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五歲半不愛收拾怎麼辦?到處都是玩具?

寧婧爸比


作為寶媽,最頭疼的是孩子扔玩具扔的到處都是,你這邊已經收好了,那邊又拿出來別的了,很多時候又氣又無奈。我家裡有兩個男孩,破壞力更是沒得說。為了解決這個亂扔玩具的問題,我想了很多辦法。

孩子們亂扔玩具,也可能是不知道玩具應該怎麼放。有條件的家庭可以準備一間玩具房,只在規定的區域玩玩具。

我家裡只有三間臥室,兩間主臥,一間客臥。所以我就準備了玩具收納櫃,大家可以去當地的店裡也可以網上買,前期幫助孩子們把玩具分好類放好,小孩子很聰明,看一次就知道你為什麼這樣分類了。

如果空間不允許,也可以準備玩具收納箱。不管收納箱還是收納櫃,都是為了給玩具寶寶一個“家”,當他們再亂扔玩具不收拾的時候,我會問他們:“我們讓玩具寶寶回家吧?他們找不到爸爸媽媽了會不會很傷心?”小孩子的心很軟很善良,一般這樣說了,就會乖乖同意去收玩具,這時我們可以指點他怎麼放,如果他會放了,我們就不用管了。

當他們收完了後,我們會適當的表揚:“寶寶真棒,讓玩具寶寶回家了,他們的爸爸媽媽肯定很開心!”時間久了,讓他們形成習慣,就會很自覺的去收拾玩具了。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轉移,有可能玩玩具的時候被什麼聲音轉移走了吸引力,過一會就忘了玩具的事情。在這種不是故意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適當的提醒下,不要過於焦慮。

孩子有時也會偷懶,但是我會規定,爸爸媽媽一天最多幫你一次。如果再需要幫忙的話可以找哥哥或者弟弟,兄弟倆可以互相幫忙。玩具肯定是要收拾的,你想想你一個人在外面玩,回不了家了,心裡什麼感覺?他的爸爸媽媽什麼感覺?這是爸爸再悠悠的來一句:“不收拾的話我就把他們藏起來,永遠回不了家!”

以上就是我家的情況,大家可以互相多交流[微笑]



倆娃媽日常


我是喬治和小花生活研究所,一個85後全職二代職寶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孩子五歲半不愛收拾東西,媽媽不要太著急,這個問題是因為寶寶的習慣養成的,如果想要改正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好的。

愛整潔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愛整潔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了嗎?

孩子的天性就不善收拾、健忘、隨性,在年幼的時候,家裡適當的凌亂對於孩子的創造力、專注力、動手能力的培養都是有好處的。

有心理研究表明,家裡凌亂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成為創造性的人才。


所以寶媽在孩子小的時候也不用一味的去強求孩子,必須要將它的玩具收拾妥當。

孩子上幼兒園後,逐漸離開家長的呵護,成為了社會人,必須要按照社會的生存法則來生存。所以如果不加以鍛鍊培養,到處亂丟玩具,學習用品,甚至自己的珍貴的東西,就會影響未來的生活。

如何培養寶寶的秩序感?

瑪利亞蒙特梭利女士在他的著作《童年的秘密》中寫道:兒童對秩序的需要,就像魚兒離不開水一樣。兒童是由他們所處的環境塑造的。

可想而知秩序感對於兒童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事情?每樣事情如何去做?在他們的腦海中都會形成定格。

寶寶的秩序感從以下幾點著手?

1、家長協助寶寶營造有秩序感的環境

寶寶亂丟玩具,就給他,一些整理盒子。比如專門放積木的盒子,專門放小汽車的盒子,專門放球類的盒子,專門放書籍的書架,這樣孩子拿起來也方便,收拾起來也方便。


2、鼓勵陪伴寶寶

每次寶寶在收拾完玩具之後,家長適當的鼓勵她自己的東西自己放,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開始家長也可以陪同寶寶一起收拾,從簡到繁有耐心的陪伴寶寶。

3、快樂遊戲中收拾玩具,培養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行動的動力,可以在收拾玩具的時候以遊戲的方式一起進行。

比如每天臨睡之前讓孩子和玩具說“晚安”,將他的寶貝玩具分類放到它應該放的位置,然後第二天一早玩的時候再跟玩具說“早安”,堅持一段時間,孩子會養成收拾玩具,分類玩具的習慣。

4、堅持

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需要堅持。孩子的堅持性是最短的,家長一定要幫助他慢慢的形成,一旦好習慣形成了,今後就不容易改變。

5、家長以身作則,做好示範。

家長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還是有一個好的習慣,家長就要保持好的習慣。


喬治和小花生活研究所


你好,我是米拉,家有男寶一枚,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希望對你有用。

對於孩子的一些問題,當第一次發生或者很小時候發生就應該引起注意,稍微大一些不太好改,我的寶寶三歲,從兩歲就養成自己的玩具自己收,回家後自己把鞋子放在鞋架上,衣服脫了放在他的衣服應該放的地方。

第一,藉助繪本

有很多,關於送玩具回家的繪本,比如,玩具哭了,玩具找媽媽,送玩具回家,每次寶寶不收玩具,我會跟他說,我聽見玩具哭了,他說要回家,寶寶就收了,而且會學著繪本上說,玩具在謝謝他。

第二,藉助虛構的人物

家裡買的禮物或者零食,我會藏起來,不讓寶寶知道在哪,給他時候不直接給到他手裡,會放在一個地方,比如窗臺,然後我會跟寶寶說,我剛才聽見聖誕老人說要來給你送禮物,他說,你最近好好收拾玩具,他很開心,所以給你一個小禮物。

第三,悄悄的的讓沒有收拾的玩具消失一段時間

如果寶寶不收拾玩具,我會趁他不注意,把沒有收拾的玩具藏起來,等他再想玩時候,我會跟他說,可能是因為你上次沒有收拾他們,他們就走了,集體大逃亡了,他們好可憐都沒有家了。等到寶寶自己收玩具了,你再趁他不注意拿出來,並驚訝的說,咦,你的玩具回來了,可能他們發現你收拾玩具了,就回來了,記得,一定不能讓寶寶知道是你藏起來了,也不能讓他們知道你拿出來的。

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只是自己收拾玩具,做了後要針對性的給予表演。希望我的辦法能夠幫助你。


米拉的親子時光


給他看看寶寶巴士,有一集 就是寶寶愛整理


搞笑紅人匯


孩子沒一個好習慣都是在父母的不斷督促下養成的!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對玩具不專一也是比較常見的表現,通常正玩著這個玩具,看到另外一個更好的,就把這個一扔,拿起那個玩起來,結果,可想而知,家裡到處是他的玩具!有些父母會選擇自己去收拾,這樣是不行的!一來加大了你的工作量,二來養成孩子懶惰,丟三落四,一找不到東西就會找你要的壞習慣!有些父母為了容易收拾玩具,會選擇讓孩子少玩玩具,這樣束縛了孩子的天性,也是不可取的!對於這一問題,我有以下幾個建議!

一,父母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的任何做法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他,當然,這個辦法見效慢!

二,父母要多督促,要不斷的提醒他收拾玩具,期間可以適當採取獎罰措施!

三,就是適當用一些小計謀,讓他最喜歡的玩具故意消失,他求助你的時候,可以和他一起找,當然不要那麼容易找到,並告訴他亂丟東西的後果!給他一些小警示!

這是我的一些建議,教育孩子就是和孩子鬥智鬥勇的一個過程,任何好習慣的養成,都離不開父母的督促與嚴格要求!


一路心語


不收拾玩具,家長收玩具就跟小盆友說,我收拾玩具,全部丟掉,以後都不買了,


景德鎮陶瓷


陪他一起玩,一起收拾,玩中帶學


用戶9480404971533


自主收拾玩具這個習慣的養成,更多的是需要大人的引導,如果孩子現在沒有這個習慣,我們想要孩子養成這個習慣,首先大人先要制定計劃,有計劃行事,才能事半功倍。

1.家長首先要了解,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的,所以,家長本身不能著急,可以以一週為一個小目標,讓孩子在一週內完成收拾玩具的任務,那麼每一天就是分割目標,這七天內,每一天如果孩子都能做到,那麼家長就可以再進行下一週的引導

2.都說萬事開頭難,那麼第一次的引導可能就很困難,首先我們的目標不能太大,只要孩子能收拾一類或一個玩具,那麼他就是很棒的,他就在向我們期望的方向發展,當然如果孩子沒有如我們想象的那樣去做,也不要對孩子喊叫或者生氣。

3.首先大人先要把孩子的玩具分門別類,給每一類玩具找一個固定的收納箱或特定空間,這個地方就是玩具的家。我們大人每次收玩具的時候先要做到分門別類,孩子玩的時候知道去哪裡找他需要的玩具,然後可以在孩子很喜歡的玩具上入手。比如我家寶寶喜歡汽車,因為家裡沒那麼大空間弄那些專門的格子,那麼我就給他把汽車放到一個專門的整理箱裡,每一次都收到固定的這一個位置,然後每一次我收玩具的時候都會和他說,寶貝,媽媽要幫你收玩具了,能不能和媽媽一起呀,這時候孩子一般都不會拒絕。這就邁出了第一步。如果孩子不去做,可以再引導他說,你最愛的小汽車要回到他的家裡去了,他回到家裡才有安全感,才開心,如果他們被扔在角落裡每天不能回家,那真是太可憐了。還有呢,玩具每天都為了逗你開心,一直陪伴你,他們陪伴了你一天,是不是應該讓他們回到自己的小家去休息呢。

總之就是用這種比較吸引小朋友的方式,去讓他行動起來,最好前期每次都有大人陪著一起收拾,不要嫌麻煩,因為習慣就是一天一天積累的。

最後,當然,如果孩子收了哪怕一個玩具,我們都要放大他這一點優秀表現,內心充滿成就感,讓他充滿快樂的去做事情,積極的去參與,而不是充滿壓力的去行動。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幫助到你


九零年的媽媽


慢慢教


夢想成真95083


首先,你得給他各類玩具安排個明確的“家”。比如,毛絨玩具的放白色整理箱,積木在指定的積木盒裡。然後,你也需要引導孩子整理,而且,也不能想當然的以為教過一遍,二遍,孩子就會了,需要多次帶領。最後,需要孩子收拾玩具的時候,得預留給他收拾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