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鵬所城糧倉改造設計


1. 背景


大鵬所城即大鵬古城,全稱“大鵬守禦千戶所城”,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鵬城村,佔地11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洪武27年(1394年),是深圳目前唯一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城三面環山,一處面海,在歷史上曾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兵家必爭之地。目前保留的古城遺址,四條東西、南北街道軸線的城市空間格局和清晰的城市肌理脈絡,古樸清式建築保存完好,以條石和青磚砌建的東、西、南三座城門至今巍然屹立,雄偉壯觀。2001年6月,大鵬所城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北立面 ©吳清山

保護與重生 - 深圳大鵬所城糧倉改造設計


▼大鵬所城鳥瞰 ©上啟藝術

保護與重生 - 深圳大鵬所城糧倉改造設計


糧倉位於大鵬所城中部,始建於萬曆十四年(1586年)。糧倉總佔地面積約960平方米,東西軸與所城空間軸線聯繫呼應,西側毗鄰所城南北向主街,北側連通協臺衙門遺址綠地庭院。糧倉僅一層,共10開間,面寬總長42.5米,總進深22.5米。每開間呈砌塊拱形屋面,並各有兩處排氣通風口。主體結構承重牆體為黃泥牆,牆體厚度約318~327mm。建築物簷口高4.0m,屋脊高5.5m。現狀建築除了部分空間新砌隔牆改造為木舟陳列館之外,其餘空間未被使用,室內牆皮脫落,破舊雜亂、年久失修。


▼糧倉區位 ©元本體

保護與重生 - 深圳大鵬所城糧倉改造設計


▼糧倉室內改造前 ©元本體

保護與重生 - 深圳大鵬所城糧倉改造設計


▼糧倉鳥瞰 ©元本體

保護與重生 - 深圳大鵬所城糧倉改造設計


根據2019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大鵬所城分展場的要求,室內展場區域主要集中設在所城糧倉,展場以交互影像類為主。藉助雙年展介入的契機,我們對大鵬所城糧倉建築空間進行了提升改造以滿足展覽需求。糧倉室內可改造面積約730平方米,擬將糧倉打造成為藝術事件、企業活動、歷史文化教育、美育計劃的發生場所和重要空間載體。


▼室內展廳 ©吳清山

保護與重生 - 深圳大鵬所城糧倉改造設計


2. 策略


糧倉作為古建築重點保護單位,在滿足文物保護法等相關要求下,進行了有限的、輕微的介入與活化。設計結合展覽功能進行流線、空間、光線、庭院等系統性梳理和重構。


▼改造分析 ©元本體

保護與重生 - 深圳大鵬所城糧倉改造設計


體驗流線 | Experience Streamline


設計在現有空間結構體系下,進行了功能流線界定,展覽流線從鄰近所城南門主街的西入口引入,西側門作為主展館的入口。我們通過牆體、門洞的保留、封堵等微改方式,結合戶內展覽與戶外庭院展場的關係,重新規劃展覽清晰的流線和不同的門廳出入口,使不同的展覽出口及門廳與不同庭院景觀和戶外展場相銜接過渡,形成差異化的看展體驗。


▼展覽流線 ©元本體

保護與重生 - 深圳大鵬所城糧倉改造設計


空間原型 | Space Prototype


糧倉特有並置單跨的的韻律性砌體拱形屋面,和與之相對應室內的重複性的拱頂空間,符合其本身結構邏輯的空間原型,同時也是整個建築令人印象深刻和觸動人們心絃之處。設計希望保留拱頂的原有形態和風貌。拱頂本身極具觀賞性,同時也可作為一件展品向人們展示。拱頂作為歷史性保留的特色,與新植入空間元素形成一種新舊對比,共同營造出一個符合現代展覽需求的空間。深灰色的水泥自流平地面、白色的質感漆塗料牆面、橫向縱深的走廊和獨有的拱形空間,共同組合成了一個獨特的展廳。


▼展廳內景。展品:胡為一《手語》 ©上啟藝術

保護與重生 - 深圳大鵬所城糧倉改造設計


糧倉每開間承重牆存在著2m寬門洞,設計保留這些門洞或將門洞變為窗洞,在功能上既能滿足流線的要求,在空間視線上形成了穿透性,打破平面空間的侷促感。通過洞口黑色拉絲不鏽鋼的包邊,強化了具有強烈縱深感的特色“洞口”空間,同時構成了室內看展的框景圖像。


▼室內展廳主軸 ©吳清山

保護與重生 - 深圳大鵬所城糧倉改造設計


▼室內空間嵌套效果圖 ©元本體

保護與重生 - 深圳大鵬所城糧倉改造設計


▼室內空間嵌套實景 ©吳清山

保護與重生 - 深圳大鵬所城糧倉改造設計


光線佈置 | Light Arrangment


糧倉的內部空間被分割成一個個獨立的展廳,糧倉內展品主要以人工光線為主,通過人工光照射拱形天花,強化拱頂展廳的空間特色,使拱形天花構成室內展品的“空間容器”背景。而展品主要依靠牆面上的軌道投射燈,根據不同展覽作品的呈現效果,燈光可靈活伸縮移動,滿足布展光線照度要求。


▼光線分析 ©元本體

保護與重生 - 深圳大鵬所城糧倉改造設計


▼室內展出Asma Kazmi的作品 ©上啟藝術

保護與重生 - 深圳大鵬所城糧倉改造設計


糧倉原有的每開間門洞的光線對展覽的要求影響較大,設計以附加“內皮”的方式,在建築內部空間採取石膏板隔牆加以封堵,使每開間均可形成了完整的展覽空間,並可用之影像展覽。每開間的糧倉拱形天花屋面保留著兩處通風口,設計通過微改造,使之既成為室內氣流的拔風通氣口和室內空調的新風口,又可成為各個獨立展廳內部的自然光筒,光線灑在地面,動態而變化,賦予空間瀰漫著的情緒和氛圍,同時又可作為視覺意義上的展品“觀看”。


▼糧倉拆解 ©元本體

保護與重生 - 深圳大鵬所城糧倉改造設計


透明院落 | Transparent Courtyard


糧倉的南側庭院保留了一系列獨有的類似 “石扶壁”的結構受力構件,形成了幽深的門廊庭院。我們在原有的“扶壁”結構之外,通過輕手法以輕鋼結構形式增加了半通透的的金屬網簾屋頂,限定了門廊庭院空間,與圓形門洞相對,共同構成了強烈縱深感、秩序感的外部空間與庭院對景關係。蒼舊、夯厚的歷史建築外牆與白色通透的現代金屬網簾、纖細的輕鋼結構形成了劇烈反差,而空間上又形成了一種新舊關係融合的半透明性和模糊性。


▼南側庭院改造前 ©元本體

保護與重生 - 深圳大鵬所城糧倉改造設計


▼南側庭院拆解 ©元本體

保護與重生 - 深圳大鵬所城糧倉改造設計


▼南側庭院 ©吳清山

保護與重生 - 深圳大鵬所城糧倉改造設計


這次實踐,以細微介入方式對文物建築進行保護改造,重新賦予新功能,使其獲得重生。時空關係的延續與重構,體現歷史城市空間發展必要的包容性,展品的植入,又呈現一個既能通往歷史又能體驗未來的獨特體驗。


▼剖透視圖 ©元本體

保護與重生 - 深圳大鵬所城糧倉改造設計


▼平面圖 ©元本體

保護與重生 - 深圳大鵬所城糧倉改造設計


項目名稱:深圳大鵬所城糧倉改造設計
項目地址:深圳龍崗大鵬
總用地面積:960㎡
改造建築面積:730㎡
設計時間:2019年10月
建成時間:2019年12月
建設單位:深圳華僑城鵬城發展有限公司
方案團隊:蔡瑞定、陳景文、邱紅霞、周雪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