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財經大學:發揮智力優勢,助力脫貧攻堅

“兩年前,我到阜新市阜蒙縣王府鎮煙臺營子村擔任第一書記,為幫助駐村及所在地區發展起來,我做了以下工作……”今年3月18日,東北財經大學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高鳳巖等多名學校派出的駐村鎮幹部結合各自在扶貧攻堅第一線的工作經歷交流了學習體會。

近兩年來,東北財經大學積極發揮學科、人才、智力等優勢,通過對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選派駐村鎮幹部、開發農產品銷售電商平臺、開展教育培訓和志願服務等多種方式,多措並舉,協同發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油助力。

強化組織領導,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保障

東北財經大學黨委堅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強化領導,落實保障,狠抓實效。學校成立了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明確校工會為歸口管理部門,實現專人抓專人管;設置定點扶貧專項資金,每年為學校2個定點扶貧村捐贈資金11萬元。2018年以來,校領導堅持每年分批帶隊到遼寧省內脫貧攻堅一線調研,落實幫扶項目,並走訪慰問學校駐村鎮幹部46人次,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基層黨組織是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鬥堡壘。學校積極組織多個黨總支、支部與貧困村鎮進行結對共建,以黨建促發展。其中,工商管理學院黨總支在與錦州市義縣大定堡鄉石橋村黨支部共建時,探索創新黨建活動形式,共同建成2個產業扶貧項目,並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發揮學科優勢,為地方發展構建新“引擎”

成立教育服務“五大區域發展戰略”及“一帶五基地”建設工作辦公室,出臺《東北財經大學立足遼寧服務新時代東北振興行動方案》,組建“東北財經大學縣域經濟研究院”……東北財經大學堅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用實際行動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學校立足於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學科專業優勢,積極組織學科帶頭人對接縣域經濟和遼西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重點任務。截止目前,學校已累計承擔對接遼寧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重點任務10項,對接遼西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重點任務4項。其中,應用經濟學學科帶頭人呂煒教授對接建昌縣域經濟重點任務被遼寧省教育廳認定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類重大標誌性成果;教師孟耀申報的《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第一書記駐村制度實踐機制及績效評價研究》獲批2019年國家社科基金立項資助。

為充分挖掘產學研社會化服務能力,學校設立“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專項課題,批准資助課題12項,課題負責人或第一參與人均為學校駐村幹部,選題全部來自鄉村工作實際需求。扶貧必扶智,學校高級管理者發展與培訓中心以錦州市建昌縣為試點,正逐步打造面向全省縣域經濟管理幹部的教育培訓服務平臺,努力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供更多層次的智力支持。

選派駐村幹部,為貧困村鎮輸入“造血細胞”

脫貧攻堅任務能否完成,關鍵在人。兩年多來,學校駐村鎮隊伍不斷擴大,已增至27名幹部離校駐村,涉及省內9個貧困鄉鎮、18個貧困村。為讓駐村鎮幹部心無旁騖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去,學校制定了配套的職級晉升政策;設立了駐村鎮幹部扶貧經費專項資金,用於為駐村鎮幹部發放生活補助、通信補貼、差旅補貼等費用,2020年度預算金額為180萬元。此外,學校還投入30餘萬元為他們購置電腦、打印機等辦公設備,全方位免除他們的後顧之憂,確保他們高質量完成駐村幫扶任務。

第一書記高鳳巖所駐的村子是一個蒙古族村落,他立足實際,先後為村裡協調到300多萬元撥款用於民生工程建設,為鎮裡吸引來總投資5800萬元的產業項目,為當地學校成功申請580多萬元的校園維修改造項目,逐步使村子變得美麗而宜居。

錦州市義縣大定堡滿族鄉南石橋子村地處偏遠,沒有特色產業,第一書記李勇另闢蹊徑,引進了在東北還沒有規模化種植的百香果項目,第一年銷售額就超過10萬元,並申請到300萬的資金扶持,幫助村民實現了“造血式”脫貧。

凌源市大王杖子鄉生態優美,第一副書記王冬梅便依託學校資源為鄉里編撰了《文化旅遊度假小鎮總體規劃》,目前已有一景區獲批3A級,將於今年向遊客開放,有效通過“生態扶貧”把綠水青山轉變為了金山銀山。

北票市小塔子鄉蓮花山村盛產蘋果梨,但是銷路不暢,第一書記張笑雨就跑到全國各地的大宗農副產品和果蔬批發市場進行調研,尋求合作。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與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等達成了戰略合作,併成功註冊“花蓮香”蘋果梨商標,使之成為“一鄉一品”的主導產業之一,幫助村民增了收、致了富。

……

這些成績的取得,凝聚著東北財經大學所有駐村鎮幹部的智慧和心血,他們用真心換真情,用實幹扶真貧,帶領鄉村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開發電商平臺,為農產品開拓“帶貨”渠道

在東北財經大學駐村鎮幹部的朋友圈中,經常有人因為當地農畜牧產品滯銷,便化身“微商”帶貨。為有效解決鄉村農產品推廣銷售難題,東北財經大學統籌多方力量,立足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專業優勢,開發了“遼寧鄉村行”第一書記電商平臺,組織產銷對接,開展消費扶貧行動,通過“互聯網+”幫村民賣貨。

這個電商平臺在2018年11月上線運行後,校內校外的駐村書記們紛紛在平臺上亮相,為所在村的農產品代言,現已有60餘個村的80餘種農特產品在線上銷售,銷售總額已超180萬元。為讓入駐的農產品有更好的銷路,該電商平臺還先後4次在東北財經大學舉辦線下展銷會,每次為期一天的展銷會,線上線下交易總額均能達到20萬元左右。為提升第一書記的電商運營和營銷水平,學校還組織優秀師資、精選課程,進行公益電商培訓2000餘人次,幫助他們不斷增強扶貧能力。

2019年11月,學校“依託遼寧鄉村行第一書記電商平臺發揮高校學科專業優勢助力遼寧精準扶貧”項目,成功獲評教育部第二屆省屬高校精準扶貧典型項目,為助力脫貧攻堅書寫了“高校樣本”。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學校將繼續以“不放鬆、不停頓、不懈怠”的精神,全力以赴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