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求而不可得的詩人-孟浩然

襄陽城裡有一書香世家,689年一位嬰兒啼哭,來到了世上,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春去秋來時,這位嬰兒已長大,成一少年模樣,整日與書,劍為伴,希冀有一天能仗劍走天涯,或是走上仕途之路,隨著知識的積累,少年覺得自己可以行萬里路了,就開始了自己遊歷生涯。

一生求而不可得的詩人-孟浩然


708年,這個時候的孟浩然20歲了,過弱冠之年,從襄陽離開來到了鹿門上,據說他聽說這裡有神仙隱士,更因這裡是龐德公大德的隱居之地,故來此,希望能瞻仰一下聖顏,卻不成想遇上了此生摯友,名張子容。孟浩然來到此地;就被這裡的風景山水所吸引,恨不能在此地長久,看山上風景秀麗,五座山峰如仙女一般佇立,寫下了《登鹿門山》

清曉因興來,乘流越江峴。

沙禽近方識,浦樹遙莫辨。

漸至鹿門山,山明翠微淺。

巖潭多屈曲,舟楫屢迴轉。

昔聞龐德公,採藥遂不返。

金澗餌芝朮,石床臥苔蘚。

紛吾感耆舊,結攬事攀踐。

隱跡今尚存,高風邈已遠。

白雲何時去,丹桂空偃蹇。

探討意未窮,回艇夕陽晚。

在鹿門山裡,孟浩然得見先賢遺蹟,整日在鹿門山與山水相伴,人間一日,山中已過千年,終在一日遇上了此生摯友,張子容,兩個人一起隱居在鹿門山下,整日探討學識,日子不覺不覺間就過去了,712年又到了一年進士考試,孟浩然送張子容應考,離別時送給張子容一首詩《送張子容進士舉》,好友離去,舉目四望,不見好友的身影只有滿目山水,孟浩然就離開了鹿門山,又開始了自己遊歷之旅。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長江流域里布滿了孟浩然的足跡,在這期間孟浩然廣交朋友,結交名仕,希望能進仕途,717年孟浩然進入了洞庭湖,聽說這一附近有一名仕,隨之打聽是當場中書令張說(也稱右丞),就赴張府,希望得到張右丞的引薦,沒想到卻一直沒有等到機會,到了720年,孟浩然身體得病,一直到晚春身體有了好轉,題詩一首《晚春臥病寄張八》,寫給好友張子容,九月九日遇上好友賈舁,隨之一起相約登峴山。在峴山上兩人把酒言歡,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一生求而不可得的詩人-孟浩然


724年盧饌為襄陽令,孟浩然與他是忘年之交,在路上聽說唐玄宗將在洛陽停駐,便前往洛陽,一直在洛陽滯留了三年,一無所獲,真是事事不如意呀!

725年李白離開了四川,向外求學,經過襄陽,遇孟浩然兩人成為莫逆之交,這一年好友韓思復去世,天子題詞,孟浩然與好友們為其祭奠。

726年孟浩然遊歷江蘇揚州,同年三月到了武昌,在這裡孟浩然遇上了李白,李白贈予好友一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留下了千古佳話,猶記得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而今兩人在揚州相會,不得不說是命運巧妙的安排。

727年,王維經過多年的求仕不成,就自己去了長安,進行科舉考試,728年春天,榜單下來,孟浩然進士不中,同年遇上王維,王維深感孟浩然的才華,為其畫像,兩人為各自的才能心心相惜,成為了知己,一時名動公卿,長安城裡燈火輝煌,唐玄宗慕名而來,進入王維府中,孟浩然聽說天子而來,趕忙躲在床下,王維不敢欺之,就把王維介紹給皇帝。

孟浩然惶恐不安,趕緊起身叩拜,王維將孟浩然介紹給唐玄宗,孟浩然就將自己寫的詩,《歲暮南山》獻給了唐玄宗,其詩曰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當唐玄宗讀到“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之時,唐玄宗大怒道:“卿怎可如此誣我!”唐玄宗拂袖而去。王維看著直爽中捎帶木訥的孟浩然,趕緊向著唐玄宗追去。

這個時候的孟浩然40歲了,俗話說得好,40而知天命,既然天命不可違,也許是孟浩然真的不適合入仕,在長安城裡對月當歌,與友飲酒之後,就離開了長安這塊失意之地。

一生求而不可得的詩人-孟浩然


離別時回贈一首《留別王維》,詩云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回到了自己老家襄陽,在鹿門山過上了隱居生活,在這時他的詩風真正成型,《春曉》《過故人莊》等,山水田園詩皆在這時所做,孟浩然閒時作詩賦,或種地遊山水,欣賞祖國山河,有時去吳越之地訪友,或是再去長安看合適機會,735年李白來到襄陽與孟浩然同遊山水。

737年張九齡任荊州長史,招孟浩然於幕府之中,後返回故居,738年孟浩然在荊州一代遊玩,遊玩途中背生疽,在襄陽修養身體,次年病情加重,740年王昌齡過來拜訪好友,孟浩然拿出好酒招待,卻不想在吃飯途中,吃的海鮮讓病情復發,至此一代求而不得仕的一代詩人,終結在襄陽山下鹿門山中,與長眠山水之中!讓人唏噓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