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佛系”教師的日常?

最近有網友提了這麼個問題:“學校存在個別的“佛系”教師,作為同事該怎麼與其相處,學校管理層又該怎麼應對?”學校存在“佛系”教師,這也不是什麼稀奇古怪的事情。學校也是人待的地方,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持各種各樣生活態度的人。

“佛系”這個詞並不算貶義詞,它指的是那些有自己的遠大理想,專注於自己的研究範圍,與世無爭,無慾無求的人。

先來說說“佛系”教師

1.“佛系”教師有著高遠的追求

“佛系”教師往往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並且把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滲透給學生,向學生傳遞積極正向的人生態度,通過自己的理想影響學生,幫助學生樹起高遠的志向。

2.“佛系”教師與世無爭的人生態度有利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佛系“教師與世無爭,不與世俗同流的生活態度不僅是校園裡的一股清流,更是社會罕見。當今的社會發展速度之快,讓很多人陷入了因為經濟利益之爭的恐慌當中。問世間,又有幾個人能做到”佛系“那樣的從容與淡定。能在世俗中找到自己的一片清涼之地,並且保有初心,不受外界的人和物所影響,這是一種難得的高貴和美的形態。更體現了作為一名普通人應有的平常心。這種態度對學生的影響是極其有效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佛系"教師自然純樸的原生態面貌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當今,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一體化的影響,中西方思潮交互影響,資本主義國家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盛行並且默默地植入我國青年學生的頭腦中。青年學生由於年紀小,心智尚未成熟,辨識能力有限,很容易被這些歪風邪氣所影響、帶偏。那麼,“佛系”教師的淡然與本真直接通過“身教”的方式給青年學生們展示了正確的價值態度,這是一種很好的引導。學生會在老師的引導下,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認同,防止被功利性的思潮所左右。

3.“佛系”教師並非不熱愛工作崗位,他們只是創新了自己的工作方式

在學校管理人員的眼裡,總是把“佛系”教師認定為不積極工作,不熱愛學生的教師群體。這是一種偏見,這種認識是很片面且粗淺的。

“佛系”教師並非不履行應有的工作職責,只是在“獲得”這方面他們主動讓步,不爭不搶,不惹爭端,不添麻煩。很多“佛系”公民,當然不僅僅是教師,他們都能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幹好。並不影響行業的運轉,並未突破行業的規則。


你怎麼看待“佛系”教師的日常?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再來說說學校管理層

學校是個小型社會,形形色色的人、事都有。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員應該本著包容、尊重的原則允許並且尊重每一種人的存在方式和態度。“佛系”教師不等於不上班不履行職責,也不等於他們不近人情,不懂世故。只是,他們是多奉獻少說話,多擔責少發聲的一類人,他們有著曠闊的心胸,不計較,不埋怨。管理人員本著公平公正的態度平等對待即可。

你怎麼看待“佛系”教師的日常?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怎麼與“佛系”教師相處

在很多人眼裡“佛系”人物總是獨來獨往,特立獨行,他們似乎遠離了塵世,活在另一個小世界。所以,很多人都帶著有色眼鏡去看“佛系”人。這完全沒有必要。

1.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任何人都沒有理由要求別人要有跟你一樣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特別的、唯一的。既然允許有你的存在,別人的存在也是理所應當的。

2.小佔比不等於不正常

很多人習慣了平常事物,見慣了世俗的冷漠,因而突然來了個熱心人就會覺得稀奇,在學校習慣了大家為了評職稱漲工資的,突然來了個既不急於評職稱又不抱怨待遇如何少,工作如何辛苦的就感覺到稀奇。並且喜歡把“另類”人作為自己的對立面,毫無緣由的孤立對方。這是不正常的心態,更是不對的。

你怎麼看待“佛系”教師的日常?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少見的不等於不正常,平常心對待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