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秋五霸”演變為“戰國七雄”,中間發生了什麼?

我們都聽說過,歷史上有春秋五霸、戰國七雄。

那麼問題來了:分別是哪五霸、哪七雄?他們為何形成?之後又如何演變?

我們先對整個周朝脈絡進行簡單的梳理: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享國近800年,分為西周、東周兩個階段。

西周:前1046—前771年。周武王滅商建周,實施分封諸侯制度(埋下諸侯紛爭的種子)。歷270餘年,由盛而衰。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平王東遷,定都洛陽,是為東周。歷500餘年,這一時期,周王勢微,一般以春秋、戰國時期來劃分。

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歷290餘年。

戰國時期:前475年-前221年(秦始皇統一),歷250餘年。

東周時期,在歷史舞臺上綻放光芒的不是周王室,而是各諸侯,分別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


從“春秋五霸”演變為“戰國七雄”,中間發生了什麼?


春秋五霸都有誰?

春秋時期,一些較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土地、人口以及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不斷進行兼併戰爭。誰戰勝了,誰就召開諸侯國會盟,建立“霸主”地位。

290多年間,烽煙四起,戰火連天,僅據魯史《春秋》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480餘次。經過連年兼併,諸侯國從春秋初期的140多個,到後面只剩較大的幾個。

《史記》記載的五位霸主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後世認為,稱霸主要標誌是“會盟”諸侯,從這個角度,真正的五霸應該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

五霸如何形成?

齊桓公

公元前685年,齊桓公繼位,任用管仲為相,在政治、經濟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為霸主。

齊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義下,團結其他諸侯,抗擊威脅中原的周邊少數民族,還出兵阻擋北上的南方強國楚,在諸侯國中樹立了威信。

後來,齊桓公召集諸侯國在葵丘會盟,周王室也派人參加,正式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


從“春秋五霸”演變為“戰國七雄”,中間發生了什麼?


宋襄公

齊桓公去世後,宋襄公一心想成為霸主。前639年,宋、齊、楚三國國君相聚在齊國的鹿地。

宋襄公一開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認為自己是這次會議的發起人,同時又認為自己的爵位也比楚、齊國君高,盟主非己莫屬。

但是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公拘押來,然後指揮五百乘大軍浩浩蕩蕩殺奔宋國。最後宋襄公被楚國抓走後又放掉。

但是,宋襄公講信用而以仁義待人,卻使他位列春秋五霸之一,可以說是有名無實。


從“春秋五霸”演變為“戰國七雄”,中間發生了什麼?


晉文公

公元前636年,晉文公即位,他改革政治,發展經濟,整軍經武,取信於民,安定王室,在諸侯中威信很高。

前633年,楚軍包圍宋國都城商丘。次年初,晉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之戰大敗楚軍,成為霸主。

晉文公死後,其子晉襄公繼位,屢次打敗前來攻擊的秦國,坐穩霸主之位。


從“春秋五霸”演變為“戰國七雄”,中間發生了什麼?


秦穆公

晉國稱霸的時候,西部的秦國也強大起來。

秦穆公企圖向東爭霸中原,但敗於晉國,便向西吞併十幾個小國,在函谷關以西一帶稱霸,史稱“稱霸西戎”。


從“春秋五霸”演變為“戰國七雄”,中間發生了什麼?


楚莊王

在齊國稱霸時,楚國因受齊國抑制停止北進,轉而向東吞併了一些小國,國力強盛。

齊國衰落後,楚國便向北擴張與晉國爭霸。公元前598年,楚莊王率軍在邲(今河南鄭州)與晉軍戰,打敗晉軍。

中原各國背晉向楚,楚莊王又成為中原霸主。


從“春秋五霸”演變為“戰國七雄”,中間發生了什麼?


吳越爭霸

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進攻越國,圍困越王勾踐於會稽(今浙江紹興),迫使越國屈服,接著又打敗齊軍。

公元前482年,吳王在黃池(今河南封丘附近)與諸侯會盟,爭得了霸權。

被吳國打敗後,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國力轉弱為強。

前473年越國滅吳,之後乘勢北進,與齊、晉等諸侯會盟于徐(今山東膝縣),成為霸主。

  

從“春秋五霸”演變為“戰國七雄”,中間發生了什麼?


如何演變為戰國七雄?

回顧一下春秋五霸名單:齊、宋、晉、秦、楚。

而戰國七雄為:齊、燕、韓、趙、魏、秦、楚。

我們發現,名單上:宋國不見了,燕國出現;晉國消失,多了韓、趙、魏三國。為何?

前面提到過,宋襄公並非名副其實的霸主,在他死後,宋國更是衰落為小國。而北方燕國,因遠離中原,相對安寧,在燕昭王時期強大起來,進入七雄榜單。

另一方面,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滅掉了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公室。

三家分晉歷史意義重大,被認為是春秋與戰國的分界,司馬光《資治通鑑》的記載就從403年事件開始。


從“春秋五霸”演變為“戰國七雄”,中間發生了什麼?


此外,齊國仍名列榜單,而江山易主,由姜姓改為田姓(大臣篡位)。

再往後,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9年多時間,秦先後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

秦始皇建立秦朝,統一中國。


| 圖自網絡,侵刪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