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為何很多大學生想開學?

盒飯129


1.在家待這麼多天,而且不能出門,甚至還要被父母嘮叨,自己當然也更煩了,就想念剛開學的時光了。

2.在家上網課真能把大學生給逼瘋,沒有書,學習效率極低,有自制力的還好,沒自制力的想要將自己綁在手機屏幕前幾小時啥也不幹真的是做不到啊,而且長期盯著手機屏幕真的是太累了,有時候還為家裡網絡不好的問題發愁,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現在想想在教室上課的感覺太好了[流淚]。

3.大學生課餘時間或週末都會選擇出去玩,而如今在家憋了這麼多天也不能出去,可能真的要憋瘋了吧[酷拽]

4.在家除了吃睡,就是上網課,體重也是不忍直視啊[捂臉],(我是有這一點原因想開學)想開學也是為了去學校好好學習,日見消瘦[笑哭]



夏水日潺湲6809


昨天一個大學生,聊了一會,說想盡快開學,我想由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在家沒事幹,無聊。

第二,封村封小區封城,不自由。

第三,在家裡要幹家務活,懶。

第四,父母嘮叨,煩。

第五,學校好玩,自由。有同學,有好吃的,沒有人管。

第六,談戀愛的想對象。

第七,喜歡學習的想學習。

第八,習慣學校的生活。





重慶法哥哥


我剛畢業兩年,現在被困家裡,說實話,我也非常想復工復學,因為作為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疫情期間天天在家混吃等死一樣的生活,真的不適合我,非常期待大家都能迴歸正常的生活。

至於大學生來說,學校的生活肯定比家裡要精彩,有自己的一群同學朋友,有一幫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有自己的興趣社團,還可以在宿舍集體開黑,這些都是人一生當中最快樂的時光,都比呆在家裡有意思。


尖尖小刺蝟


疫情宅家,好多大學生期待返校。原因如下

1、厭煩了家長的絮叨

大學生在家,玩遊遊戲、追劇等晚上睡的晚,第二天早上不起床!家長天天絮叨,催睡覺、催起床、催吃飯,厭煩了各種催!

2、厭煩了千篇一律的生活

天天就那麼幾件事,遊戲、追劇、睡覺、吃飯等輪迴交替!一開始,還樂得享受,時間一長,就厭煩!

3、想念大學生活的天馬行空、我行我素!

大學裡面,課少,自由支配的時間多!想著鳥歸山林、魚入大海!

4、想念大學裡的某個同學!

不用多說,大家都懂得!



老楊說教育


疫情期間為何很多大學生想開學?

大學生仍然是學生,在父母眼中還是孩子。疫情期間呆在家中時間久了就煩了,不願聽父母嘮叼,行動起居等不自由,飯菜總是一個味,不能與同學一起閒聊嘻戲,沒有圖書館學習的感覺,沒有操場上活動的熱鬧等等。所以,在家呆久了,想著盼著開學,主要是嚮往著大學的學習與生活:

獨立自由的空間。

相對自主的消費。

良好的學習氛圍。

先進的實驗設備。

完善的活動場地。

珍貴的同學友(戀)情。

快樂的娛樂休閒。

浪漫的校園時光。

豐富的自主活動。

時尚的城市風光。

當然,開學久了,又想著盼著回到父母身邊,吃從小愛吃的飯菜,見最親自己的家人,享受被寵愛的感覺……。大學生還是孩子,這些都是正常的。


北方李盛xy


至於大學生來說,學校的生活肯定比家裡要精彩,有自己的一群同學朋友,有一幫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有自己的興趣社團,還可以在宿舍集體開黑,這些都是人一生當中最快樂的時光,都比呆在家裡有意思。

人生短短數十載,此時是大好的學習時光,努力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將來才能在社會立足,實現自己的價值,讓家人過上美好的生活,所以正常來說,大多數大學生這個年紀都已經明辨是非,懂得時間的珍貴,更期待早日開學,迴歸校園,繼續書寫自己的人生。

平時上學的學生,有相當部分是不大適應現在網絡課程授課,還是感覺在學校課堂學習效率高,所以想開學去學校。有那麼一小部分學生不但不適應網絡授課,更是因為疫情在家呆久了弊的難受想去學校~玩!

不是學生的那部分人想開學,那主要就是學生家長,學生開學去學校了:自己就可以做點自己的事而暫時不用擔心孩子學習,就不用有時看不順眼罵孩子了,就不用天天提心吊膽的怕孩子上網迷戀遊戲了。

有的學生在家裡面待久了,會覺得比較憋比較慌,會比較覺得無趣,認為開學以後會有比較多好玩的事情,有朋友有老師,有同學可以出去玩,出去走走上課,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在學校裡面待著,還可以到處去玩。

其實他們是待久了。不一定是想去上學校。更多的期望是這個疫情儘快結束。當學校能開學的時候,說明疫情已經好到一定程度了,大家都很開心可以獲得自由了,可以去做比較多有趣的事情。

還有可能就是他們不太習慣現在的一個網絡上課模式。可能會覺得這個模式很辛苦,網絡不好還要各種機器設備,然後還要學習家人還要監督者,然後作業又特別的多。所以他們認為可能去了學校就會更好。但是,其實不一定的。在學校他們也可能會有一樣的抱怨。可能想著放假。

從學生的角度看,一個人在家裡學習,沒有學習氛圍,而且網課傷眼睛,費精力,效率低。當然了,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能和同學一起玩。從家長的角度看,孩子上網課,家長免不了要陪著,監督,特別是自覺性差的孩子,家長不跟上,他都不知道拿著手機在幹啥。而且要發作業,打卡,這些都要家長來弄,一天網課下來,家長也疲憊不堪。從老師的角度看,現在網課已經進行兩週了,軟件應用得心應手了。但是,上網課,勞心費力不說,關鍵是效果差,學習效率低。

希望我的回答對對你有所幫助。




勇攀高峰生活愛分享


面對因疫情而延長的假期,很多小夥伴想開學了,一時間無所適從。


剛得知延長假期的消息時,大多數人的反應是:哇塞,這假期真爽!

在這個假期過了2/5時,大多數人開始鬱悶:哎呀,每天過得好無聊啊!我想開學!

我想在這個假期接近尾聲的時候,大多數人的腦子裡會滿溢: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

為什麼會有這種轉變,為什麼延長了假期還開不開心,看完下邊你就都懂了!

01 在家遭嫌棄

大家都有這種感受:剛放假是小公主小少爺,想吃的給做,想要的給買,想玩的就去,但一般好景不長,幾天後你的地位將會出現一次大的震盪,之後便是一降再降。

02 實習已泡湯

相信有很多小夥伴在寒假之前或寒假期間找好了實習工作,準備在春節假期結束後“大展身手”,但疫情來勢洶洶,實習工作或轉為線上辦公,或長期請假,或無奈退出。

03 計劃完不成

想必大家在得知假期被延長的時候,腦海中就浮現出了“我要好好利用這段時間,提升自我,改頭換面,再開學驚豔四座”的想法。

但事實往往是這樣的:論文下載了不想看、單詞背了幾個記不住、Keep一下太累就放棄了,還是覺好睡、飯好吃、電影好看。

04網上授課閃亮登場

網上授課,你要保證設備靠譜、網絡給力;要保證應用齊全,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企業微信、師星學堂缺一不可;要實時關注微信群消息,及時回覆“好的”或“收到”;最重要的是,網上授課你要面對自己強大的懶惰的內心,如何保證聽課質量是個問題。

05 開學遙遙無期,畢業是個問題

最近有很多大四黨、研三黨等畢業一族,發出感嘆:我怕是要畢不了業了吧!

此時正是大家回學校寫論文、做畢設的時期,但受疫情影響,高校嚴禁學生私自返校,前幾天兩名同學因提前回校受警告處分的事件就說明了一切。

這就是為什麼好多大學生想開學的原因了……


公路造價乾貨集


人作為一個個體,每天都會產生很多想法,有的是一閃而過,有的是深深的印刻在了腦海裡,有的是選擇性的。而這些想法其實就是人們的心理活動。

在平常的生活中,不只是大學生,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出現這樣的心理現象。這是一種很常見的心理現象,我個人認為在心理學上這與個人的主觀意識、注意、情緒情感、需要等等有關聯,這幾種心理現象是產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

一、心理注意

在家想去學校,在學校想早點放假這種現象與人的注意和注意品質有關。那什麼是注意呢?通俗的講就是對一些事物的指向和集中,舉個例子來說,我們每天都要從外界獲取大量的信息,而由於信息量過大,我們只會對自己所感興趣的有用的進行關注,就像我們平時在手機上看新聞一樣,對自己感興趣的進行閱讀和觀看,其實這就是注意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心理學裡注意有一種是持續性注意。這個很好理解,也就是注意時間的長短。再舉個例子,大家對某一熱點新聞的關注時間長短。有時候關注度會很長時間,有時候關注度,只有一兩天的時間。這就是持續性注意。持續性注意往往會被一種新的事物代替,當一種事物比當前持續關注的事物更具有吸引力,注意力就會有所轉移。這是很常見的一種心理現象。

二、情緒情感

一個人是否愉快、是否激動、是否煩惱,多與心理上的情緒情感有關。是個體的需要和願望為中介的心理活動,是人們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反應。當一個人長期處於某種狀態時尤其是處於某種緊張狀態或是封閉狀態。就會產生消極心理,逆反情緒。大學生放寒假在開始的一段時間裡,是與想回家這種情緒情感需求相吻合。情緒情感需求得到滿足。情緒是愉快的。但是緊接著大學生在長期處於在家的狀態,心理上會產生疲勞和厭倦,這時,會很容易想起學校的老師、同學在心理上產生去學校的強烈情感需求和願望。

三、心理需要

大家都知道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是人類所特有的,是需要的一種高級形式。自我實現的需要包括,認知的需要、審美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大學生每天在家除了吃飯就是學習,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這些需要肯定是得到滿足。但這些僅僅是基本需要。大學生在家除了與父母、親屬進行交流之外,找不出與其他的人的面對面直接交流,尊重需要得不到更多滿足,在家裡也不能夠充分實現自我實現的需要。因此,想去學校實現自我實現的需要就會尤為強烈。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在家裡大學生是面對的父母。而在很多方面,父母是不能滿足大學生的自我實現需要。比如,思想上的交流。畢竟是兩代人,在對一些事物的會產生很大的分歧。大學生在與家長的交流中,有時會得不單到得不到肯定。有時家長們還會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他們。而在學校,大學的同學們精力充沛愛好運動。比如打籃球、打乒乓球、在學校裡有各項運動設施,通過和其他學生之間一起來運動,來體現自己的運動價值,獲得別人的肯定。還比如在知識方面或者是其他事物某個問題,通過老師或者是其他同學一起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來獲得大家的認可。

總結:面對這次疫情,國家為了學生們的安全,不論是小學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今年都度過了一個特別長的寒假。從中可以看出國家為祖國的未來所做出的努力和關愛。而作為大學生,在家久了肯定會在心理上產生壓抑的情緒,期待著早點開學。但我們與在這次在抗疫一線的所有工作人員比我們實在是太幸福了,更應該體會到國家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隨著感染人數越來越少,開學的時間也不會太遠了,貴州省和青海省將於三月中旬開學,隨後全國將會陸續開學。開學後希望大家能夠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為祖國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

以上是我個人的意見,如有不同之處還請諒解。歡迎您隨時在評論區評論,留言。同時也期望您多多關注鄉間課舍。


課舍鄉間


疫情防控人人有責,居家隔離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疫情態勢好轉,大家內心的快樂和“放飛自我”的追逐和願望自然不言而喻,此刻想開學,自在情理之中。

首先,大學時代是懷揣夢想,實現人生目標的關鍵時段,在家隔離時間較長,思想境界都有所封閉,信息化時代,外面的“花花世界”充滿樂趣和誘惑,誰都想走出小區,看看外面的世界。特別是大學校園裡,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哥們好姐妹,時隔一月有餘的時光,甚是想念!他們的觀點、想法和實踐都有同學的支持和喝彩!



其次,與父母在一起是親情的可貴享受,與同學在一起是友情的深刻體驗;與父母在一起,再親近,有些話也不好意思開口,與同學在一起,再普通,有些話再葷也敢肆無忌憚,這是親情和友情的不同。學校的“開放”是家庭不能給予的“奔放”和放鬆。

最後,大學是學習專業技能的絕佳時機。高中階段注重理論書本知識的理解和得高分上重點,但大學完全不同,它對某專業實際技能的掌握和應用要求更高,也是未來就業的依託和方向,長時間沒有老師的講解和實操訓練,專業知識變得生疏,儘快返校,可以加強專業課的學習與進步。同時,搞好師生關係,增進友誼。


總之,大學生想盡快開學,既有思想情感方面的需要,也有專業實操方面的渴求,只待疫情好轉,天下平安,我們才能實現美好開學的願望


源董


身為大學生的自己也是非常渴望開學的。

壓歲錢花光了

雖然說因為疫情宅在家,但是不影響網上購物啊,今天買套題,明天買包螺螄粉,碰上女王節再囤點生活用品,或者給自己添點必要的“裝備”,很快錢包就空了,無錢還花唄還是很難受的。

不想上網課

最開始上網課那段時間,可能對於老師和學生來說(當然只是部分)都還覺得新鮮,但是時間久了就會覺得“網課太難了”,APP容易崩、流量用的快(或者網絡條件根本就達不到)、教學效果也是未知數……

想回學校學習了

看到青海那邊學校陸續開學,真的是羨慕了,酸的不行。特別是對於畢業生來說,在家無心搞論文,還有部分人放假回家以為就待幾天所以連電腦都沒帶,也沒有數據可用,論文寫起來真的是要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