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帶到崩潰,脾氣越來越差,怎麼辦?

洪濺


真心講,一切孩子的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

家長都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怎麼指望孩子乖巧聽話?

帶娃的奔潰從來都不是娃的問題,是家長自身對生活、對自我價值、對自我情緒管理能力的協調問題。

找個安靜的時間認真思考一下:

1、帶娃也有技巧,你是否真的認真去了解過孩子?

2、想想自己的生活,什麼樣的生活才是自己要的!

3、當自己不能控制情緒的時候,請獨處!


拈花笑笑


我現在就跟題主一樣,帶娃帶到崩潰,脾氣也是很暴躁。

我生了兩個女兒,從一開始疼她們愛她們到現在看到她們就煩,現在大女兒7歲,小女兒6歲,都是按虛歲的,帶著她們倆個又懷有身孕,本來她們這個年齡段讓人來感覺就是可以幫媽媽做點事了,乖巧的,可是並不然。

一天天的跟他們說不能做的事她們好像偏要,說完罵完打完就像是沒記性一樣,過一會就變回原性了。

跟她們說在家裡安靜一點,不能大吼大叫,根本不聽,我說完她們就是安靜了一會然後又是那個樣子,非得要人打,問題是打完還不當回事。

我從一開始的耐心跟打了心疼,到現在對她們沒有一點耐心,而且打了也不心疼她們了,而且對她們有些厭煩了,我也很想改變我的這個心理,可總是不到半天時間就被滅了我的改變。

現在的小孩真的太目中無人了,不管怎麼說教都不當回事,好難。


小純的日記


你好,寶媽!我也是位全職媽媽,你的這種心情我真的特別能感同身受!

以前的我也是這樣,但現在雖然我還是改變的沒有那麼理想化但是我已經在努力了!

我今年30,在今年看了一些書之後我發現,一直以來我認為改變不了的脾氣竟然也有了變化!

其實你要明白,不是我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況,而是我們對這件事背後的思維認知出現了偏差!比如同一件事情,一個媽媽會這樣做,而另一個媽媽就會那樣做!

這跟脾氣好壞關係不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兩個媽媽對一件事情的想法,也就是思維方式不同而產生了不同的結果!

所以說,要想脾氣好,請先改變你對一件事情的思維方法!

另外,當你再出現暴脾氣的時候,可以寫覺察日記,回想當時因何生氣?是哪個點引起的你發火?如果不發火這個事情是如何處理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


霞姐美膚論


我也自己一個人帶孩子.孩子還沒滿月的時候.我特別怕天黑.快到天黑的時候.我心裡就開始緊張.煩躁.莫名其妙想發脾氣.後來跟老公溝通.讓他多抽點時間陪我和孩子.多幫忙分擔點孩子的事情.現在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倒是開始享受每天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了.






逗逗80後小姐姐


親親,能夠理解你的心情,但是其實娃娃也很可愛的喲,如果光帶一個娃,其實也蠻好帶的,只是說如果要做家務,還要照顧家裡人,事情又很多,這就比較煩躁了。

能不能找家裡人幫忙呢?如果有家人幫忙,應該會好很多呢,真的不行的話,也只能調整好心態,積極的去做,有的實在做不了了就暫時不做唄,別太勉強自己!心情最重要


湯圓兒嘛嘛


在你發脾氣的臨界點時,如何可以離開一小會兒。那就稍微離開一下下。哪怕是讓自己找個地方,深呼吸幾下都行。重點是快速的冷靜。

2

如果家中還有其他人。可以先把孩子教給家人照顧。自己出去走一走,或者是給好友打個電話,吐槽一下。適當的釋放自己的情緒。

3

當孩子搞亂家裡,要求跟你一起收拾。你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現在很生氣,希望你做什麼什麼。儘量不要喊。語氣壓低。這個時候,大喊也許只會換來孩子哭泣。

4

可以在心裡默唸數字,或者能讓你覺得可以冷靜下來的話語。從心裡暗示,讓思緒慢慢的恢復了平靜。

5

爸爸如果看到媽媽已經要發脾氣了,最好趕快安慰,把媽媽帶離現場,避免在孩子面前大喊發脾氣。試著去平復妻子的心緒。

6

如果真的崩潰到大哭。也不要害怕。不必擔心孩子。媽媽也是人,也有情緒不好,也有委屈的時候,哭泣並不代表著軟弱。偶爾一次在孩子跟前哭,孩子也會理解的。


一天影音製作


在家帶娃真的是非常辛苦,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到當中的辛酸,以下有幾種方法可以緩解發脾氣:

1.在你發脾氣的臨界點時,如何可以離開一小會兒。那就稍微離開一下下。哪怕是讓自己找個地方

2.如果家中還有其他人。可以先把孩子教給家人照顧。自己出去走一走,或者是給好友打個電話,...

3.當孩子搞亂家裡,要求跟你一起收拾。你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現在很生氣,希望你做什麼什...

4.可以在心裡默唸這娃是親生的,或者能讓你覺得可以冷靜下來的話語。從心裡暗示,讓思緒慢慢的恢...

5.爸爸如果看到媽媽已經要發脾氣了,最好趕快安慰,把媽媽帶離現場,避免在孩子面前大喊...


萌萌噠的航哥


同樣經歷過這樣的心情 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抑鬱症了 ,總感覺一天到晚都是一個人在帶孩子沒人幫忙而且孩子還不聽話,要麼就是生病讓人崩潰,但是不管怎樣我們作為寶媽都要耐心的度過這個階段 看看能否除了帶孩子還有其他一些興趣 來適緩一下心情 萬不可讓自己抑鬱了


持筆描紅顏


這是我申請優質作者的第一個回答。因此,我慎重地跟我家小朋友討論了一下這個問題。[靈光一閃]請注意結論中的邏輯關係:寶寶玩的開心時,爸爸媽媽不開心;寶寶學習的不開心,爸爸媽媽開心。爸爸媽媽玩的開心的時候,寶寶不能參與不開心;爸爸媽媽不開心的時候,寶寶更不能開心!

所以,從孩子的角度看,反映了孩子跟爸爸媽媽相處時的幾個問題([呲牙]為了加V我也是拼了,繼續):

1. 解決怎麼玩、怎麼學,大家都開心的關鍵:[機智][機智]發動潛能,做個會玩的爸爸媽媽。[摳鼻][摳鼻]怎麼樣把學習和娛樂相結合,而不是對立,寓教於樂。舉個🌰🌰@媽 寶寶開始認數時候,拿著各種水果蔬菜排隊報數,數學啟蒙初期,先是用撲克牌比點數大小,然後自創撲克數學玩法,大人小孩不亦樂乎。([耶]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關注@媽 我會在號裡發佈玩法。 )

2. 玩是天性,小孩有小孩的樂趣,大人有大人的玩法。可是如果大人➕小孩模式呢?小孩對大人在玩什麼充滿了好奇❤️,會不停滴試探靠近大人,這時候爸爸媽媽怎麼做呢?揮揮手讓他走開?嚴厲告訴他去學習?還是乾脆抱著他一起看你也明白對他不適宜的內容,一起樂逍遙?NONONO,為什麼不找一些大人小孩都感興趣的活動呢?比如百度一下宇宙星辰,看英文的動畫電影,搭一搭樂高類的積木,拼一拼拼圖,或者一起欣賞遠處的風景(旅遊)圖片,等等。生活不止有眼前滿地打滾的娃,還有個看向遠方的娃等著我們去引領開發![贊]

3.未成年的孩子,爸爸媽媽就是他生存的基石,不管做為成年人的我們活得是多麼卑微,在家裡,在孩子眼裡,爸爸媽媽就是他的天和地,他無比希望從天地那裡獲得能繼續存活下去的保證(就像我們敬奉神明保佑),他希望得到爸媽😘愛的保證❤️。所以不要把我們自己的負性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再舉個🌰:@媽媽怎 天身心俱疲,回到家發現冷鍋冷灶,更是怒🔥中燒,這時寶寶又回來求抱抱,拿著玩了幾百遍的小人書非要讀,真想讓眼前的一切統統消失啊.......理智理智理智......“寶貝,媽媽好想一直抱著你,就是這會兒感覺好累,需要休息一下,要不你給媽媽捶捶背吧”,相信我,出於對父母的愛,99%的寶寶都不會拒絕您的要求,另外1%可能還太小。[玫瑰] 原來所有的一切煩惱,都是需要陪伴惹的禍,原來所有形式對陪伴的渴求都是來源於孩子對我們無限的愛啊......

這樣回答行嗎?中麼?感覺還有很多心裡話要分享,關注@媽 我要加V!我要當創作者!我要上推薦!




媽媽怎麼說


帶孩子確實很消磨人的耐心和耐力,教育孩子就像牽著蝸牛去散步,耐得住性子才能走的到花園深處!如果真的帶娃感覺自己快要崩潰了的時候就給你自己帶時間,給你自己放個假,畢竟我的生活的全部裡面不僅僅只有孩子,別忘了我們還是個獨立的個體,讓你自己的時候充實而且豐富起來,相信帶的娃也是陽光有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