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成餐廳損失“慘重”,春節7天損失5000億,有些店為何仍關門?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中國的餐飲業遭受“危”與“機”的嚴峻挑戰。春節7天之內,全國餐飲業損失超5000億元。近9成餐廳損失慘重。從春節至今已經兩個多月過去了,卻仍有不少餐廳選擇繼續關門停業,這樣損失不是更慘重嗎?

超8成餐廳損失“慘重”,春節7天損失5000億,有些店為何仍關門?

2月14日,美團發佈了一則調查數據,這則數據對餐飲商戶的虧損情況做了一則調查,數據中顯示,這次新冠肺炎對於商戶的影響不僅僅是現金流壓力,同時還有信心受損、影響就業等等方面。

2020年春節的7天內,疫情就對餐飲業造成了超5000億元的損失。春節期間,餐飲消費大幅下降。相比於個體店來說,餐飲連鎖店的衝擊力度更大,尤其是那些大型的餐飲連鎖,旗下的商戶多、經營範圍廣,房租和成本壓力相對來說更大。近八成連鎖店表示,損失非常慘重。

隨著復工的不斷推進,不少餐廳開始營業,由於疫情的防控工作並未完全結束,復工的前兩週內,大多數復工的餐廳都選擇外賣,並未開始堂食工作。但是我們不難看出,真正復工的餐廳仍舊少之又少。

超8成餐廳損失“慘重”,春節7天損失5000億,有些店為何仍關門?

隨著疫情的不斷好轉,有不少餐廳陸續開始營業,但是整體的市場仍舊呈現萎縮狀態,開業的餐廳不足之前的一半。經過新華社記者調研發現,部分餐廳面臨著入不敷出的難題,生死存亡關頭,有些餐廳直接選擇繼續停業減少損失。

超8成餐廳損失“慘重”,春節7天損失5000億,有些店為何仍關門?

隨著疫情的不斷好轉,不少人都在預測,餐飲業會出現“報復性消費”,但是根據復工的餐廳反饋,預測中的“報復性消費”並沒有出現。除了線上經營外,餐廳堂食和包廂業務仍舊是關門居多。整體看來,餐飲業並未迎來一陣“報復消費潮”。

面對這樣的市場消費,我們可以看到仍有很多餐廳選擇關門繼續停業。即使這兩個月來損失嚴重,但是在市場未明朗的情況下,仍有部分餐廳選擇繼續停業。“不開店損失多少心裡有數,若開業了生意不好,則有可能是個無底洞。”一家海鮮餐廳的負責人說道。

日前,多地區都在出臺扶持餐飲業恢復發展的政策,不少企業也開展積極自救行動。但是仍有不少企業擔心,開業之後生意不少,入不敷出帶來的影響更嚴重,索性還是繼續停業減少損失。畢竟停業還可以省下一筆人工費和水電費。

經過記者的瞭解,不少受訪企業表示,企業復工仍然面臨著防護物資的緊缺。口罩、消毒用品等等目前仍是緊缺狀態。防護物資的採購困難,也是餐廳復工難的原因之一。不少受訪企業表示,希望通過行業協會的呼籲,能夠對企業進行困難幫扶。

民以食為天,這是千百年來亙古不變的道理。對於餐飲行業的發展,我們相信,只要堅持過這陣困難時期,必將會迎來屬於餐飲行業的消費狂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