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上的今天——世界氣象日

世界氣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又稱“國際氣象日”是世界氣象組織成立的紀念日,組織的時間在每年的3月23日。 開展世界氣象日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各國人民瞭解和支持世界氣象組織的活動,喚起人們對氣象工作的重視和熱愛,推廣氣象學在航空、航海、水利、農業和人類其他活動方面的應用。


地理上的今天——世界氣象日


1960年6月,世界氣象組織通過決議,從1961年起將公約生效日,即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

每年的“世界氣象日”都確定一個主題, 要求各國成員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並廣泛宣傳氣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每年世界氣象日都有一箇中心活動內容,各成員國在這一天可根據當年的中心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和紀念活動,如組織群眾到氣象臺站參觀訪問,舉行有政府領導人參加的群眾慶祝儀式,舉辦氣象儀表裝備、照片、圖表和資料的展覽,舉行記者招待會,由報刊、廣播電臺、電視臺報道特寫文章和講話,放映氣象科學電影,發行紀念郵票等。中國是世界氣象組織的創始國之一。


地理上的今天——世界氣象日


極地地區是全球氣候系統的冷源,對全球的氣候變化至關重要。通過對兩極地區冰蓋上大氣沉積物的詳細觀測,可以瞭解兩極地區乃至全球的氣候環境變化。

世界氣象組織發表的《2006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2006年全球大部地區氣候持續偏暖,極地冰層正在迅速融化。2007年2月1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專家預測,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可能升高1.8至4攝氏度,海平面可能升高18至59釐米。

科學界已記錄到了南極洲和格陵蘭島冰原正在不斷消失,並發現由於氣候變暖,北極地區的結冰時間越來越短,過去基本在海冰上度過一生的北極熊開始逐漸向陸地轉移。專家預測,如果北極附近的格陵蘭地區冰層消失,那麼全世界的海平面將上升7米,這對於一些國家和地區來說意味著“滅頂之災”。因此,保護極地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地理上的今天——世界氣象日


為提高全球對北極海冰、南極冰蓋變化的重要性的認識,促進國際社會對極地生態系統的保護,世界氣象組織確定了2007年氣象日的主題——極地氣象:認識全球影響,旨在探討全球變暖對極地氣象的影響。這一主題的確立還與2007年3月1日啟動的2007-2008年“第四次國際極地年”活動密切相關。

國際社會對極地的關注由來已久。早在1882年至1883年,世界氣象組織的前身國際氣象組織就發起組織了“第一次國際極地年”活動,有12個國家的科學家聯合對南北極進行了考察,標誌著極地考察從探險時代進入到科學考察時代,也宣告了極地科學考察國際合作的開始。


(聲明:地理上的今天系列內容素材來自網絡,如果涉及到相關人員版權,請聯繫本人刪除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