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說你肯定不知道,雕蟲小技其實是一種“神技”

按照《成語辭典》的解釋,“雕蟲小技”是指微不足道的技能,語出《隋書·李德林傳》。千百年來,人們常用“雕蟲小技”來自謙。其實,這是一種曠古絕今的“神技”!


“雕蟲小技”中的“蟲”,指的不是昆蟲,而是一種書法——“蟲書”。“蟲書”又名鳥蟲書、鳥蟲篆,是金文中的一種特殊的美術字體。這種字體的筆畫酷似飛鳥的形狀,有的乾脆在筆畫的旁邊飾以飛鳥的形狀,主要起裝飾作用,凸顯的是一種美感。


我不說你肯定不知道,雕蟲小技其實是一種“神技”


蟲書起源於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漢代許慎所著《說文解字》中即有“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的記載。


蟲書最大的特點是:迴環盤曲,工整華麗,變化莫測,極難辨識。它們多刻於兵器、銘器、容器、璽印、瓦當等上,如傳世名器越王勾踐劍上刻的銘文,便是蟲書。


蟲書主要流行於長江中下游地區,影響波及中原一帶。從目前國內出土的相關文物上看,蟲書這一書體興盛於古代的吳、越、蔡、楚、曾、宋、齊、徐等國。


由於蟲書難學、難寫、難識,因此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它的普及,使得當時的古人認為它是一種“費力不討好”的書法技藝,久之,學、寫的人越來越少,蟲書便被視為一種“陽春白雪”式的高雅文化,以至到了西漢時期,蟲書逐漸被隸書代替,蟲書最終逐漸淪為一種華而不實、難而無用的字體,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我不說你肯定不知道,雕蟲小技其實是一種“神技”

尤其是到了漢末,蟲書居然被裝點在大纛旗幡上,以各種飛禽走獸的形象作為國家、宗教、軍隊、將帥的表徵。此時的蟲書雖曰是“書”,但從本質上講,已經失去了文字功能,而成為一種徹頭徹尾的“圖騰”了。


作為一種古字的特殊書寫方式,蟲書雖然無法在書本上一展身手,但其超強的書寫技藝,卻在中國古代書法中佔有一定的席位——“雕蟲小技”其實並非人人所通,實乃下過一番苦功夫方能掌握的“神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