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你升值了嗎

突如其來的疫情,肆虐了一座又一座城市。當往日忙碌的生活被畫上短暫的休止符後,居家自我隔離的日子其實也可以是一段重塑自我的升值期。

隔離期=自律期

“胖了幾斤?”是最近常聽到的問候方式之一。宅在家中的人們囿於臥室與廚房之間,“葛優癱”配電子產品成為生活常態。與之相比,宅家期間更應該回歸健康生活。想要運動健身、想要早睡早起......我們需要做的,是從“想要”到“實現”的蛻變,是自律。自律的第一步是行動。譬如健身,如果不能做到每日在固定時間鍛鍊,可以聽從身體的安排。當感到身體痠痛或者疲勞時,及時接受身體發出的指令,運動起來,並從行動中汲取打破現狀的快感,促進自律的形成。自律的生活習慣不僅能夠改善身體狀況,更能夠提高這段非常時期的生活質量。

隔離期=自省期

遠離龐雜的工作任務裹挾著時間匆匆向前,我們不必花費假期去禪修中心感受人生,在家中就能獲得大把時間來自我反省與規劃未來。停下腳步回顧那些讓你記憶深刻的痛點,通過頭腦風暴將經歷變成經驗,以期未來不讓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

方法一:旁觀演繹法。還原事件發生的前提,切分事態發展步驟,重新演繹事件經過,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評價自己及他人的處理方式。用客觀的狀態去考察事物的本來面目,判定自我言行的得失。

方法二:因果逆推法。從事件的結果反推形成該結果的原因,直接挖掘到問題的根源,能夠更加有效的解決問題症候。逆推的思維方式還可以大量應用於職場生存,根據想要達到的結果去思考如何工作,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收穫。

方法三:設身共情法。痛點的產生離不開思維與思維之間的碰撞,當矛盾或者誤會發生時,設身處地的考慮他人的利害,能夠有助於自身理解與消化他人的種種行為,同時也能夠及時糾正自我考量的不足,拓寬今後考慮問題的思維維度。

疫情過後,你升值了嗎

隔離期=自學期

平時工作中,總會遇到沒接觸過的業務知識,生活中也會時常萌發想要培養興趣愛好的熱情。不論是需要觸類旁通的知識點,還是釋壓怡情的小愛好,都可以在這段日子中給你的生活帶來光彩。

無論外在環境如何改變,身處信息化時代的人們都應當時刻保有自我提升的意識,以免被社會所淘汰。行動起來吧,疫情結束後,你將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