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創空間:WeWork的前生今世

儘管WeWork在幫助小微企業和創業者追求新美國夢的過程中,歷經了不少坎坷,但這些坎坷也為它贏得了聲譽。據《紐約時報》報道,WeWork目前已從哈德遜灣公司(HBC.XTSE)購買了了具有標誌性意義的Lord&Taylor大樓作為總部,這棟位於紐約第五大道的大樓將在將該地區大放異彩。


眾創空間:WeWork的前生今世


2019年WeWork的上市計劃


WeWork與2019年8月14日申請了IPO,披露了其在由於試圖擴大業務規模和全球化佈局中產生的鉅額虧損。根據招股說明書,已更名為We公司的WeWork正試圖通過IPO籌集30-40億美元,以尋求未來的增長。截至2019年6月30日,該公司在上半年的收入為15.4億美元,但淨收入損失超過了9億美元。


WeWork簡介


WeWork成立於2010年,其業務為初創企業提供價格低廉的辦公場所。隨著共享辦公這一概念的火熱,WeWork的最高估值高達470億美元。公司在2019年夏天提交了上市申請,申請中的S-1文件披露,公司的虧損不斷增加,長期租賃債務高達數百億美元,盈利能力面臨重大風險。


上市計劃的夭折


由於WeWork愈發可疑的470億美元的估值,WeWork無限期推遲了2019年9月30日的上市計劃。2019年10月22日,WeWork宣佈與軟銀達成融資協議。這項交易將為WeWork提供50億美元的新貸款,軟銀將明年進行15億美元的投資,並啟動一項來自其他股東的30億美元股份的收購要約。這樣一來軟銀將獲得WeWork 80%的股份,但不會持有多數投權。這筆交易使WeWork估值增長80億美元。


WeWork如何盈利


WeWork本質上就是一家辦公室租賃公司。WeWork會購買一些如寫字樓當中的一兩層,然後將其分隔建成數個辦公區域,並配上一些公共空間。它將辦公區域出租給那些希望享受全套辦公設施的的個人或團體,他們得以享受這些好處,而不需要支付全套辦公的費用。


WeWork的客戶有一些偶爾離開家辦公的獨立自由職業者和遠程工作人員。這部分人往往需要無限量的WiFi連接。其他客戶還包含有幾名員工的小企業。這些企業需要固定的工位,能開會的會議室,能以較低的成本建起他們商業帝國的地方。


WeWork與房東簽署的租約一點也不便宜。WeWork在IPO中披露的文件中稱,長期租賃債務為179億美元,隨著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的不斷擴張,這一數字可能會增加。


WeWork的商業模式


共享辦公文化造就了Uber和Airbnb等公司。這種不斷增長的商業文化無疑是促成WeWork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但WeWork的商業模式才是它蓬勃發展的根本原因。


WeWork的會員最低僅需要繳納45美元,就有機會任選WeWork在全世界53座城市的200處辦公場所。不僅如此,WeWork的會員還能訪問WeWork Commons,這個由WeWork創建的社交網站。企業家能在這個網站上互動,交流心得。但是實際上,如果真的要去租WeWork的共享辦公室,客戶每天還要額外付50美元。所以這項業務最適合那些主要奔著結識其他老闆,只偶爾需要一個辦公室的創業者。


眾創空間:WeWork的前生今世


WeWork為客服提供好幾種類型的服務。例如,一個單個的自由職業者可以每月花費220美元,在一個公用辦公室租一個位置不固定的辦公桌。如果要一個固定位置的,每個月要花350美元。標準化的私人辦公空間起價為每月400美元,配備高速互聯網、打印機、自行車存車處、咖啡和共享前臺服務。其他服務包括免費辦公用品、飲用水和日常清潔服務等。


WeWork的模式為何能成功呢


首要原因是,WeWork的服務的確物有所值。對自由職業者和創業者來說,租WeWork的辦公場地的第一個好處就是,從水電費到打印機的墨水錢,一切都由WeWork的員工安排妥當,不用自己再去操心。


除了為客戶提供一流的辦公場所外,WeWork還將原本單調的工作空間打造出了更多的創意。如每處辦公場所都會配備設計時尚的公共區域,客戶可以在這些區域玩桌球,觀看影片,玩遊戲機等等。


WeWork的會員還能夠在線上和線下互動。除了可以使用WeWork提供的WeWork Commons平臺,每個WeWork分站還會舉辦各類聚會社交活動。WeWork還為會員提供從醫療保險、健身房、人力資源和打印服務等附加服務。


WeWork的擴張計劃


儘管WeWork的商業模式可能會對傳統的寫字樓租賃企業造成威脅,但是也有業內人士將WeWork視為一種機遇。事實上,波士頓地產公司(Boston Properties,Inc.)董事長在與WeWork的CEO諾依曼會晤並參觀了WeWork在紐約一處項目後,親自對WeWork進行了幾輪投資。WeWork已簽約成為波士頓地產公司(Boston Properties)旗下價值3億美元的項目的主要承租人。


就算是小型的傳統租賃公司,也不會將WeWork這種後起之秀視為太大的威脅。有的人覺得,如果經濟持續低迷,WeWork會難以為繼。還有人認為那些選擇WeWork的都是孵化期企業,待他們發展成熟之後,還是會與傳統租賃公司合作。


本文譯自加拿大Investopedia網站,原作者CLAIRE BOYTE-WHIT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