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出生後和媽媽立刻接觸,三大“壞”處和六大益處,你知道嗎?


新生兒出生後,都會進行三早,也就是“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

早接觸是指在分娩後,媽媽要儘快與寶寶有親密的胸腹接觸。正常分娩的新生兒在出生後即可與媽媽進行最大面積的皮膚接觸。

對於早接觸的益處,通過諸多的宣傳渠道,大多數產婦都是歡迎的。但是,也有少數產婦和家屬不理解,覺得有些不好的地方,集中在三個方面。


嬰兒出生後和媽媽立刻接觸,三大“壞”處和六大益處,你知道嗎?

第一,時間為什麼這麼早?

有些產婦剛生產完,身體很虛弱,體貼的丈夫呢,希望妻子能有一個不被打擾的休息環境。讓新生兒趴在媽媽胸前,產婦肯定睡不了覺了。

第二,還有些人,對於一定要裸露肌膚接觸不瞭解,在常人眼中,新生兒不穿衣服,是不是容易受涼呢?

第三,一些愛乾淨的人還覺得,不給新生兒洗澡,只是簡單的擦拭一下,就抱給母親,這種不算清潔的接觸,會不會有交叉感染的危險?

嬰兒出生後和媽媽立刻接觸,三大“壞”處和六大益處,你知道嗎?

其實,產婦和家屬是可以放心的。即刻的肌膚接觸和早期開始母乳哺育是兩個緊密相關的促進措施,這種分娩後即刻開始不間斷的肌膚接觸,除了會幫助母親儘快開始母乳哺育,還有下面這些益處。

1、越早的進行肌膚接觸,能建立母親的母性反應,增進母子關係的感情確立,還有助於降低母親產後抑鬱症的發生。

2、早期的肌膚接觸能夠促進新生兒的尋乳反射,有助於新生兒乳房上的爬行直到含接乳房。

3、與母親的裸露肌膚接觸,還有助於擴充新生兒的微生物群。新生兒微生物群的定殖受很多因素影響,包括出生前的子宮環境、出生時的分娩方式、出生後的抗生素治療、飲食等等。這些因素引發的微生物群紊亂會引發免疫系統紊亂,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因而,嬰兒時期被稱為微生物定植的“窗口期”。

嬰兒出生後和媽媽立刻接觸,三大“壞”處和六大益處,你知道嗎?

不給新生兒洗澡就讓新生兒應儘早吸吮媽媽乳房,小寶寶吸吮媽媽乳房,可以獲取乳頭、乳頭周圍皮膚和乳管內的細菌,促進嬰兒腸道菌群建立。

4、有助於防止新生兒的體溫過低。新生兒皮下脂肪少,散熱比較快,保溫能力與正常人相比較差,而且體溫中樞發育是不成熟的,調節體溫功能比較弱,體溫常常不穩定。母親的溫熱的胸膛,是新生兒最好的保溫系統。

5、新生兒的早期哺乳,會持續的激發母乳的分泌並加速生成,建立一定的泌乳量對於母乳哺育的成功至關重要。

6、早期開始母乳哺育,還可以減少新生兒黃疸,降低新生兒的死亡率。最新研究表明,如果所有婦女都可以在分娩後的第一小時內開始母乳餵養,則可以在400萬新生兒中挽救100萬新生兒。

所以,在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成功促進母乳餵養的十項措施》中,就明確建議,新生兒出生後,應該幫助和鼓勵母親和嬰兒進行早期不間斷的肌膚接觸。在新生兒出生5分鐘內,要開始肌膚接觸並且不間斷地持續至少60分鐘。

還有人問,如果是剖宮產的產婦怎麼辦呢?《十項措施》規定,剖宮產局部麻醉(硬膜外)或者全身麻醉後足夠警覺的母親同樣可以施行肌膚接觸。

如果媽媽因為一些具體原因,比如傳染性皮膚病,不能進行早接觸,怎麼辦呢?在國外,也有好的經驗可以借鑑,那就是,可由爸爸代勞替代媽媽的角色,實現大部分的早接觸功能。像幫助寶寶保暖了,提供安全感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