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我們的思考是不是越來越少啦?

一隻小杏仁


不是 不是 不是

科技的發展就是人類思考的結果 並且發展的越快就說明思考的越多

我知道有些人可能會說未來的世界都是ai的世界 人類不需要像現在這麼辛苦了 會有機器人代我們種地 洗衣 蓋樓 開車 做飯... 衣食住行都不需要我們去做 更甚至我們想象不到的都有可能替我們去做 結果 我們再不用思考 可以高枕無憂 時時享樂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人類創造ai的目的不是為了偷懶 逃避各種的麻煩 而是讓它們去幫助我們做我們已知的 繁瑣的 無謂的工作 而我們人類會思考更多未知的東西 研究更多更適宜人類的問題 創造更多無法想象的未來

所以科技再發展 人類再進步 思考的思想永遠不會停歇








缺根賢


作為一個也很喜歡古代文化的理工科知識分子,淺淺分辨一下中西文化這種差異,感覺咱自己的古代文明更注重經驗積累與直覺體驗,西方文明的不同在於對細節的精確量化,錙銖必較。古代文明有很好的物理模型(譬如最近在看中醫,什麼陰陽五行五運六氣),採用分類類比的方法將未知事物與已知事物一一對應,唯象地解釋世界。而西方文明將一切都顆粒化,統統變為數學模型(最典型的應用莫過於計算機只能處理二進制數值,因此一切現實事物其實都近似成可處理的數學算式),最終用前後兩端的數學來分別解釋物理現象。可以說物理是我們直觀感受到的,數學是一個抽象的域,而通過數學來分析問題顯然有邏輯可循,簡化了思考難度。

所以西方科技發展的真是越來越快…更重要的是,以數學作為基礎更進一步可以發揮群體智慧的力量,因為數字之間的銜接不像概念具有模糊性和多義性,因此不會出錯。因此智慧總量就像儲存在硬盤裡一樣不斷增多。這並不是我們不思考,而是用前人思考的成果來縮短我們思考的距離。模塊化與疊加性,大概就是西方科技的優勢吧。

漫開談了。最後想起兩點,一是西方文明不如中國古代文明的地方在哪兒,我覺得是整體的大局觀,這點如果懂點圍棋就很好理解。第二是題主所說的人類會不會越來越懶,想必不會,那次聽講座時說到,機器人不會統治人類,只會是百分之一的人統治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科技的迭代速度越來越快,永遠會有聰明的領路的人,而這種智慧的貧富差距也會越來越大,可能大部分人變懶是因為一小部分的聰明人更聰明瞭。想來老子說的無為,或許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沉默的店小二


隨著科技的發達,大數據時代,5G時代,智慧城市,人類獲得資訊的方式會越來越快,但不代表我們不用去思考,就直接現成的。對新生的事物,新的發明新的現象,都是要我們不斷思考上的得到的。毛主席說過落後就會捱打,做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更加應該有擔當,不僅要思考,還要學習,不然你這遲早會社會淘汰。當然通過科技獲得新知識是也是一種的方式,但是我要能夠分辨是非,認清真相,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好的東西,我們要加以運用,如果是不好東西,堅決不用!


中山市大隊長


您好!

科技的發展與人類的思考是相輔相承的。脫離了人類思考的科技只會是一堆代碼加軀殼,而違背科技發展的思考終究也不會推進社會的發展。筆者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第一,科技帶來便捷,但便捷不會削弱思考。

從古至今,科技的發展從未停止腳步,而科技帶來的生活便利,讓我們把同樣的時間和思考的精力花在了更有價值的事情上。比如高鐵帶來的城市交通的便利,讓城際的經濟往來更加密切,人們就有更多精力放在“發展”上,而不是停留在“走出去”的困境上。又比如移動互聯網帶來的隨時信息交流的便利,減少了信息獲取的時間成本,讓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去研發新的技術。

第二,科技提升生活品質,而高品質的生活促使人們更多的思考。

一個擁有科技的社會與一個沒有科技的社會相比,人們思考的重心是不同的。當科技帶來生活品質的提升,人們思考的重心便放在了更長遠的社會發展上——從而有了社會公益、各行業協會、各類非營利性組織。他們都是為了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完善,讓這個時代變得更好。而這漫長的發展之路上,都離不開人們更高層次的思維碰撞。

第三,科技或許帶來負面的東西,但帶不來懶惰,帶不走思考。

手機越來越像人們的第二大腦,幫助我們儲存著大量的信息——人脈資源、社會資源、網絡資源等等。但手機也漸漸讓親密的關係變得不如從前,讓近在咫尺的情感變得像遠在天邊。這當然不是科技發展的本意,想要改變科技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更離不開人類勤奮的思考。思考如何更加有價值地利用科技,思考如何讓每一次新的科技革命都造福全人類。

總而言之,科技的發展與人類的思考是並肩同行的。科技無法代替我們的思考,我們的思考,也永遠朝著未來的科技。

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職由職在


確實如你所言,各種信息的獲得更便捷也更龐雜。但我認為思考不會減少,反而更便於我們思考。

傳統時代,人們獲取知識大量需要記憶。還需要藉助實物書籍、檔案等。由於受時空限制,獲取信息也要花掉很多精力。

所以信息時代,上述這些都省了不少力,效率更高了,來源更豐富全面,就可以騰出大量時間和腦力進行思考。

未來,應該會兩極分化,一般的應用學科,通過人工智能會更基礎化、弱智化;而高端科研和哲學藝術會迎來大力發展。

因為到那時候人類除了思考,可能沒事可幹了!


朱白8848


當今時代,日新月異的人工智能發展,總為人類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因為當今的數碼科技大爆炸時代,在為人們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之時,也改變了我們人類的生活習慣和溝通方式,

對於長時間面對電腦和手機屏幕正在威脅著我們的健康,我們無法杜絕,因為電子產品除了會發出藍光,阻止人體褪黑激素的分泌、影響深度睡眠品質之外,還會讓我們的注意力很難集中。事實表明,現代科技的發展已經嚴重的影響了人身的健康,不僅表現在記憶下降,視力的降低,更重要的是造成了身體免疫能力的下降,不能抵擋病毒的侵蝕,各種疾病的出現,同時,科技的發展讓數碼科技大量分散了學生們的注意力,就此看來新科技更容易令人分心,工作能力下降,動手的能力降低,這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因此,我們建議對孩子控制和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提倡鼓勵使用手寫文字和紙質讀物,儘可能的減少對人類的傷害,希望我的淺見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你我一個眼神的距離


首先你的擔憂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獲取答案的方式越來越方便了,動動手指,甚至是動動嘴就可以獲取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但是這樣的便利也造成了很多的問題,那就是人們的思考越來越依賴機器與人工智能給我們整理的答案,不經過大腦的思考,人類的大腦也會漸漸退化。這不免讓人很是擔憂。

但是換個角度想一想,人工智能返回給我們的信息,也是人類文明的所有結晶,你仔細想想你百度出來的答案是誰寫給你的?

就像我現在回答你這個問題一樣,你在電腦或者手機那頭提出了這個問題,系統會推薦給我這類的相關領域的人進行回答。

其實本質上所有的回答還是人類自己生產的,在這個誰都是自媒體的時代,你消費了別人生產的內容同樣的你也會給別人生產出內容,這些原創的帶有想法的內容是機器人工智能無法生產出來的。

百度谷歌這些人工智能搜索引擎所扮演的角色也只是把人類生產出來的內容進行某些規則上的整理,在返回給需要這些內容的人。

綜上所述,其實我們每天也都在思考,我是個樂觀派,對於科技的發展是否會將我們人類取代我覺得還是持一個樂觀的態度。人之所以是高等動物是因為人類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特點,這是哪個人工智能都無法替代的。

所以題主大可放心,你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


猿猿嘚不嘚


在享受科技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人類同樣也要承受科技所引發的種種副作用。用電腦傳遞信件固然快,但它卻會時常的彈出一些“黑客”、“色情”等不健康的東西,這些不利的東西都會嚴重的威脅人類的身心健康。


快樂智庫


科技發展越快,證明我們要學的東西越來越多。以前想了半天,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現在分分秒秒迎刃而解。只能讓我們走的更快更遠。以前毛主席說:三天不看書趕不上劉少奇。學術是無邊際的。


張德娟7


同感同感,翻譯英文拍照掃描就能出來譯文,再也不用一個個去查,要打字可以語音轉文字,捫心自問已經有多久沒提筆寫字了?自從出了學校真的愈發懶於思考了,就像再也沒有純真的校園愛情了,可能科學的快速發展就是需要快,一位90後的大叔沉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