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破山寺後禪院》與《過香積寺》的不同意境

在盛唐山水詩人中,除了王位與孟浩然的的成就最高以外,就數常建的成就最高。在浩蕩的歷史中詩人一旦踏入仕途,便會人生不如意,常建也不意外,我們一般都知道盛唐後期,朝廷佞臣當道,致使國不聊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也造成了一大批詩人心灰意冷,或是歸隱山林,或是流浪于山水之間。


《題破山寺後禪院》與《過香積寺》的不同意境


1)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就是這一時期作品。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

譯文
清晨我進入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陽照在山林上。
彎彎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處,禪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叢中。
山光明媚使飛鳥更加歡悅,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淨心。
此時此刻萬物都沉默靜寂,只留下了敲鐘擊磬的聲音。

此詩具有深深地禪意,作者由近及遠,慢慢地進入空曠幽靜的環境之中,我們可以聯想到當下的作者進入到了“空”的禪意之中,此時的詩人沒有人事煩憂,有的只是山中古寺的鐘聲,山中的鳥,潭水,佛音的寂靜。

2)我們再看同一時期的王維,《過香積寺》的作品,同樣具有禪意之詩,此兩者是否有何不同,當時作者又有何心境。

《題破山寺後禪院》與《過香積寺》的不同意境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不知香積寺在哪座山中,走了數里,就進入了白雲繚繞的山峰。
古木參天卻沒有人行路徑,深山裡何處傳來古寺鳴鐘?
山中泉水撞擊危石響聲幽咽,松林裡日光照射也顯的寒冷。
日暮時分,獨自在空寂的潭邊,安禪人定以治伏塵俗的毒龍。

此詩的作者“由遠及近”描繪了一副山中古寺的渺渺之音,最後一句“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此時的作者想用禪意之音,消除自己的心中毒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