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要想好,記住這三寶!

今天的影視行業翻拍成風,不管是大銀幕還是小熒屏,翻拍作品佔十之八九。

翻拍即爛片。

——這是很多人對翻拍影視劇的一個簡單認知。

不怪觀眾,事實真的很殘酷。

國產翻拍影視大多讓人無法直視。

其實,國產翻拍裡也有一些叫好叫座的作品。

比如接下來要提到的這幾部。

怎樣才能讓翻拍作品,變得更加有味道呢?

不妨試試以下的幾種方式。

翻拍要想好,記住這三寶!

因地制宜。

即本土化的成功。

很多翻拍爛片都壞在了完全照搬,不會因地制宜,脫離了實際情況。

舉個例子,黃磊導演的《深夜食堂》。

不管從人物服裝、場景道具,甚至人物形象性格都完全複製。

可是,他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

中國人和日本人的文化差異。

打個比方:鞠躬是日本人的一種基本禮節。

見面鞠躬,道謝鞠躬,告別鞠躬,道歉鞠躬,日本社會處處可見鞠躬。

可我們中國人不這樣。

所以,當銀幕裡的人說著一口中文,卻在不停鞠躬時,你就會覺得異常彆扭。

翻拍要想好,記住這三寶!

​​ 因地制宜最成功的翻拍電影當屬《來電狂響》。

關於《來電狂響》的風評,兩極化很嚴重。

部分差評主要是拿這部電影和原版《完美陌生人》做比較。

實事求是的說,和原版相比,《來電狂響》的確差了一些。

但如果你能站在國產電影創作者的角度去想,卻會得出不同的觀點。

原版裡有很多不適合在大陸銀幕上公開討論的話題,比如LGBT。

照搬的結果很有可能導致電影沒法正常上映。

所以,導演用了一個比較戲謔的方式,規避了風險,又點到為止。

上映之後觀眾的態度也證明了這部翻拍電影有其成功之處。

——內地總票房6.41億。

對於一部小成本電影,這個成績,出品方估計會偷著笑吧!

該創新創新,該剔除剔除。

翻拍要想好,記住這三寶!

翻拍不一定要照搬。

有些翻拍電影,它的母體就有瑕疵。

這個時候,創作者就應該大刀闊斧、雷厲風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去年有一部翻拍電影,深得我心。

宋佳、王千源、馮遠征主演的《你是兇手》,翻拍自韓國電影《蒙太奇》。

如果你看過《蒙太奇》,就會知道,這部電影有瑕疵。

結尾出現了相當大的bug,漏洞太大,但如果順其自然又顯得過於平坦。

我在看《你是兇手》的過程中,就一直在擔心最後的收尾。

如果收尾成功,那這電影就成功了。

導演沒有讓人失望,《你是兇手》巧妙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在我心中,這就是一部好電影。

上面兩種方法是從劇本的角度去考慮的。

翻拍作品要想拿得出檯面,除了導演編劇,演員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翻拍要想好,記住這三寶!

現在的很多翻拍,就是因為演員差勁而被網友群嘲的。

一群沒有任何經驗、僅僅靠著流量的明星去演電影,能演好嗎?

如果換成老戲骨、實力派呢?

我估計就會有所不同。

不信,你可以看看2014年的翻拍電影《十二公民》。

《十二公民》的卡司也許沒有流量,不是當紅,但演技個頂個。

何冰、韓童生、錢波、趙龍豪這些演員,也許名字有些陌生,但只要看到他們的臉,你就驚歎一句“是他啊”!

從臺詞到肢體動作,再到細微表情,這十二個演員沒有一個拉後腿的。

尤其是電影裡何冰和韓童生的對手戲,鬆弛有度,他們飆戲飈得爽,觀眾看得更爽。

其實,我們應該有這樣的一個觀點:翻拍不丟人,翻拍成爛片才丟人。

華語電影裡,也有許多佳片被國外翻拍。

翻拍要想好,記住這三寶!

比如劉偉強的《無間道》,馬丁·斯科塞斯翻拍為《無間行者》,並且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大獎;

游乃海執導,任達華,梁家輝主演的《跟蹤》,被韓國電影人翻拍為《絕密跟蹤》,同樣也大獲成功。

尤其是韓國,韓國的好多精彩電影都能看到當年港片的影子,但他們在本土化的改編卻很接地氣。

這三條定律不僅僅適合翻拍,即使是一些原創故事的作品,依舊適用。

有一句俗話在文學界很流行:“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

這句話同樣也適用於電影藝術,“抄”的好的成了經典,不會“抄”的就成了垃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