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俠們為何打架:打人與被打的四種理由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

在江湖上,打架對於大俠們來說是家常便飯。也許砍人與被砍有一萬種理由,可大致歸納一下,總逃不過酒色財氣的範疇,其中正義、財富、情感、復仇,更是一直高居榜首的四大打架理由。

正義:路有千條,道分兩方

正義有大有小,小到鄰里糾紛,大到家國天下。大俠們行走江湖,武功傍身,自然不傾向於去管那些雞毛蒜皮的瑣事。

要管就管大事!這是每一個俠客心中的渴望。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其中最典型的事例,莫過於郭靖和黃蓉。

大俠們為何打架:打人與被打的四種理由 | 武俠志

郭氏夫婦二人均是江湖上的前輩高人,本可以悠遊林下、終老一生,但是出於俠義精神和為國效力的考量,捲入蒙古和南宋之間的戰爭。郭靖和黃蓉站了出來,利用他們的號召力帶領大批江湖人士參與到襄陽城的保衛之中,並最終為之付出生命。

壯烈功績,享譽當世。俠義之名,後人敬仰。

然而關於正義的解釋可能發生變化,有些時候大俠們站出來幫助朝廷,會被讚譽為深明大義。但是同樣存在一些情況,大俠們供朝廷驅使,則會被抨擊為武林敗類、朝廷鷹犬,走向正義的反面。

在張徹的《少林五祖》裡,清廷為了剷除少林寺,調集了各路高手前來圍攻。在武林地位猶如泰山北斗的少林寺看來,所有跑過來的俠客都是武林敗類,可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這些站出來為朝廷分憂解難的大俠,內心裡多半也認為自己是站在正義一方的。

大俠們為何打架:打人與被打的四種理由 | 武俠志

可見很多時候,在外在力量介入江湖之後,正義與否其實是一筆說不清楚的糊塗賬。當對戰雙方都認為自己正義時,決定正義所在的就只有武功了,就像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那句名言,“正義只在大炮射程之內”。

大俠們在為了正義而戰的時候,應該儘量和政治保持距離,借用《劍橋簡明金庸武俠史》中的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武術家的價值在於幫助國家和君主實現正義的事業,但卻不受政治權力的擺佈。”

如何定義為之而戰的正義,全看大俠是向著哪一邊了。

財富: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財帛動人心,大俠行走江湖也要吃飯穿衣,一筆鉅額的財富,足以化解大俠物質上的一切困窘。因此一夜暴富,是江湖上代代流傳的神話。

憑藉著對一夜暴富的渴求,廣大江湖俠客們努力去尋找那些真假莫辨的藏寶圖和線索。總有來歷詭異的神秘寶藏被歪打正著地發現,《碧血劍》裡建文帝的秘密寶藏,《雪山飛狐》中李自成的闖王寶藏,以及《連城訣》裡的梁元帝寶藏,都是典型案例。

不過寶藏也分很多種,金銀財寶是一類,武功秘笈和神兵利器則是另一類。

神兵利器和武功秘笈,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一種是硬件設施,另一種則是軟實力,同屬於江湖爭鋒的核心競爭力,兩者合一,方才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威力。

《碧血劍》裡金蛇郎君的金蛇劍法,旁人使來多有困惑之處,有些招式完全不知所以然,但是這些招式搭配金蛇劍,往往就成了致命殺招。袁承志能大殺四方,正是得益於神兵利器和武功秘笈的巧妙搭配。

大俠們為何打架:打人與被打的四種理由 | 武俠志

即使拿不到組合套裝,單獨獲得一樣也是受益無窮。

《射鵰英雄傳》裡講解兵法的《武穆遺書》,猿猴肚子裡的《九陽真經》,都是可以讓俠客在江湖上揚名立萬的寶貝。而那些好的神兵利器,不但能發揮出使用者的全部武功,還額外附加有其它功效。

“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一段江湖盡人皆知的話語,透露出了屠龍刀的至尊地位。《倚天屠龍記》裡,不管是武林耆宿還是江湖新秀,一把刀就讓他們集體瘋狂,因為在知情者眼中,拿到了屠龍刀就意味著獲得了權力。

大俠們為何打架:打人與被打的四種理由 | 武俠志

可惜這些財富並沒有給追逐它的俠客們帶去好運,隨之而來的則是往往是死亡和悲劇。那些黃燦燦的金子,到底耀花了無數雙明眼。

《葵花寶典》《避邪劍劍譜》讓人身體殘疾,梁元帝寶藏毒死了那些接觸它的俠客,而那把屠龍寶刀,前後搭上了無數性命,得到它的人並沒有獲得無上的權力,反而招來了無盡的追殺。

本為求財,反而招災,這就是那些因財富而大動干戈的俠客們最真實的寫照。

情感:凡愛必苦,有情皆孽

江湖從來重男輕女,女俠的稀缺性,類似於大熊貓,所以陽盛陰衰,是江湖的常態。

稀缺造就價值,因此俠客們為女人打架,變得稀鬆平常。小到勾欄瓦舍的爭風吃醋,大到門派之間的利益婚約,兩個男人之間的爭鬥,倘若不為權錢,便為女色。

同門之中的姊妹,點綴了那些俠客們在門派裡苦練武功的歲月,因為環境封閉且壓抑,所以極易產生情愫。《笑傲江湖》裡令狐沖愛上小師妹,張徹的《金燕子》中銀鵬對於金燕子產生了愛慕。而這份情感,後來也成為連他們在江湖上打打殺殺的內在驅動力。

大俠們為何打架:打人與被打的四種理由 | 武俠志

獨孤九劍可以破盡天下一切武功,可唯獨對於愛情沒有任何辦法,於是令狐沖只能借酒消愁,在放浪形骸中消解愛情帶來的痛苦。

對於金燕子念念不忘的銀鵬,選擇了冒名金燕子去殺人,用這種極端的方法逼她來找自己。雖說銀鵬所殺之人都是死有餘辜,可還是逃不掉濫殺的嫌疑。

自朱貞木在他的武俠作品裡開創了“眾女倒追男”的模式以來,雖然女性是武俠世界裡不可或缺的存在,但是公正客觀地描繪女性俠客的情感生活,總體上並不多見。

女性在江湖中的情感,要麼如《笑傲江湖》裡的甯中則一般,站在丈夫一邊,扮演著俠妻的角色,要麼如《射鵰英雄傳》裡的梅超風一般,扮演著女魔頭的角色。那種女性安於相夫教子,男耕女織的平凡生活,不可能在江湖裡存在。廝殺不斷的江湖裡,並沒瑣碎情感的容身之所。

只是女俠和女魔頭們在打打殺殺疲倦的間隙,還是會發出一些平凡而又真實的感慨。

《倚天屠龍記》中的兩大名句,“倘若我問心有愧呢?”和“我偏要勉強”,剝去了周芷若掌門人和趙敏郡主的身份光環,說出這些話的時刻,她們不再是什麼俠女或者妖女,而是在情感世界裡飽受折磨的可憐人。

大俠們為何打架:打人與被打的四種理由 | 武俠志

說穿了,江湖中情感的本質上和一般的愛情並無不同,屬於“刀與玫瑰”的結合體,只是暴力程度更強而已。尋常男女的情感糾葛無非哭哭啼啼、尋死覓活,而江湖兒女的情感糾葛往往逃不過刀劍碰撞,以武定情。

復仇:伸冤在我,我必報復

江湖是王法管不到的地方,所以有了糾紛,抄傢伙動手成了一個大俠們常用的手段。

為了不留後患,殺人滿門,屠幫滅派的舉動時有發生。雖然有違江湖道義,但是在揮動屠刀的人看來,沒有什麼比斬草除根更能讓人心安的了。可惜世事每每不如人意,總有個別生命力頑強的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為後來的復仇埋下伏筆。

那些復仇故事的起源總是來源於漏網之魚。像張徹的《殘缺》,反叛惡貫滿盈,將幾位善良的普通人斷手斷腳,但是卻留他們性命。《笑傲江湖》裡的林平之,在滿門被害之後投入了華山派。

大俠們為何打架:打人與被打的四種理由 | 武俠志

如果說不作惡事是江湖的第一守則,那麼一旦作惡就要消除所有後患就應該算是江湖的第二守則,違背這兩個守則的人,無論多麼厲害,永遠無法在江湖上笑到最後。

所以在《殘缺》的高潮部分,這群被欺負成殘疾的受害者學成武藝,回來報了當年的大仇。而林平之也最終練成了辟邪劍法,報了當年的血海深仇。

可見成為俠客是一件高風險的事情,因為滅門之類的情況降臨到俠客身上的概率遠高於普通人。那些放在王法管轄之內屬於惡性案件的事情,在江湖上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了。行走江湖免不了打架,而打架最容易結仇,因此拖家帶口,很容易影響大俠們行走江湖。

當然了,大俠們在江湖上行走也不是一直打打殺殺,總要和氣生財。萬一點子扎手,遇上個掃地神僧之類的人物,陰溝裡翻船,折損了一世俠名,總是不划算的。

這一點,年紀越大的俠客越明白。打架是年輕人的專利,江湖上同樣如此。也正是因為這樣,江湖才令人熱血沸騰,心馳神往,因為江湖永遠不缺年輕人。如今,江湖已遠,大俠遁世,千奇百怪的打架理由早已被年輕人們歸結為一句話,那就是“你瞅啥”?

大俠們為何打架:打人與被打的四種理由 | 武俠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