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戲迷觀眾給裘派弟子排座次:天津出的花臉,棒

“天津出花臉,最數鄧孟康。”這句票界俚言不脛而走,天津三大花臉指的是鄧沐瑋、康萬生、孟廣祿這三位京劇淨行演員。三位花臉名家都很受人們喜歡,而且都有各自的粉絲群體,在劇壇都很受歡迎。

有內行人評曰:“康萬生富有穿透力,但失於厚(渾厚);鄧沐瑋厚重吭實,但失於爆(火爆);孟廣祿有本錢,更有激情,但失於節(節制)。”

老戲迷觀眾給裘派弟子排座次:天津出的花臉,棒

前幾年,著名戲評家劉連群是這樣評價三人的:鄧沐偉:渾厚道煉、蒼沉融通,行腔頓錯間頗具古風遺韻可尋。 康萬生:天賜佳喉、高亢嘹亮,以質樸酣暢、痛快淋漓見長。 孟廣祿:激情飽滿、峭拔雄肆,善於險絕處與當代觀眾碰撞,令聽者興奮。

老戲迷觀眾的評價是:鄧先生學裘最像最好,康先生唱的也好。孟先生一再強調賣力氣,也很對,否則對不起觀眾。但是一段唱加詞加句,再就是拉長調兒,再加上現在年輕觀眾看戲少,你一鉚上,觀眾就叫好喝彩,老戲迷不這樣看,要繼承裘爺,要體現人物,可以肯定說,如今還沒有超過裘爺的。

絮煩一句,"探陰山″中“為查散下陰曹遊過了五殿一殿一殿。須知遊過了五殿按中國語法是完成詞,孟又加"一殿一殿″,豈不是畫蛇添足?

老戲迷觀眾給裘派弟子排座次:天津出的花臉,棒

鄧沐瑋出生於1948年,自小就很喜歡京劇,算是個小戲迷吧。11歲的時候,鄧沐瑋與康萬生一起考入了天津戲曲學校,從師於劉少峰、張福昆等老師。

在當時,鄧沐瑋和康萬生都是尖子生,剛入校不久就能登臺演出,他們二人的天賦和才華,非常的引人注目,得到了很多領導和老師們的欣賞和提攜。

劉連群老師說康萬生的嗓子是招牌,但其實鄧沐瑋的嗓子也不錯,他的唱腔寬亮、韻味十足,關鍵的是他會唱戲,虎音也好,炸音用的不是很頻繁,有人物感。

鄧沐瑋先生颱風沉穩大氣,功架漂亮!唱腔上基於裘韻而化為自己,平時說話聲音略帶沙啞,但是一張嘴唱戲,會給人一種震撼,這才是銅錘花臉!加之先生身材魁梧,大臉膛,扮相十分漂亮!

老戲迷觀眾給裘派弟子排座次:天津出的花臉,棒

鄧沐瑋先生在表演的時候深沉凝重、瀟灑大方。在繼承裘派藝術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的扮相很中肯,大氣瀟灑、乾淨利落,比較符合裘派的特色。

鄧沐瑋先生的裘派味特濃,而且看他唱戲不費力,高低音遊刃有餘,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花臉演員。而且他也是當代京劇淨行知名的幾位演員之一,是非常有實力的。

老戲迷觀眾給裘派弟子排座次:天津出的花臉,棒

老戲迷觀眾給裘派弟子排座次:天津出的花臉,棒

康萬生是不可多得的花臉演員,雖然有些人說康萬生的唱的還行,身上太差,但畢竟人家是主攻銅錘,沒有架子花那樣的精緻的做工!康萬生的的確確可被稱為黃鐘大呂,無論是在吐字的四聲調勢走向處理上,還是在發聲方法和共鳴上,以及韻腔技巧“提、挑、彈、蹦、滑……”等都是渾然天成,美不勝收。

康萬生的現場演出經常出現爆棚現象,他的拿手戲《赤桑鎮》《探陰山》等遇到高腔,那是一句一個好,盡是滿堂彩!

形象一點講的話,康萬生的嗓門兒大,他曾經這樣總結自己,“百步走不如一聲吼,對於我來說吼就等於唱。唱戲一定把體內的氣從丹田往上提,這樣吼出來,整個人都十分精神”。 如此,我們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康萬生怎麼唱都不覺得累,而且是越唱越帶勁,越唱越上癮。而他的颱風、唱法,深得裘派神韻,同時有金少山金派的黃鐘大呂的那種氣度。

老戲迷們評價:裘先生弟子中,學裘先生成就最高的應依次是方榮翔、李長春、鄧沐偉、裘雲、康萬生,年輕一點的安平、孟祿、王嘉慶、王悅、崔玥、劉嘉欣等。

也有很專業的戲迷朋友專業評價,認為康先生準確說應該是介於裘派和金派之間的唱法,他的演唱可能不夠裘派的細膩,但具有金派的豪放。花臉這個行當從最初出現飾演的大都是綠林好漢之類的豪放之人,粗門大嗓是花臉的根脈。康先生充分利用自己洪鐘大呂的嗓音條件,吸收裘派的藝術特色,成為銅錘花臉獨樹一幟的人物,也給今天十淨九裘局面一縷清風。

康先生嗓音高亢嘹亮,既有裘先生的氣質神韻,又有金少山的洪鐘大呂的氣度,擅長本嗓唱功,表演紮實,聲情並茂。本人認為,康先生唱腔裘的多,金的少,乃師方先生的也有一點痕跡,高亢寬放有餘,內斂濃縮不足,表現內涵的東西與裘先生還是有一點差距。但總起來講,康先生可以說是最具實力的花臉演員,唱腔和表演已爐火純青,更是廣大京劇愛好者心目中最喜愛的京劇表演藝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