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先生讀史|柴榮:後周世宗,勵精圖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蘇先生讀史|柴榮:後周世宗,勵精圖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蘇先生讀史|柴榮:後周世宗,勵精圖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後周世宗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本姓柴,後改姓郭,以柴榮習稱。邢州堯山縣人。

五代時期政治家,後周第二位皇帝(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在位 。

柴榮出身邢州望族,自少“器貌英奇”,擅長騎射,略通書史及黃老之術,且為人謹慎篤厚,因而被姑父郭威收為養子。


蘇先生讀史|柴榮:後周世宗,勵精圖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早年曾在江陵販茶,對社會積弊有所體驗。

在後漢時期,隨郭威赴鄴都就鎮,任天雄牙內指揮使。

951年,後周建立,郭威委任柴榮治理澶州。為政清肅,使盜不犯境。953年,入朝任開封府尹,進封晉王。


蘇先生讀史|柴榮:後周世宗,勵精圖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郭威


954年,郭威駕崩,柴榮登基為帝。柴榮勵精圖治,致力於統一大業,立下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壯志 。

對內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修訂禮樂、制度、刑法,使得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區經濟開始復甦。

對外南征北戰,西敗後蜀,收取秦、鳳、成、階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遼國,連克三關三州。


蘇先生讀史|柴榮:後周世宗,勵精圖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史家稱讚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

959年,柴榮在商議攻取幽州時突發疾病,不久去世,年僅三十九歲,在位六年。


蘇先生讀史|柴榮:後周世宗,勵精圖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柴榮


祖父柴翁、父親柴守禮都是當地有名的富豪。

後因家道中落,柴榮前去投奔姑母柴氏。柴榮生性謹厚,幫助姑父郭威處理各種事務,深受郭威喜愛,便收養柴榮為子 ,當時郭威家境並不富裕,柴榮為資助家用,外出與鄴都富商頡跌氏做茶貨生意,往返江陵等地。


蘇先生讀史|柴榮:後周世宗,勵精圖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947年,後漢政權建立,郭威以佐命功授為樞密副使,柴榮則被任命為左監門衛大將軍。

950年冬,後漢隱帝猜忌郭威,將其和柴榮留居京都開封的親屬全部誅殺,並企圖派人殺死郭威。


蘇先生讀史|柴榮:後周世宗,勵精圖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郭威於是以“清君側”的名義殺向開封,柴榮受命留守鄴都,主持鄴都事務。後周建立,柴榮旋即以皇子的身份拜澶州刺史、鎮寧軍節度使、檢校太保,封太原郡侯。

柴榮在澶州任內,“為政清肅,盜不犯境”,深受官民倚信。


蘇先生讀史|柴榮:後周世宗,勵精圖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953年正月,柴榮入朝覲見,但因王峻進讒,旋即返回鎮所。不久後,王峻獲罪被貶,柴榮於同年三月被加封為晉王,併入朝任開封府尹兼功德使。

954年正月,郭威病重,柴榮被加授為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侍中,判內外兵馬事。


蘇先生讀史|柴榮:後周世宗,勵精圖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郭威駕崩,朝臣秘不發喪。柴榮按照遺詔,在柩前即皇帝位,是為周世宗。

954年二月,北漢世祖劉崇趁後周國喪之際,自率三萬兵力,並招引遼國騎兵萬餘人,南犯潞州。

柴榮聞訊後,力排眾議,決心親征 。在巴公原與北漢軍遭遇。右軍樊愛能、何徽部不戰潰。


蘇先生讀史|柴榮:後周世宗,勵精圖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在危險時刻,柴榮不畏矢石,冒死督戰,大敗北漢,斬殺其驍將張元徽。觀望的遼軍見狀撤退。

日暮時分,河陽節度使劉詞領後軍抵達,柴榮與之合力,再破北漢,追擊至高平,劉崇丟棄大量輜重,倉皇北逃。

戰後,為整飭軍紀,斬殺了樊愛能、何徽等七十多名臨陣脫逃的將士,同時對作戰有功的李重進、張永德、趙匡胤等人給予重賞。


蘇先生讀史|柴榮:後周世宗,勵精圖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郭威


柴榮即位之初,年富力強,雄心勃勃,決心幹出一番大事業。

柴榮在他五年多的統治期間,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南征北戰,揭開了結束分裂,統一天下的序幕。

954年十月,柴榮吸取高平之戰周軍將不用命、士不能戰的教訓,命趙匡胤廣募天下壯士“選取優者為殿前諸班”,將禁軍整頓為一支威震鄰國的軍隊。

柴榮三次南征,不但使南唐俯首就範,而且震懾了南方各割據勢力,為之後的北伐掃除了後顧之憂。


蘇先生讀史|柴榮:後周世宗,勵精圖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959年四月,柴榮親率諸軍北伐遼國,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連收三關三州,共十七縣。

五月丙午日,柴榮大會諸將,準備乘勝奪取幽州(今北京市),諸將均認為不可,柴榮不聽。夜間,柴榮突患疾病,只得自雄州回師。

959年六月,昭義節度使李筠攻克北漢遼州,擒獲其刺史張丕旦。同月,柴榮回到開封,解除張永德殿前都點檢職務,命趙匡胤接任;封長子柴宗訓為梁王。

7月27日,柴榮因病在開封萬歲殿駕崩,終年三十九歲,在位六年。


蘇先生讀史|柴榮:後周世宗,勵精圖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柴榮於在位澄清吏治,對於文武貪吏屢加重責,取得一定的成效。柴榮辦事謹慎,虛心求諫,他曾極為誠懇地專門下詔要求群臣儘量上書言事,還點名讓翰林學士承旨徐臺符等二十多名大臣各寫《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平邊策》各一篇。

對刑律進行修訂,958年七月頒行《大周刑統》。


蘇先生讀史|柴榮:後周世宗,勵精圖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命禁軍將領趙匡胤廣募天下壯士,“躬親試閱,選武藝超絕及有身首者,分署殿前諸班”,拔擢強壯者。通過整頓,節省了開支,更重要的是,使後周的禁軍成為一支威震鄰國的精銳之師,史稱“士卒精強,近代無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

柴榮即位後,有掃滅諸國、澄清天下之志,王樸在《平邊策》中提出了“先易後難”的主張。


即:先攻下江南(南唐)、嶺南(南漢),再取巴蜀(後蜀),


其後是遼國的燕雲之地,


最後是河東(北漢) 。柴榮採納王樸之言,並以此制定統一大計。


蘇先生讀史|柴榮:後周世宗,勵精圖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955年三月,委派忠武節度使王彥超與彰信節度使韓通率領軍卒及民夫,疏浚深州和冀州之間的胡盧河;並在李晏口夾胡盧河修建城壘,派重兵戍守。

在位期間,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恢復和發展經濟的改革措施,如均定田賦、限制佛教、獎勵農耕、恢復漕運及興修水利等舉措,使得地方生產逐漸得到恢復。

955年五月下詔限制寺院的發展,嚴格規定出家為僧尼的條件。


當年廢寺院三萬三百三十六所,僅保留寺院二千六百九十四所,


還俗僧尼多達六萬一千二百人,收效顯著。



蘇先生讀史|柴榮:後周世宗,勵精圖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柴榮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他十五歲從軍,二十四歲拜將,三十三歲稱帝,不僅精明強幹,而且節約簡樸,贏得了廣泛的擁戴。

柴榮凡事率先垂範,甚至事必躬親。先後五次親自領兵出征,每次都親力親為,戰鬥在第一線。


宋朝建立後,宋太祖趙匡胤延續了柴榮的統一進程及後周經濟、文化的發展,最終結束了兵禍連年、饑饉遍地的亂世。

歷史上有四次“禁佛”事件,分別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以及後周世宗柴榮的禁佛,被後人統稱為“三武一宗”四次“滅佛”。


柴榮在民間被俗稱為“柴王爺”。


據記載,他自少經商,曾在南方販茶,取得成功,所以從宋元時期開始,就被中原地區百姓奉為財神。


同時也是礦工、窯工、建築工的保護神。


蘇先生讀史|柴榮:後周世宗,勵精圖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蘇先生讀史|柴榮:後周世宗,勵精圖治,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