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啃指甲”的孩子,長大會變成什麼樣?醫生:難逃這兩種結局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新生兒就如同一張白紙,起初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需要慢慢學習,更需要父母小心翼翼地在上面“作畫”。

不過,成長過程中,受心理壓力以及外界環境的負面影響,孩子難免會形成一些壞習慣。若是父母不能用正確的方法及時糾正,很可能會影響到孩子健全人格的建立。

其中“啃指甲”,就是很多孩子常見的一種壞習慣,也讓眾多老父親老母親困擾不已。

啃指甲不是病,但有時就像強迫症一樣,孩子不啃幾下就渾身不舒服,尤其在緊張或無聊時更嚴重。

這樣的孩子平時基本上就沒用過指甲刀,全靠自己一張嘴,只要指甲稍微長出來一點,就馬上啃掉,不留下一絲一毫。

從小“啃指甲”的孩子,長大會變成什麼樣?醫生:難逃這兩種結局

時間長了,指甲都快變形了,影響美觀不說,還應該注意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傷害。

從小“啃指甲”的孩子,長大會變成什麼樣?醫生:難逃這兩種結局



案例

小米家的孩子從小就特別愛啃指甲,剛開始她也沒太在意,想著喜歡啃就隨他去吧,也不是什麼大毛病。

可過了一段時間,她發現孩子“啃指甲”有點停不下來了,不管寫作業還是睡覺,總在不停地啃,有時啃得血淋淋的也不嫌疼。

小米這才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便開始針對性地教育孩子,只要一“啃指甲”就打手。

剛開始效果還挺明顯的,可持續沒多久小米才發現,其實情況並沒有得到好轉,只不過孩子由以前的光明正大“啃指甲”,改為在背地裡偷偷啃了。

從小“啃指甲”的孩子,長大會變成什麼樣?醫生:難逃這兩種結局

看著孩子如此,小米又心疼又頭疼,最後實在無奈,只好帶孩子去諮詢心理醫生。

經醫生判斷,小米家孩子患有輕度抑鬱症,可能是小時候受了某些刺激,形成了“啃指甲”的習慣。那時還屬於生理上的喜好行為,只要引導得當就可以徹底治療,但現在孩子大了,持續時間太久,已經產生心理問題,就不是一時半會能改變的了。

從小“啃指甲”的孩子,長大會變成什麼樣?醫生:難逃這兩種結局



分析

事實上,一般有這種怪癖的孩子都或多或少存在抑鬱、社交恐懼等負面心理問題,若是家長能及早發現,並針對性治療,基本都可以恢復。

而目前來看,小米的孩子由於耽誤太久,後續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慢慢改正了。

那麼,從小“啃指甲”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呢?醫生坦言,這類孩子長大後難逃下面這兩種結局:

  1. 生理上:由於手指殘留著很多細菌,啃指甲又是一種無意識行為,免疫力低的孩子很容易因此生病。
  2. 心理上:長期啃指甲,容易變得脆弱、焦慮,誘發心理疾病。
從小“啃指甲”的孩子,長大會變成什麼樣?醫生:難逃這兩種結局


從小“啃指甲”的孩子,長大會變成什麼樣?醫生:難逃這兩種結局



家長應該如何解決孩子“啃指甲”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家長的處理有兩種。要麼用盡方法覺得孩子沒救了,乾脆放任自流;要麼看到孩子啃指甲就嚴厲制止,甚至採用暴力,意圖使孩子長記性。

事實上,這兩種做法均不妥當,放任就等於讓孩子自生自滅,嚴厲制止則會讓情況愈加糟糕。

1)瞭解行為背後的根源——冷處理

“冷處理”是相對“熱處理”而言的,家長要明確,孩子所有行為都是內心需求的外在表現。

孩子“啃指甲”,並不是為了挑戰家長的權威,一般都會存在客觀原因。可能是心裡比較緊張、害怕,也可能是身體缺乏某些微量元素。

從小“啃指甲”的孩子,長大會變成什麼樣?醫生:難逃這兩種結局

家長切不可上來就進行批評教育,要先跟孩子溝通,查明具體原因,才好對應解決。

如果孩子不願說,也要尊重他的想法,日常生活中多觀察,看看孩子喜歡在什麼情況下啃指甲,心中自然有數。

否則,便會產生心理上的“諷刺性反彈”,越訓斥孩子不能啃指甲,孩子私下裡啃得越厲害。

2)關注安撫——熱處理

發現孩子啃手指,一定不要採取過激行為,否則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緊張、無所適從,導致產生心理障礙。

如果是因為緊張,家長則要進行適當安撫,幫孩子緩解情緒。比如看見陌生人就低下頭拽衣角,然後下意識把手放進嘴裡,這種情況還是可以慢慢改善的。

從小“啃指甲”的孩子,長大會變成什麼樣?醫生:難逃這兩種結局

但如果孩子不分場合地“啃指甲”,就要考慮是否是心理障礙了,要及時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3)轉移注意力

找清楚原因後,家長要多抽出時間陪孩子,其實孩子啃指甲就跟成人吸菸一樣是有癮的。

但只要通過陪伴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在不知不覺間忘記需要“啃指甲”這件事,堅持一段時間慢慢就改掉了。

如果以上這些間接的治療方法都沒用,就要找專業的心理醫生干預了。

另外,以上說的都是長期行為,類似於新生兒喜歡吃腳、吃手這種習慣,就屬於口欲期的階段性行為,不必風聲鶴唳,隨孩子長大會逐漸消失。

二胎奶爸一枚,擅長兒童心理和教育領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兒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