後懂不懂得漢語、會不會回來報效祖國,現在我們就簡單地就事論事:這些小留學生回國的問題如何解決?

駐英大使已經表態了:正在和英方的相關部門協調,在商業航班方面進行爭取,祖國會盡可能保全這些留英小學生的安全。

我個人能想到的想法有三個:

⑴有條件在英國就地居家隔離的,我感覺沒必要東奔西走。

一大群留學生一起坐某一航班回來,會不會出現某個“漏網之魚”讓整個航班的人遭受危險?這一點不得不防。所以,能夠就地隔離的,一定不要乘坐飛機到處亂竄,這不僅害己,更是害自己在國內的同胞!

⑵父母不放心孩子在國外,可以自己帶上足夠的物資,乘坐飛機飛往英國去照顧孩子。

無論在英國還是在國內,疫情當頭都要做好防護工作,既然都是在防護,那麼家長親自動身前往英國,和孩子一起共渡難關,一方面可以修復親子關係,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溫暖;另一方面可以減輕國內的疫情防控壓力,14億同胞都會感恩你的。

⑶孩子如果真的接回來,一定要遵守國內的隔離條例。

在國外留學的小學生,可能在自律意識方面和國內的小朋友有著不一樣的地方。如果孩子回來之後不配合國內的疫情防控工作,那對國內的疫情防控帶來很大的麻煩。

朋友們,你們有更好的辦法嗎?歡迎留言交流。

微雨潤苗


別說我的觀點尖銳,不近人情,從大局出發,我不認為我國應該動用國家力量把這些孩子接回來。

我國有大量的國人在外國工作、務工或留學,而這些天單單在討論英國留學生的問題,我想主要出於兩個原因,一方面是近期爆出的1.5萬小留學生在英國,166名家長聯名申請國家包機接回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另一方面則是英國對待疫情所謂的讓人自然產生抗體的啼笑皆非的態度。

但正如駐英劉曉明大使說的,只是英國就有60萬華人,22萬中國留學生,這麼多人接得過來嗎?難道只單單接這1.5萬小留學生,其他留學生、其他華人就不重要?更重要的是,這還只是英國的華人,在其他國家的華人呢?特別是在意大利和美國的華人,面臨的危險和困難更多。

再從全國大局出發,即使我國有能力把所有華人都接回來,那把他們接回來對我國疫情防控有怎樣的影響?要知道在如此大災大難面前,不是談公平的時候,而是要看整體大局的時候,前期國內疫情防控是如此,現在面對國外華人更應如此。

同時我們更要看到,我國以一個泱泱大國的情懷,並沒有放棄在外的華人,現在每天有多達十幾萬的人回國,而我國境外輸入性病例也在不斷增加,面臨的疫情防控壓力越來越大。而且國家也在為在外的國人盡最大努力地提供幫助和保護,用劉大使有話“我們會對中國公民提供全面的關照支持和保護”。

因此,在我看來,在外的華人自己能想辦法回國,國家肯定是持歡迎的態度,但所有回家的華人,都應該自覺遵守相關規定,不能給祖國添亂,不能給國人帶來不可估量的風險。

而要求國家包機讓留學生們回國,那就是過分要求,國人公權是為所有國人服務,不應給少部分人的行為買單,更不能給那些只是自己危難之時才想到國家的人買單!


輕風教育


劉大使可以算是一個地道的“英國通”了,他長年在英國工作,對英國的疫情情況和英國的防疫政策是很瞭解的。

因此,聽從劉大使的意見是可行的。
(劉大使慰問在英留學生)


劉大使在英國出現新冠病毒疫情後,多次看望和慰問了在英國的留學生和其他華僑。他在3月20日接受《新聞1+1》採訪時談到了中國留學生在英國的問題。他表示,中國有22萬留學生在英國,而在這其中有許多未成年留學生是與許多英國老年人住在一起的,大使對這樣的情況有點擔憂。

他表示會盡全力為這些未成年留學生提供幫助和保護。如果遇到他們所居住的家庭需要隔離,使領館會幫他們尋找託管機構。
(劉大使)


此外,劉大使告訴外界,中英正在就開通商業航線進行商討,通過增加商業航班和包機在必要的時刻將那些留在英國的未成年留學生和一部分華僑撤回國內。

英國的疫情狀況雖然沒有西班牙,意大利那麼嚴重。但也有累計5067人確診,234人死亡。我們確實沒有辦法讓22萬留學生儘快送回國內,但通過增加航線的方式可以緩解壓力。因此,有必要與英國政府進行溝通,希望他們允許中英之間保留商業航線。

至於有些人因為民族主義情緒作崇,攻擊在外華人,詆譭留學生實在是不應該。英國的高等教育確實做的很優秀,全世界很多國家的民眾都願意把孩子送到英國上學,這沒什麼錯。何必因為留學就說人家“崇洋媚外”呢?


朱興子


劉大使的做法比較合適

因為世界疫情爆發,有在英國留學的1.5萬名小留學生,想回國,但因英國停飛了許多航班,導致英國機票難買。有166名家長,聯名給中國駐英大使館寫信要求國家派包機把這1.5名小留學生接回國內。

對此,駐英國大使劉曉明給出了明確的答覆:第一,和英國有關部門協商增加商業包機;第二,和國內有關部門聯繫增開商業包機;第三,僅一切可能保護還孩子。

我認為,劉曉明大使的答覆用商業包機的方法把孩子接回來是比較合適的做法。既然是商業包機,價格就要貴一些,費用就由家長負擔。

如果國家派包機去接孩子,迴帶來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英國的小留學生接回來了,在英國的大留學生的家長也聯名寫信怎麼辦?大留學生接回來了,在英國的打工人員怎麼辦?

還有法國的、德國的、意大利的、美國的等等,都有小留學生、大留學生、打工人員。中國人遍佈全世界,不能只接英國小留學生,而不顧其他中國人。在世界各地的中國人,都是祖國的兒女,怎麼能厚此薄彼呢?

所以,英國小留學生的回國問題必須通過商業途徑去解決,我贊同劉大使的處理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