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平臺、支持觸控板、iPadOS 13.4,詳解iPad Pro的三個意料之外

本文是「iPad Power User」付費訂閱內容,這是一份探討 iPad Pro 與 iPadOS 生產力的郵件訂閱產品,每週一封專屬會員郵件,獨家分享 iPadOS 生產力流程及生產力應用。您可以通過 Dailyio (https://iois.me/membership)訂閱年度或月度會員,還可免費獲得眾多關於 iPad Pro 的電子書、音頻產品等會員福利。



AR平臺、支持觸控板、iPadOS 13.4,詳解iPad Pro的三個意料之外

題圖來自蘋果

上週正式發佈的 2020 款 iPad Pro 既有意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譬如後置鏡頭樣式早已出現在各種「洩密」圖片裡,曾經也引發了一些關於「是否使用 iPad Pro 拍照」的爭論,再比如其產品設計 ID 的延續,使得一些配件——無論是蘋果官方的 Apple Pencil、Smart Keyboard Folio 還是第三方鍵盤——都可以繼續使用, 這也讓這款產品像極了一次例行升級。

但在意料之外的幾個變化,卻非常值得探討一下。

iPad Pro 成為 AR 平臺

新款 iPad Pro 在硬件上最大,或者說最一眼可以分辨的升級就是後置鏡頭模組增加的那顆激光雷達掃描儀,蘋果官網這樣介紹其功能:

激光雷達 (LiDAR 光探測和測距) 這項先進技術,是通過測量光觸及物體並反射回來所需的時間,來確定距離…..特製的激光雷達掃描儀利用直接飛行時間 (dToF),測量室內或室外環境中從最遠五米處反射回來的光。它可從光子層面進行探測,並能以納秒速度運行,為增強現實及更廣泛的領域開啟無盡可能。

這些文字之後,就是一個炫酷的演示動畫,非常推薦大家看看。毫無疑問,利用此次硬件層面的升級,再一次向業界展示了蘋果對於 AR 的野心,但 iPad Pro 顯然不是蘋果 AR 戰略的核心,其根本原因在於,

AR 應用賦予設備全新的交互,這是傳統計算設備所無法完全消化的

這裡姑且不談 AR 是否是下一代計算平臺,僅以當下 AR 所能帶來的改變來看,AR 應用的潛力都令人期待,它所帶來的全新體驗——從社交、在線購物到遊戲——每一個領域都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結合 IDC 的一組數字,預計到 2024 年,全球 AR 市場規模將達到 2872 億元。

面對如此大的市場規模,蘋果也在過去幾年「潛心」推動基於 iOS 的 AR 生態。2017 年的 WWDC 大會上,蘋果在 iOS 11 里正式集成 ARKit,提供了包括用戶設置錨點在內的基礎功能,2018、2019 年,每一代 iOS 的升級,都伴隨著 ARKit 的能力升級,特別是在 2019 年的 iOS 13 裡,ARkit 已經支持了人體輪廓摳圖、四肢識別等功能,為更多 AR 開發提供了可能。

如今,在 App Store 裡,「AR 應用」已經成為一個重要品類。

AR平臺、支持觸控板、iPadOS 13.4,詳解iPad Pro的三個意料之外

為什麼這次是 iPad Pro?這個問題或許有很多答案,我傾向於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iPad Pro 強勁的性能與大容量的電池,可以在現階段完整承載 AR 應用,從而吸引更多用戶與更多開發者、廠商加入其中;其二,利用 iPad Pro 平臺構建一個龐大的 AR 生態,可以進一步拓寬 iPhone 的生態護城河,畢竟,iPhone 平臺的任何軟硬件調整,其影響範圍遠遠超過 iPad Pro。

那麼,如果 iPad Pro 不是 AR 的重心,誰是蘋果 AR 戰略的要點,iPhone?或許都不是,或許都是。正如開發者 Troughton-Smith 去年在 iOS 13 代碼裡所發現的那樣,傳聞中的蘋果 AR 設備將是基於 iPhone 的「配件」,或者換句話說,只有在全新「配件」的加持下,屬於 iPad Pro 或者蘋果的 AR 能力才會釋放。而現在,我們並不確定這個時間還有多久。

妙控鍵盤的行業意義

儘管此前已經有爆料,但沒有人會想到帶有觸控板的妙控鍵盤會在這個時間點發布,而在大家驚歎其價格如此高昂的時候,或許也會對該鍵盤適配上一代 iPad Pro 而感到一絲欣慰。

現在最大的問題或許是,至少未來一個半月裡,你根本買不到它。

我強烈推薦各位觀看蘋果的另一支新款 iPad Pro 的廣告,看完之後你或許和蘋果產品資深觀察家 John Gruber 的觀點一致:廣告裡,你幾乎看不到現在就可以買到的 Smart Keyboard Foilo。

這當然是一種「只見新人笑」的典型市場營銷做法,但這個產品所傳達出信息卻非常明顯。

其一,在歷經多代更新之後,代際間的 iPad Pro 配件終於通用了,這對於用戶來說可以節約一大筆配件花銷,如果你已經擁有了 2018 款的 iPad Pro,並對新款 iPad Pro 的硬件升級不滿意,可以在 5 月份之後單獨購置這款鍵盤即可。

其二,妙控鍵盤為 iPad Pro 帶來的全新的交互方式:光標。這是和 iPadOS 13 發佈時的所謂「鼠標交互」完全不同的方式,後者現在依然作為一種「輔助功能」,而「光標」所帶來的變化,則是基於觸控板的全新交互邏輯。

AR平臺、支持觸控板、iPadOS 13.4,詳解iPad Pro的三個意料之外

蘋果軟件部門「大總管」Craig Federighi 展示了利用妙控鍵盤的交互方式(視頻地址),和 MacBook 上的觸控板以及「妙控板」交互方式類似,支持捏拉縮放、三指返回主屏、點拖喚出多任務菜單等功能。某些功能當然也可以在鼠標上實現,不過以我的體驗來看,鼠標並不是體驗「光標」交互的最好方式,譬如無法通過鼠標實現左右滑動等功能。

其三,「光標」的加入,也在增加 iPadOS 交互的複雜性,目前 iPadOS 支持的交互方式如下:

  • 多點觸控
  • Apple Pencil
  • 外置鍵盤(藍牙或有線)
  • 鼠標
  • 觸控板

除了多點觸控是十年前 iPad 發佈時的交互方式,其他幾個都是過去十年蘋果為其添加的交互方式,這是一種類似於軟件解綁與捆綁的輪迴。前微軟 Windows 部門負責人 Steven Sinofsky 在一篇長文裡指出,業界在關注 iPad Pro 觸控板的形式之外,還要去思考其內在邏輯。

Steven Sinofsky 列舉了一個事實,當年個人電腦問世時,只是作為小型的服務器主機,其硬件配置與功能也非常簡單,隨後的時間裡,個人電腦的硬件,特別是接口、交互方式不斷豐富,但沒有人認為這是向服務器主機靠攏。從這個角度去看,iPad Pro 所增加的觸控交互,更像是一種基於新系統(iPadOS)與新內容(iPad 應用)的交互方式,而並非是將 macOS 的觸控交互「搬運」過來。

我基本認同 Steven Sinofsky 的這個觀點,但我更想看到的是,蘋果如何繼續在系統層面以及官方應用層面,持續優化光標交互,更重要的一點是,整個 iPadOS 的應用生態,又如何能快速、高效利用這個特性,要知道,截止到 2020 年 3 月 22 日,微軟、Google 的「辦公產品三件套」還不支持 iPadOS 的多窗口機制,此時距離 iPadOS 13 發佈已經過去了 6 個多月。

iPadOS 13.4 的重要性

很長一段時間裡,iOS 一直保持一年一次大更新的頻率,一般來說,6 月份 WWDC 新版本亮相,然後發佈多個測試版本,9 月隨新機正式發佈,接著進入小幅度更新的階段,一直延續到下一年的 WWDC,週而復始。

但 iOS 13 從一開始就有點奇怪,2019 年 WWDC 之後,iOS 13 進入測試版本階段,整個測試版本歷經 7 個公測版(8 個開發者測試版),終於在 2019 年 9 月 20 日隨 iPhone 11 系列發佈,不過僅僅 5 天后,蘋果就發佈了 iOS 13.1,修復了大量 Bug,並將此前發佈會上展示的全新 Airdrop、快捷指令自動化加入其中,也因此,iOS 13.1 才是真正意義上的「iOS13」。

這個奇怪的更新週期也延續到 iPadOS 上,它不再是小版本的 Bug 修復與功能優化,大量增加的功能與特性開始出現在本週發佈 iPadOS 13.4 上。我在上週更新到了 iPadOS 13.4 開發測試 GM(Golden Master),和本週即將發佈的正式版無異,其更新日誌非常長,不僅增加了對於鼠標和觸控板的支持,還將增加 iCloud 文件應用的共享功能,同時增加了九種 Memoji 貼紙等等。

如此多的「增加」功能不斷強化了此次系統更新的重要性,我當然理解這是為了配合新 iPad Pro 和妙控鍵盤的舉措,但這個更新週期還是凸顯出 iPadOS 13 更新週期的混亂——至少是節奏的混亂,我甚至覺得,在 iPadOS 14 正式亮相之前(2020 年 6 月,如果沒有意外的話),蘋果可能還會有一次重大更新,以更好適配妙控鍵盤。

寫在最後

從硬件上看,2020 款 iPad Pro 還有諸多未知,譬如全新的 A12Z 的技術參數如何、內存大小如何以及屏幕素質的提升如何等等。而隨著蘋果官方商店下架 2018 款的 iPad Pro,這個自 2018 年由新外觀開啟的產品線進入到了第二代際,那麼,接下來蘋果如何說服那些一年半之前購買 2018 款 iPad Pro 的用戶升級換代,並促使更多新用戶選擇 2020 iPad Pro?

2020 年的線下 WWDC 已經取消,並將以線上形式舉辦。但上週 Google 宣佈取消 I/O 線上大會之後,我也開始懷疑蘋果是否還會如期舉辦線上的 WWDC,或者和產品發佈一樣,以新聞稿的形式,介紹 iOS 14/iPadOS 14 的新特性,但有一點很清晰:在推出新 iPad Pro、新配件以及新交互方式之後,蘋果還需要繼續兌現其在 iPad Pro 上另一半承諾,通過 iPadOS 系統底層的創新,進一步強化 iPad Pro 作為新計算設備的特性

如果蘋果認為「用戶的下一臺電腦何必是電腦」(Your next computer is not a computer),那麼蘋果需要讓用戶相信:iPad Pro 就應該是用戶的下一臺「電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