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进化——基因的自我迭代

生命进化——基因的自我迭代

虽然个体可以通过新陈代谢在一定程度上对抗熵增,但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个体终究还是会败下阵来,长生不老终究是个神话。

那么,从大尺度来看,生命如何实现传承并进化?

传承

生命通过基因传承,使得物种得以延续。国家通过文化传承,使得民族得以延续。

生命传承过程中,基因要保持稳定,才能使下一代安全可靠成长。

但是,从大尺度来看,环境会不断变化。稳定遗传的物种很可能会不适应环境变化而被淘汰。

所以,遗传过程中,稳定可靠的同时,要保持一定变异,从而形成差异化的后代,应对环境选择。

进化

物种遗传如何在保证稳定的同时,形成变异的多样性?

首先,挖掘已有基因潜力。

当环境变化时,看已有基因是否有未被挖掘的隐性功能,拿来主义。

其次,基因转座。就像通过复制粘贴,直接将原有基因多创造一份,然后原基因保持功能稳定,新基因可以进行变异。

再次,基因重组。两段不同基因进行重组,形成一个新的基因和功能。

最后,水平基因转移。直接物种之间或者跨物种进行基因交换。

通过上述四种途径,在保证遗传稳定性的同时,可以让基因产生很多变异,从而在环境变化时,可以从容应对。即便如此,仍然有大量生物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思考

企业是一种独特的生命,从浩瀚的生物进化长河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

首先,企业传承的是文化价值观,业务、组织、资源都会变化和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其次,为了应对外部世界变化,企业需要进化能力,因循守旧必然走向灭亡。

最后,组织内部可以借鉴基因,通过几种方式进行进化。培养全栈员工;为创新业务提供独立空间;跨部门流动重组形成业务能力融合;定点注入特定技能人才等等。

生命进化——基因的自我迭代

企业的最终宿命必然是死亡,向单个生命学习如何对抗熵增,向物种学习传承与进化,最终目的也是延长企业生命周期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不是妄想基业长青。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胡霁——生物学思维之“高维突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