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的三個實用智慧,助你走出危機狀態

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虛度時間,而是從中有所獲得、有所感悟、有所利用。

第一篇在頭條的發文就是讀《德川家康》後對其忍耐精神的書摘和感悟。很長時間沒有深入去讀大部頭的小說了,趁著疫情,居家工作和隔離的這段時間,能讓自己沉下心來,細細品讀,發現這部小說中,有許多實用的智慧,可以供我們借鑑。

尤其撼動我的是,德川家康在自己家族敗落之際淪為人質後,通過自己和族人的積累與付出,一步步爬出困境、走向繁盛的那段講述。

在人生中,每個人都會經歷困難的時候,那時我們會覺得生活特別難,猶如深陷泥潭,苦苦掙扎,希望脫身,殊不知,越害怕越使勁越失控,這時,我們就需要更多的理性思考,運用智慧去指導我們的行為,讓我們從心智上、能力上走出危機狀態,擺脫困局。


《德川家康》的三個實用智慧,助你走出危機狀態

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13本裝

“隱忍”是最好的盾牌

“從今往後,不論什麼人,都得學會隱忍,世上再也沒有比隱忍更好的盾牌了。你明白嗎?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忍的。能忍人之不能忍者,將來方能成大器。”——第4卷,第77頁

這是德川家康向他的家臣傳遞輔佐他長子的智慧,他希望自己的長子牢記恩情,善待百姓和家臣,要忍耐不要放縱自己的心性,但最後他的長子並沒有吸收父親的智慧,放縱心性導致了自己的殞滅。德川家康的忍耐是常人無法企及的,從6歲時他就踏上了人質的生涯,不能與親人相聚,還受盡嘲諷、冷落、甚至生命威脅,但他靠著強大的“隱忍”心智,慢慢長大,學習技能和智慧,謹慎度日,在他看來“悲慘不能變成魯莽的怒火,而應深深地埋藏於內心”,只有這樣,才能構築自身的防衛,讓自己度過舉步維艱的青春時光。而正是這段時光的積累讓他在日後的大小戰役、家族發展、維繫家國中屢戰屢勝。

在我們遭遇危機時,通常因為擔憂、恐懼,導致慌亂,甚至氣憤,總是首先向外尋找原因和理由,比如社會經濟下行、又比如這個公司的氛圍環境不適合我,等等。安靜下來後,向內看看自己,就會意識到或許是自己沒有調整好而後悔不迭。

解鈴還需繫鈴人,危機的解決最終所能依靠的也只有自己,為何導致危機或捲入危機,也只有自己知道,那也就只有默默忍耐,承受應有的後果,不要四處埋怨、更不要暴跳如雷四處開火放任壞情緒發展,想清楚解決方案,並努力付出實踐,走出危機也是指日可待,甚至還能積累經驗,避免再次掉入同一個陷阱。

有位閨蜜,此前投資高風險高收益的p2p,前段時間平臺暴雷,損失了大部分積蓄,她沒有抱怨沒有發怒,也沒有因為缺錢而四處借貸,只是默默承受了一年不添新衣,非必要不外出就餐的簡單生活,甚至有兩個月自己利用晚上時間到家附近的咖啡廳打工,做與白天光鮮的白領工作差別甚大的服務生,還自己學習養成了長線投資,不靠短期收益的理念。暫時的忍耐和默默付出,換回了月入5w+的生活,她說仍感激那幾個月的艱苦生活,“上天給我派了個危機,卻讓我更加蒸蒸日上”。

隱忍,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修行,或許你看不到它近在眼前的切實收益,但卻能終身受益。


《德川家康》的三個實用智慧,助你走出危機狀態

注重積累:時刻做好準備

我們從小就常說“時刻準備著”,簡單的五個字,卻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危機來臨,如何做到時刻準備著?通過積累,積累是走出危機的必要條件,積累可以讓人坦然面對已知的困難,也可以讓人有底氣迎接未知的挑戰。

“因為家康的節儉,岡崎和濱松倉廩充實。沒有山珍海味的飯食,咀起來更回味無窮,每一顆米粒裡都蘊藏著悠長美味。其實,人生和戰鬥都是如此。”——第3卷,第89頁

在那個血雨腥風的戰爭年代,要贏得戰爭就要有充足的倉廩補給,想想當年諸葛亮六出祁山,最擔憂的莫過於糧食和補給問題。德川家康也教導自己的兒子,要善待家臣和百姓,要對艱苦有著敬畏之心,他也身體力行,吃飯時總是白米中夾著三成麥子,要耐性和勤儉都要在家臣、百姓之上,才能讓人臣服。這樣,在客觀條件和人心所向上,才能時刻為戰爭做好準備,建立後盾。

人生,如同一個人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能勝券在握的人,都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應當相信1萬小時定律並非虛妄之談,羅馬並非一日建成,水滴石穿也並非古老傳說。

通過日積月累的鍛鍊,可以打造堅實、美好的肉體;通過每日的職場訓練,可以讓我的大腦養成將事項按緊急程度、重要程度分類的象限思考模式,讓我的工作時間安排更井井有條;通過閱讀,每本書,每個觀點,都能成為心靈走向遠方的一小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此前,和一位做自媒體的姐姐聊天,她從2年前開始做公眾號,寫了200多篇文章後終有一篇成為爆款,而那些一直跟她說要創建公眾號的姐妹都停留在了5-8篇文章的水平上。也就是開始的200篇成就了她的基礎閱讀量,她所從事的旅遊業由於疫情的影響,只能給員工開1750的最低工資,但她一點都不焦慮,因為她已是一個成熟的個人自媒體,靠文章轉載和廣告收入至少每月收入3萬+,通過這次危機,她看到了未來旅遊的一些熱點,並作出了方案,待疫情過去,她便可以在自己的公眾號是開始推廣。

積累,讓她坦然面對危機,也帶她走向更廣闊的戰場。


《德川家康》的三個實用智慧,助你走出危機狀態

適時而動,順勢而起

自古,孫子云:“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就是要依靠於形勢。說得具體些就是“時機”。

“駿府之龍已抵達尾張,清洲之虎則一直壓抑著昂揚的鬥志,等待時機成熟的那一刻。猛虎居平陽,無法挑戰藏於雲間的飛龍,只等待飛龍降落地上後,猛虎便可騰躍而起。”——第2卷,第215頁

一代名將織田信長起於對戰勢的敏銳洞察,就是要在可以“逮到”飛龍的時候才出擊,而非狂撲亂打;武田氏逆民意頻繁發起戰爭,德川家康卻休養生息,在武田氏民憤高漲時,一舉將其殲滅。

前期的積累,就是為了成全時機到來之時的一擊即中。

好友開設的藝術美學工作室,在疫情期間遭遇重創,人們沒法出門,孩子沒法上學,自然也沒有生源,房租成本仍要支出,收入遙遙無期。後來她決定不能等待疫情結束,而是要自救,趁著線上開會,線上拜訪,線上講課大熱,把一直想做的線上課程打造起來,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在疫情持續延長居家的時候,上線美術教育課程,提升和豐富了工作室藝術教育的業務模式。

站在風口浪尖,順勢而起,也就是把握住了自己未來的方向。


《德川家康》的三個實用智慧,助你走出危機狀態

從“走出危機狀態”的一個視角,《德川家康》給我我們提供了很實用的智慧方案:

隱忍痛苦和艱辛,通過積累完成條件建設,看準時機,順勢而發力。



大家好!我是 ,生活時時、處處皆修行。一個人,馳騁職場,也要認真生活,喜歡讀書、旅遊、攝影,愛好鑽研文藝。願意與大家分享修行路上的點滴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