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城門很有講究,都擁有獨特含義,那“生、死門”又是哪座?


老北京城門很有講究,都擁有獨特含義,那“生、死門”又是哪座?

啟發我並永遠使我充滿生活樂趣的理想是真、善、美—— 愛因斯坦

北京是一座充滿魅力的城市,這裡曾經見證了封建王朝上百年來的起起伏伏。城門外、宮牆內,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世間百態,老北京都盡收眼底。漫長的變遷之中,陪伴著老北京城的,是悠久的歷史還有無數的城門。

老北京的城門眾多,學問眾多,你知道,其中哪座是"生門",哪座又是"死門"嗎?

北京城門的學問

在北京這個悠久的城市,充滿了無盡的文化底蘊,城內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大有學問,而北京的眾多城門也十分有講究。老北京的城門有"內九外七,皇七禁城四"的說法。這其中的每個字,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含義。

老北京城門很有講究,都擁有獨特含義,那“生、死門”又是哪座?

其中的"內九"指:正陽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前門)、宣武門、崇文門、阜成門、朝陽門、西直門、東直門、德勝門、安定門。

"外七"指: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

"皇七"指: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大明門(大清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

"禁城"指:午門、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

不同的方位、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形象,北京城加起來,大大小小的城門已經達到了27座,實在是令人歎為觀止。對於城門,古代的人也頗為在意,通常情況下,人們都會根據不同的含義來設立生門與死門。偌大的北京城,浩浩蕩蕩的27座門,"生門"與"死門"又分別位於何處呢?

老北京城門很有講究,都擁有獨特含義,那“生、死門”又是哪座?

生門

關於生門,那一定是承載著眾多的寓意和希望,並且,它也是27座城門中最重要的一個,沒錯,它就是位於"內九"的安定門。安定門,顧名思義,就是希望國家安定的意思,在安定門的背後,還隱藏著

安國定邦之意,國家安定、百姓生活平順,這也是安定的終極目標。

自明朝將首都建立在北京以來,每年的夏至,皇帝一行人都會走出安定門到地壇去祭拜地神,作為人間的真命天子,皇帝親自到地壇求神拜佛,為民祈福,希望上天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作為生門,安定門還有一個十分明顯的特徵。那就是在內九的9個門中,只有安定門內部建立的是真武廟,其餘的8個門建立的都是關帝廟,安定門的獨尊地位,從建造的廟宇中便可窺見一斑。

按照老北京人的回憶,安定門還有榮譽的象徵。在古代行軍打仗的時候,如果軍隊大獲全勝,順利凱旋,那一定是通過安定門回到城內。同時,安定門也是一個

軍事重地,在清朝的時候,整個清朝的精銳部隊全部都駐紮在安定門的附近,同時,每次有軍隊的士兵從城外回到城內,安定門也是一個必經之路

老北京城門很有講究,都擁有獨特含義,那“生、死門”又是哪座?

關於安定門,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說法,那就是"安定門運糞車

"。安定門一個如此輝煌的城門,竟然是糞車的出入口?沒錯,事實果真如此。從皇宮之內出發的糞車要出城都要經過安定門,因為當時京城的糞場建設在了地壇的附近,而運送糞最重要的就是行動迅速,因為從安定門出發到達糞場是最快的途徑了,所以久而久之,安定門也成為了糞車的專用門了。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聯軍攻佔北京之後,將兩國的國旗懸掛於安定門上,同時,這個門不允許中國人出入,從這一點我們便可以看出,安定門在人們眼中的重要性

死門

既然安定門是生門,那麼在27座城門之中,死門又是哪一座呢?

大名鼎鼎的死門,正是宣武門。其實,在元朝的時候,宣武門本來叫順城門,它在明朝的時候才因為種種原因改名宣武門。宣武門為什麼會被稱為死門呢?那是因為真的有

死亡的存在。

老北京城門很有講究,都擁有獨特含義,那“生、死門”又是哪座?

因為行刑的刑場就在宣武門的門外,有罪犯要被斬首的時候,他們通常會被帶出宣武門,來到門外的菜市口,在那裡,犯罪的人會被當街斬殺,因此宣武門也就有了死門的稱呼。

明清時期,犯罪的人經過刑部的調查被治罪,之後,囚車會帶著犯人通過宣武門,為了警醒世人,也為了警醒犯人,宣武門的牆上還被刻上了"後悔遲"三個字。通過這三個字,朝廷想要告誡人們遵紀守法,如果經過囚車的運送途經此門再後悔,那就已經太遲了。一經此門,必死無疑。

只是,在宣武門外的菜市口被斬殺的人也並非都是罪犯或者罪大惡極的人,這其中,也有英雄人士,也有為革命犧牲的烈士。文天祥就是一個代表。因為文天祥不願意追隨元朝,元朝的統治者又十分忌憚他,於是決定將他在宣武門外斬首示眾,以此來敲打那些有二心的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是烈士,也是英雄

老北京城門很有講究,都擁有獨特含義,那“生、死門”又是哪座?

"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也在死門外被斬首。因為頑固派的極力阻撓,維新變法只保持了短短的百日,譚嗣同等人也被殘忍殺害。臨死之前的豪邁宣誓,至今讀起來,仍然蕩氣迴腸。譚嗣同是改革的先鋒,是英勇無畏的人,是我們一直

銘記的人。

如此看來,死門並不像我們想象中那般可怕,除了代表死亡,它還隱藏著堅貞不屈、豪邁、無畏、不懼生死的英雄氣節,死門賦予人們的,還有永不回頭的決心。

在北京的37座城門之中,有著死門,有著生門,兩個門的外面有著不一樣的世界。從生門出發、迴歸的人都承載著滿身的榮譽,從死門出去的人也有著令人宰割的命運,一個充滿歡樂,一個永遠見不到新一天的太陽。然而,不論如何,死門與生門交相輝映,它們共同守護著北京城,守護著城內的百姓。

老北京城門很有講究,都擁有獨特含義,那“生、死門”又是哪座?

27座城門,每個城門,都有著自己的故事,生門與死門,歡樂與悲傷,世間之事,亦是如此,或許我們不知道明天的世界怎樣,但我們能做的,就是靜靜地等待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