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桓:戲曲評委竟然有這樣的標準?

周桓:戲曲評委竟然有這樣的標準?

日前,得與多年來擔任戲曲各種賽事的評委專業戶長談,問及其感想。這位說:“沒少捱罵,也沒少得實惠。”問及“何以捱罵”?則說:“皆因不少人認為我們評選有失公允,主要是不瞭解我們的評選原則。”“你們的原則是什麼呢?”“有兩個:一是看嗓音;二是看形象。”“具體地說一下吧。”下邊這位便發表了高論。 聽嗓音,主要是聽聲音是否洪亮,越是高弦大嗓,越容易入選,所謂“一響遮百醜”嘛!至於板、眼放在其次。我們中間有些人不會唱;有會唱的,也不一定對此熟悉。所以唱的人這方面不大離格,我們不一定能聽出來,也就不以此為準了。如果達不到高弦大嗓,就很吃虧了。比如“後四大鬚生”中的奚嘯伯先生,如果參賽,讓我們評,是入不了圍的。楊寶森先生也危險。譚富英先生嗓音又脆又亮,肯定能夠入選。不過從另一方面說,又有他不利於入選的因素,這就涉及第二者——看形象了。


看形象,主要是看外觀,象不象劇中人。

比如臉型、體形、身材。

譚先生臉上、身上都顯瘦。

如果參賽,選《賣馬》的秦瓊、《打棍出箱》的範仲禹,形象合適。

如果選“王帽”戲,可就吃虧了,缺乏富態。

即使選《烏盆記》的劉世昌,也容易落選。

我們認為劉世昌多年做綢緞買賣,是個大富商,應該腹大、腰粗,不都說商人是“大腹賈”嘛,他那麼瘦,從形象上就輸了一頭。

如果從旦角看,選楊貴妃的戲,必須圓臉,身體豐滿,“環肥燕瘦”,外形上不象楊貴妃,註定落選。

如果改選趙飛燕的戲就合適了,參賽者中會佔便宜的。

再從花臉行來看,金、郝、侯、裘四位,我們認為金少山人高馬大,聲震屋瓦,最獲公認,郝壽臣也還夠格兒,至於侯喜瑞、裘盛戎二位,如果參賽,我們是不會評上的,身材瘦小,怎能夠格兒。

這位唾沫四濺的高論,在下實不敢恭維。

只得攔住其高興,舉手向之敬禮,說:

“今天受益匪淺,改日再來聆教吧!

”心裡想得卻是:

可惜呀!

戲曲讓你們糟蹋得夠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