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俠和金剛狼,誰更該死?

鋼鐵俠和金剛狼,誰更該死?

鋼鐵俠和金剛狼,誰更該死?

金剛狼和鋼鐵俠都在銀幕上壯烈犧牲了

1

瘟疫壓城,小孩不上學大人不上班,有的是大把時間,於是前晚給當天滿九歲的兒子播了《鋼鐵俠》(第一集)。


小朋友果然看得入迷,脊背挺得筆直,拳頭攥著冷汗,眼睛一眨不眨。


我陪著重看,發現這部2007年的電影,的確還是“漫威宇宙”系列裡最好的那一個。不僅因為它是“科幻片”,而非“神怪片”,更在於它的故事跌宕起伏、節奏張弛有度、道理深入淺出。

鋼鐵俠和金剛狼,誰更該死?

2007年驚豔亮相的“鐵人”,吹響了“漫威宇宙”21部電影的集結號

最要緊的是,“鐵人”託尼·史塔克這個人被演活了——科學家的聰穎、有錢人的狂妄、獨行俠的瀟灑,尤其是那份回頭浪子的幡然悔悟,幾條線清清楚楚又絲絲入扣,讓這個角色魅力十足,可信、可敬,而且可親。


特別是在這十三年前的“漫威宇宙”開張買賣裡,剛剛成為鋼鐵俠的託尼,就說“我不該還活著”(I Shouldn't be Alive),無怪乎十三年後,正是他在《復聯4》裡從容犧牲——原來一切草蛇灰線,早有命數。


一切由他始,又隨他終。

鋼鐵俠和金剛狼,誰更該死?

原來,《復聯4》裡的犧牲,早在13年前就安排了伏筆

所以,你看,哪怕都是“圖一樂”的商業娛樂片,甚至就是在20多部漫威影片內部,為什麼有些更賣座更被人惦記,而有些就是票房啞彈且吐槽聲不斷,當然都不是偶然。


在如今動作場面、特效鏡頭的質和量都半斤八兩的前提下,大片真正比拼的,其實還是最老套的一組“核心競爭力”:劇作精不精到,角色出不出彩,情感動不動人。


2

以往的好萊塢大片,無論《007》還是《虎膽龍威》或者《速度與激情》《加勒比海盜》,為了能一集一集拍下去,主人公當然不能死,這固然是大俗套,但也是創作者和受眾們彼此認可的默契。否則,就會像港片《英雄本色》那樣,男三號太搶風頭但又領便當了,續集就只好硬拗一個小馬哥的雙胞胎兄弟出來,讓人哭笑不得。


所以,在《復聯4》尾聲,託尼挺身赴死,而且真的死了個結結實實,著實出乎觀眾意料。不過,這當然又是情理之中的妙筆,英雄犧牲自己,拯救了蒼生,這樣的古典悲劇總是動人的,萬千眼淚和票房也就隨之而至。

鋼鐵俠和金剛狼,誰更該死?

託尼搶下滅霸的手套而死去,是《復聯4》催淚觀眾的高潮

敢於把主角寫死,似乎是近些年好萊塢的一個新趨勢,劇集《冰與火之歌》如此,另一部超級英雄大片《金剛狼3》也如此,而新版的《星球大戰》三部曲,更是乾脆把老三部曲的三大主角一集一個祭了天。兩相比較,今天仍在繼續的《蜘蛛俠》《蝙蝠俠》或《碟中諜》之流,就顯得冬烘守舊了。

鋼鐵俠和金剛狼,誰更該死?

“金剛狼死了”,是和“鋼鐵俠死了”一樣轟動影迷的大事

出現這樣的新風尚也不難理解,主要原因當然是如今娛樂產品豐盛,競爭激烈,只有更具質量、更會煽情的故事才能脫穎而出,還有什麼比英雄壯烈犧牲更催人淚下的呢?其次,因為老明星的年齒和片酬往往一齊攀高,而如今一部大片的製作週期又比從前拉得更長(計算機特效就要鼓搗一兩年),演員和東家不免相看兩厭,所以及時見好就收,也就相當經濟理性了。更何況,如此一來,也便於換上年輕漂亮又便宜聽話的生面孔來“重啟”,反正,如今大家都懂什麼是“平行宇宙”了。


實際上,這倒像是某種意義上的撥亂反正。早年間,電影很少拍成連續劇,所以《精武門》裡的李小龍、《虎豹小霸王》裡的保羅·紐曼和羅伯特·雷德福、《獨行殺手》裡的阿蘭·德龍……正是最後那壯志未酬身先死,才撩得無數觀眾淚滿襟。

鋼鐵俠和金剛狼,誰更該死?

砸爛了“東亞病夫”的牌匾,陳真又向著日本憲兵隊的槍叢飛踢而去(《精武門》劇照)

與此同理,拯救半個宇宙生靈而犧牲的鋼鐵俠、為了“女兒”一命換一命的金剛狼,在滿溢著青少年電玩式趣味(及俗套)的漫畫英雄序列裡,也就顯得卓而不群了。因為他們在這些神仙打架的非現實故事裡,難得地呈現了具有現實質感的生命脆弱和人性莊嚴。


3

不過,這倒又讓我發現了另一個問題——看一部電影的犧牲戲是怎麼拍的,也就知道它的成色高低了。


當然,此處所說的“犧牲”,不是指單純的“死”,而是指在自己可以不死的前提下,主人公特地赴死以解開僵局、拯救他人的行為,亦即回到“犧牲”一詞的原初涵義,“獻祭”。


毋庸諱言,很多影片如愛情片、喜劇片等,大多數是不會拍“死”的,自然不在討論之列。但反過來說,“犧牲”具有強烈戲劇性,所以不管文藝片、商業片,都愛著墨於此。那麼,

在這些戲裡,“犧牲”橋段往往也就是戲眼、是高潮,而創作者的趣味、眼界、功力,也就此一目瞭然了。


最等而下之的一類,是安排主角先英勇就義,反派奸計得逞,然後,大英雄很快就在神藥(如《戰狼2》的特種兵冷鋒)、心肺復甦術(如《碟中諜3》的特工伊森)、愛人的香吻(如《黑客帝國1》的救世主尼奧)、特殊身體結構(如《銀河護衛隊》的樹人格魯特)或者純粹就是有超級無敵而且不解釋的逃脫術(《蝙蝠俠前傳3》的蝙蝠俠),又抑或是穿著防彈衣、長在右側的心臟、藏在上衣的懷錶等等因素的庇佑下,甦醒過來,完成了絕地大反擊。

鋼鐵俠和金剛狼,誰更該死?

愛人的一個香吻,英雄就死而復活了(《黑客帝國》劇照)

不消說,這類“犧牲”,純屬噱頭和障眼法,甚至已經頗為濫用,就算編得精巧,大多數觀眾也不會上當,都知道這和英雄對決反派時總要先挨一頓胖揍一樣,只是抵達必然的Happy End之前的一套規定動作。一言以蔽之,這一類都是假“犧牲”,而現如今還在劇本上寫這樣的橋段,怎麼說都顯得俗氣又老氣了。


4

而在“真犧牲”裡,又各有不同。


以《復聯4》來說,託尼以自己的死,救回了全宇宙一半的生命。類似的,還有另一部擁躉眾多的名作《終結者2》,阿諾·施瓦辛格(T-800)自沉於鋼水之中,也就斷絕了人類被機器人虐殺的末日未來。

鋼鐵俠和金剛狼,誰更該死?

這是當代電影史上無比經典的一幕:一個機器人具備了高貴的人性

這兩段犧牲,不但在情節上“解了扣”,更在情感上煮開了鍋,所以傳頌廣泛,已然是流行文化裡的重要典故了(尤其是T-800翹大拇哥這一幕)。不過,追本溯源,拿一條命換無數條命的創意,本質上做的卻是一道算術題,反而縮小了犧牲的價值,彷彿英雄肚皮裡還算著小九九。


又如與《復聯4》同年且一樣火爆的《流浪地球》,太空站上的吳京,其使命也和鋼鐵俠撞了衫:他毅然自燃,引發了木星大爆炸,從而拯救了地球這顆星體以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而在《流浪地球》裡,實則有一個深刻而且深邃的情節:人工智能安排了要犧牲掉整個地球,只把空間站裡的宇航員及胚胎作為文明的種子留下來。實際上,在嚴肅的硬科幻寫作裡,恰恰是這種殘酷的設定(或曰極致的腦洞),更有可能鋪陳成好故事,不僅因其具備了更為強烈的戲劇性,還在於它蘊藏著相當高級的哲理性、思辨性。實際上,這才是“科幻”這一門類,相比起其他文藝所獨具的價值。

鋼鐵俠和金剛狼,誰更該死?

《流浪地球》裡的吳京的犧牲,和鋼鐵俠的犧牲異曲同工

可惜的是,在《終結者》《復聯》和《流浪地球》這裡,庸俗的人本立場、大團圓結局還是佔了上風,在它們的科幻外衣下面,仍舊是正邪對抗、非黑即白的舊款童裝。而安排主人公“拿一命換N命”,也就沾染上了雙重的功利性。


當然,從另一方面說,這類處理也無可厚非,畢竟“電影”(movie)是一個接收門檻最低、最普世的文藝門類,能夠像《終結者2》這樣,把各條情節線頭、情感線頭,出人意表又幹脆利落地收到一起,再燦爛地引爆,已經相當難能可貴了。就好比奶茶或可樂只負責好喝爽口,並不承擔營養燃脂的功用,而《復聯》一類的全球賣座大片,說到底,本就是供養各語種各地區觀眾的那一杯糖水。


5

然而,電影的美妙在於,香甜的movie之外,還有很多滋味各異的film——這不止是說那些艱澀沉悶、寶相莊嚴的藝術電影,還包括那些歸類到商業片範疇,但又和最主流、最範式的類型片不一樣的電影。而這些影片,在表達“犧牲”(如果有的話)上,就往往更上一層樓。


例如《金剛狼3》,與其說它是科幻片、漫改片,倒不妨將其視為中式武俠片、功夫片。在該片中,金剛狼和X教授等人已經老去,變種人(即具備超能力者)的好日子早就到了頭。但是,為了護送並營救突如其來的一個“女兒”(實則她只是提取了金剛狼部分DNA而成的人造人),老爺子拼了老命,就此撒手歸西。

鋼鐵俠和金剛狼,誰更該死?

美漫超級英雄像金剛狼這樣慘死的,還是銀幕頭一遭(《金剛狼3》劇照)

和《金剛狼3》相仿的,還有一部經典片——《這個殺手不太冷》,也是冷血冷酷的大叔捨命救了古靈精怪的小蘿莉。或許因為是法國電影(儘管是英語片),所以該片拍得更加劍走偏鋒:首先,殺手裡昂並不是正義俠士,而只是一個冷血殺手;其次,他和小女孩瑪蒂爾達的關係,雖然表現得不夠直白,但大家還是看得出來,這更多是男女情愛而非父女親情,但恰恰在這樣彆扭的、不倫的關係裡,里昂為了救瑪蒂爾達而死,反而更讓人心碎。

鋼鐵俠和金剛狼,誰更該死?

冷血自閉的里昂在遇到瑪蒂爾達之後才成了一個“人”(《這個殺手不太冷》劇照)

不是救無數人,只是救一個人,甚至可能沒有勝算可言,但金剛狼和里昂還是義無反顧。一如《新龍門客棧》裡,義士們紛紛殞命,但還是要前赴後繼保護忠良一家。而且,更大的悲劇在於,他們都清楚,自己再怎麼掙扎,惡勢力(東廠/腐敗警察/變種人搜捕隊)也根本不會真的被擊敗。可那又怎麼樣?該出手時就出手,縱然是雞蛋碰石頭,也絕不後悔。


所以,就是這樣,《泰坦尼克號》裡,傑克把蘿絲舉上了木板;《300》裡,三百斯巴達壯士衝向了十萬波斯大軍;《精武門》裡,陳真向著荷槍實彈的日寇縱身一躍。

鋼鐵俠和金剛狼,誰更該死?

你跳我也跳,但你活我不活(《泰坦尼克號》劇照)

這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犧牲”,更悲壯也更偉大。這樣的犧牲者所想的,不是劃不划得來,而是要不要去做,是信念而非功利,支撐他們慨然赴死。


無疑,這是人性中最美麗最可貴的那一部分,也是我們有別於動物的根本所在,而寫作、拍攝這樣的故事,就是為了攫取那一瞬間的光芒,讓我們戰慄、哭泣,見證生而為人的脆弱與高貴。在這類電影的創作裡,“犧牲”不僅是“術”,還是“道”。


儘管在故事裡,鋼鐵俠和金剛狼各自捨身取義,他們的犧牲同樣無私而動人,然而不得不說,在故事之外,創作者的“表達”,還是分出了高下。

鋼鐵俠和金剛狼,誰更該死?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犧牲,分外動人而悲壯

6

到了最後,就要說到最優質的那一類電影了,它們大多數會被冠以“藝術片”之名,提供的是毫不遜色於嚴肅文學或哲學的深刻洞見。


如果涉及到“犧牲”主題,它們一般不是去講述一個利他主義的催淚故事,而往往會是潛入最幽微的人性深處,因小見大地去探索關乎信仰、民族、社會等宏大議題,並不希冀於謳歌或感動,反而可能是冷冽、甚或是殘忍地分析表象之下的荒謬與虛妄。


對於生命、對於人性、對於文明,這些影片及其背後的創作者,很可能是抱以懷疑或譏諷的,或者是站在一定高度之上,用蒼涼的態度接受並寬容著善與惡、醜與美。

鋼鐵俠和金剛狼,誰更該死?

《悲情城市》這樣的嚴肅且優質的藝術電影,表達“犧牲”的視野就是極其縱深和寬容的了

仍以飲品類比,這些電影自然就是最苦最澀的釅茶。一般人難以入口,而且也不必強求“普通觀眾”非要去鑽研或認同,但還是應該承認,在相當程度上,這類電影確實是高級而嚴肅的一類藝術品,而它們的創作者則是深刻而卓越的思想家——在人們還在相信上天偉力而相信“犧牲”、相信“獻祭”的時候,他們往往是唱反調的智者、哲人,亦即是主流的“逆行者”,進而有時會變成另一種意義上“犧牲”,但人類的進步,從來都由他們來推動。


7

選奶茶、可樂還是苦茶、烈酒?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多數人只能選中一樣,少數人則可以兼收幷蓄,但只要不去畫地為牢繼而黨同伐異,其實都不是(大)問題。


就像“犧牲”也有層級,淺的是仇恨,高的是和解。犧牲與寬恕,到了最後其實就是一體兩面。無數的電影拍了“犧牲”,歸根到底,它們講的是,生死事大,但情義更大。



作者簡介:徐元,記者、影評人、專欄作家,曾任《電影世界》雜誌執行主編、《大眾電影》雜誌副主編等,現為自媒體“槍稿”主編。時常在影院碰到放映事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