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在於扶陽

從平衡論我們知道:陰陽平衡是健康的保證。但陰陽平衡絕不等於陰陽平等。《黃帝內經》認為:人體陰陽存在“陽主陰從”的關係。《黃帝內經》雲:“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只有當陽氣飽滿且處在潛藏封固的狀態下,才能陰平陽秘。也只有陽氣緻密,無所妄耗,方能固生命之本。說明陰陽的協調,關鍵在於陽氣的旺盛和飽滿。《黃帝內經》雲:“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就是說: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作用很強大,是生命的根本,是協調陰陽、保證健康長壽、抗禦病邪侵襲的關鍵。如果陽氣不固密導致“失其所”了就會折壽,就會短命。治病和養生的真諦就是激發、顧護陽氣。正是陽氣的虛衰導致了我們身體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健康問題。

《醫理真傳》講得更為具體:“可知陽者陰之主也,陽氣流通,陰氣無滯。”反之“陽氣不足,稍有阻滯,百病叢生。”簡言之:人體五臟六腑、經脈官竅、皮毛肌肉,但有一處陽氣不到,就會得病。這是統攝所有疾病的主要病因。人體正常生理是以陽為主導的陰陽二者相對平衡協調的結果,人體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是以陽氣為主的陰陽對立統一協調的正常關係遭到破壞所致。

人身陽氣(命門真火)亦稱真陽、元陽、元氣、龍雷之火,由這些稱謂便知它是人身中絕頂重要的東西。有它才有生命,無它便無生命可言。故古人認為:一切陰(四肢百骸、五臟六腑、精血津液)皆是靜止的,謂之“死陰”;唯獨陽(命門真火)是靈動活潑的。陽氣一絕,生命便告終結,剩下的只是一個軀殼而已(故人的壽命被稱為陽壽)。這樣絕頂重要的東西亦有絕頂重要的特性,就是宜潛藏而不宜飛越。所謂“陽不患多,貴在潛藏”。 人體中的真陽、命火為什麼要潛藏?因為潛藏了才能溫養生氣,生命乃得長久。如果真陽得不到潛藏或派作其他用場,生氣得不到溫養,生命怎能不危機四伏?故做好真陽、命火的潛藏對生命絕頂重要。失於潛藏使真陽過度耗散甚至外越,不僅不能長壽,且會導致諸多危證的發生(危重病人臨終前出現迴光返照,就是真陽外越動搖生命根本的徵兆)。在生活中熬夜、暴飲暴食、醉酒縱慾等錯誤的飲食起居,或者煩躁憂慮、大怒大喜等不良情緒都會耗損陽氣,使陽氣失於潛藏。

養生就是養陽氣。萬物生長靠太陽,陽氣就是人體中的太陽。把人體中的太陽托起來,它就能光耀我們的五臟六腑,給我們帶來長久的健康。任何人,只要注意時時顧護陽氣使陽氣旺盛,就可百病不侵。無論你現在多大年紀,只要陽氣充足,活到天年就不是夢想。中醫術語:扶陽抑陰 養生在於扶陽。中醫認為,在陰陽關係中,應扶陽抑陰。“得陽者生,失陽者亡”。陽氣越足,人體越強壯。另外,養生在於扶陽,意思是說要想擁有健康長壽的身體,必須要有充足的陽氣為前提條件。

陽氣為生命之本

太陽的光和熱是地球萬物生長的源泉。華夏祖先早已形成了“扶陽抑陰”的自然哲學思想,在陰陽關係中尤其重視陽氣的生化作用。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是人體生殖、生長、發育、衰老和死亡的決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陽氣支持,所謂“得陽者生,失陽者亡”。“陽氣”越充足,人體越強壯。陽氣不足,人就會生病。陽氣完全耗盡,人就會死亡。它具有溫養全身組織、維護臟腑功能的作用。陽氣虛就會出現生理活動減弱和衰退,導致身體禦寒能力下降。《內經·靈樞》上稱:“人到四十,陽氣不足,損與日至。”意思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陽氣會逐漸虧耗。陽氣,在生理狀態下,是生命的動力,在病理情況下,是抗病的能力。陽氣對與生命健康的重要作用,首先表現在他溫養作用。陽氣可以溫煦人體,還能溫養人體,《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中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陽氣固,雖有賊邪,弗成害也”。陽氣為生命的根本。陽氣溫養人體,這個養的作用到底通過中醫所說的“氣化”和“推動”作用實現的。陽氣的氣化作用,簡單的說就是陽氣有使物質發生變化的功能,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新陳代謝,人體新陳代謝靠陽氣氣化作用來維持,離開了陽氣的氣化作用,人的新陳代謝就不能進行。我們人是由很多組織器官構成的,我們能活著是靠這些組織器官發揮著正常的生理功能。那組織器官的功能又是靠什麼來實現的呢?靠的則是陽氣的推動作用。 陽氣還有“衛外”和“固密”的作用。我們中醫說人的陽氣“若天與日”,把人看成地球的話,陽氣對人體也就像大氣層發揮著同樣的作用。這種衛外和固密的作用維持內部的穩定。真正陽氣旺而且衛外固密功能好的人,那是冬不怕冷夏不怕熱的。

現代人普遍陽衰的十大原因

1、空氣及水汙染 《黃帝內經》講:人是天地所生,天以氣養人之陽,地以食養人之陰。在被汙染的空氣中呼吸,陽氣必然受損。有些人一天到晚精神起不來,到山區待上幾天氣色就好多了。山區空氣質量好、陽氣(稱之為天陽)充足,能補人體之陽。

直接飲用受汙染的水,將增加人體肝臟解毒負擔,耗損陽氣(人體解毒的本質是陽氣在做功)。城市用水多是自來水,從水庫、河流中提取的,並經過各種水管到千家萬戶,水管有上百年,幾十年都有並採用漂白粉淨水。漂白粉性寒,對人體陽氣損傷明顯。

2、嗜食生冷寒涼 現在是一個嗜食生冷寒涼食物的時代,有時想吃一些沒被冰凍過的食物反而不易。生冷寒涼的東西都是損陽的,部分人經調養沒有作用,就要考慮有沒有這個因素在內。你在這裡扶陽,他在那裡損陽,你這裡扶了四分,他那裡損了八分,這樣調養是不會有效果的! 順帶一提的是,臟腑無熱者誤喝涼茶。涼茶選材多為苦寒瀉火清熱之品,有損臟腑陽氣,尤其對脾陽損害明顯。除涼茶外,啤酒是唯一寒性的流行酒。這些都是導致現代人普遍陽衰的因素之一。

3、嗜食肉類 《黃帝內經》講:“氣勝形者壽,形勝氣者夭。”氣為陽,有形之物為陰。延伸到飲食上:吃進的食物能運化開就是“氣勝行”,就是營養,就能養生;運化不開就是“形勝氣”,就是毒,就容易出現問題。 有些老年人跟著年輕人大魚大肉地吃,吃進去的東西化不掉,不僅損傷脾胃,而且體內增加了很多垃圾。脾胃受損,身上的痰溼化不掉,必然阻塞經絡血脈,遏制陽氣在人體中的正常運行,由此產生一系列問題。體內痰溼熱鬱結,長期處於悶熱潮溼氣候中,沒有陽光普照,哪能不生病?

4.抗生素的濫用 濫用抗生素問題是中國現在很嚴重,不僅西醫濫用,中醫也濫用,老百姓自己也濫用。你問十個病人,喉嚨痛了吃什麼?回答保證都一樣,抗生素!抗生素從中醫性味去分析,大多是苦寒的苦寒就容易攻伐陽氣。現在很多人讓西藥折騰的差不多了,然後再來找中醫調養,初期效果當然不理想。4、抗生素的濫用 濫用抗生素問題是中國現在很嚴重,不僅西醫濫用,中醫也濫用,老百姓自己也濫用。你問十個病人,喉嚨痛了吃什麼?回答保證都一樣,抗生素!抗生素從中醫性味去分析,大多是苦寒的苦寒就容易攻伐陽氣。現在很多人讓西藥折騰的差不多了,然後再來找中醫調養,初期效果當然不理想。 濫用抗生素對體質傷害太大。尤其是小孩,只要感冒發燒,一律都上抗生素。

《內經》講的很清楚,“寒者熱之”,這個熱是機體在做功,是正邪相搏,是驅邪外出,就是要熱上加熱。現在倒好,呼啦都上抗生素,一派寒涼。 大家看看《傷寒論》,發燒了先問有汗沒汗?有汗就用桂枝湯,沒汗就上麻黃湯,都是溫熱的東西,都是在助熱,一熱寒散掉了,沒有仗打了,自然就不熱了。按照中醫思路和方法去調養,鼓勵了陽氣,鼓勵了免疫力,它自己就會去做事。

5、空調的普及 幾千年來,人們在沒有空調的狀態下生活的非常好。空調普及後,人為的陰寒之氣就頻頻進入體內損耗、遏制人體陽氣。特別在夏天,外邊是一團火,回到家裡或單位就像進了冰窟窿,這麼一冷一熱,每天經過多少次,就會反覆把寒氣一層層壓在體內。寒氣傷人是最厲害的,會造成很多病。 常見的空調病有:頭痛、慢性鼻炎、腹瀉、吃了東西吹空調就吐瀉、高熱不退、常年難愈的感冒、青年婦女的痛經和產後病。另外,嬰兒在空調環境下長大容易得哮喘;身體虛弱的人,全身肌肉關節疼痛,且這種疼痛帶有一種抽搐的性質,這就是中醫總結的寒主收引。感受到寒邪以後,陽氣一時抵抗不了寒邪打了敗仗,它就收縮。

6.工作煩勞 現在社會生活節奏很快,很多人不僅夜以繼日地工作,而且心情很煩、心理壓力很大。“陽氣者,煩勞則張”,所謂張就是往外散,尤其是晚上陽氣應該內收,應該回歸本位。一煩勞陽氣就不能歸位,就會慢慢耗散。

7.房事過度問題 過去這個問題很單純,房事限於夫妻間,稱為正淫。現在滿地都是邪淫。做這個事太方便了就不是好事,因為普通人的把持力是有限的。把持不住就會損耗陽氣﹗很多年輕人的身體就是這樣被糟蹋的。 對於性事,不一定做了才損耗陽氣。腦子只要一想,身上就起反應,陽氣照樣有所損耗,中醫稱之為“暗耗”。現在街上和電視、網絡上,滿眼看去皆是美色,都是在挑逗人的慾望,人心不亂都不行!我們要有保護自己的意識,要少看色情、恐怖片。色情片挑逗人的慾望,使陽氣耗散,真精動搖;“腎主恐。恐傷腎。”恐怖片使人受驚嚇,極傷腎氣。

8.作息非時 古時講究“天人合一”,物隨陽而出入,人的生理和生命狀態也是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叫做“因時之序”。這個序很重要,天地陰陽如此,我們也要跟著走,但我們現在很難做到。 現在別說晚上9點睡覺了,就是10點、11點的都很少,12點、1點睡覺反而是現代很多人的正常睡眠時間。陽氣當入不入,就不叫“因時之序”,而是“非時”。作息非時就不能讓陽氣歸根來複,人為地損耗陽氣。

9、心性修養差 《黃帝內經》講:“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現代人競爭壓力大,但心性修養普遍較差,負面的心理及情緒很容易在內心產生、纏繞,極損人身陽氣。

10、自然格局的變遷 為何現代人十之八九都認為自己上火,一吃煎炒東西喉嚨就痛、嘴上就起泡,其實是受自然格局影響。現在煤、石油、天然氣被大量開發出來,然後在地上燃燒釋放熱能。這些能量體相當於人身的元陽,本應該潛藏在海底、土層中,可現在我們把它開採出來了。這樣,地下的熱越少,地上的熱越多,出現上熱下寒的格局,導致溫室效應。

天人相應、天人一體,自然格局必定影響到人身上來,那就是現在人的陽氣比之於古人更不易潛藏,很容易浮到上面來耗散。容易上火,一般來講就代表著你陽氣不足、陽氣不周密、潛藏不住。

以上是導致現代人陽氣損耗的十大因素。陽衰之人生育的下一代,出現先天不足的概率就較高。要說造成陽衰的第十一大因素是什麼?那就是先天不足。 此外還有婦女產後體虛等。萬物之生由乎陽,萬物之死由乎陽。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氣血津液之生成,皆有陽氣為之所化。我們所處的時代和環境、不良的習慣對陽氣的損耗太多了,因此才會有各種各樣的疾病纏身。


扶陽的方法

v 少吃生冷寒涼飲食,少用抗生素,空調,減少心理壓力,不熬夜,節房事,調性理。

v 常用技術:艾灸、火療、原始點紅豆袋、薑湯、泡腳、運動、站樁溫補中藥等。

陽衰者在調養期要特別注意:

冷飲及空調吹出的陰寒之氣最損人的陽氣。陽氣虛弱者絕對不能吃冷飲、涼茶,夏天空調溫度必須打在26度以上,各種水果、茶水最好也暫時禁吃(多數水果性涼或寒,茶葉則損氣);晚上9點到凌晨5點是人體陽氣歸根本來複的寶貴時間(尤其是晚11點至凌晨3點),這個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