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起源於何時何地?

洪浩仁慈


中國文明起源在哪裡?好大的題目。目前中國考古界正急著找夏朝,但至今還沒找到,被認為最有可能的“二里頭”遺址,也存在諸多的爭議,最重要的,是沒有發現文字。作為一個“民科”,本人嘗試猜想一下(當然這也不是我自己的結論,網絡資料整理集合而已):世界人種同源,文明同源,中國文明來自古蘇美爾文明,我們是它最完美最全面也是最忠實的繼承者。


蘇美爾文明源自哪裡?這個並沒有考古證據,似乎在兩河流域突然出現,再被閃米特人(白種人)所滅。蘇美爾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人類文明,距今約7000年。


1、人類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突然出現,蘇美爾的遺址距今7000年,前面肯定有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也就是說,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原始聚居多年甚至千年之後,逐漸發展起了蘇美爾文明。


2、蘇美爾人來自哪裡?分子人類學已經揭示了人類同一起源,我們每個人身上的線粒體DNA,都可以追溯到東非大裂谷一個300萬年前的叫“露西”的女人身上,現代人(智人)的出現,是在25萬~4萬年前,而已知的人類文明史,還不到萬年,這樣就可以有一個合理的猜想了:東非大裂谷在現在的埃塞俄比亞,智人經過長期進化之後,演變成不同的種族,開始走出東非,第一站來到兩河流域,因為兩河距離東非更近,人類逐水而居,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是兩河。再經過千年之久的演化,創建了蘇美爾文明。


3、關於進化。很多人對進化理解為一種必然,其實錯了,進化只是一種偶然,也就是某一物種在傳承的過程中,產生基因突變,變成了另一個亞種。理解了這一點,就不會問出現在的猴子怎麼沒變成人這樣的問題了,而且這種突變,動輒萬年之久的。


4、蘇美爾文明(黑頭髮黃種人)最後被蠻族(閃米特人,白種人的祖先)所滅,閃米特人繼承和融合了蘇美爾文明,創建巴比倫文明,往後發展出古希臘文明。部分蘇美爾人含恨離開兩河流域,一隻向西來到尼羅河流域,創建古埃及文明,一隻路向東,到印度河創建了古印度的哈拉帕文明。印度次大陸也是四戰之地,三哥的歷史就是一部征服史,所以蘇美爾人再次東遷,經過東南亞來到今四川三星堆,三星堆的文物相當震撼,不僅先進千年,而且和中原文化格格不入(所以猜想東遷的蘇美爾人是皇族)。蘇美爾人繼續向東,到今湖北的石家河,石家河出土的文物明顯是三星堆的山寨版。於是,蘇美爾人同當地土著融合,建立商朝,發展出唯一延續至今的華夏文明。世界文明同源,有清晰和合理的傳承路徑,蘇美爾文明,就是全世界的文化養母。


5、關於遷徙。有人認為在遠古時代這不可能,不要低估古人的能力,蘇美爾遺址已經出土了馬車,重物遷徙已經有了可能,再說了,人類同一個祖先,幾萬年前都已經走遍世界了,而且這種遷徙,不是一個月兩個月的時間維度,動輒成百上千年。

6、文字也是演變的,今天有幾個人認識甲骨文?蘇美爾創造了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也是目前唯一的象形文字,從此演變過來完全是可能的,還有,有研究表明白種人的字母文字,也是從楔形文字上演變過來的。所以甚至可以認為:世界人種同源,文明同源,文字也同源!



7、人類擁有同一個神話祖先,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若是文明多地起源,這巧合未免太大了點。中國的“安登”“女媧”,猶太(西方)的“亞當”“夏娃”,阿拉伯和印度的“阿耽”“好娃”,而最早文明的蘇美爾人的造物神是“enki(恩基)”“ninmah(寧瑪)”。還有,神奇的“大洪水”和“世界樹”(聖經中叫“生命樹”),全世界各地神話中,都出現了共同面對大洪水的記憶,以及關於世界樹的描述。

8、神奇的北緯30度,幾大古文明的貫穿線。


9、不要用現在的埃及人,兩河流域人去看遠古時代,兩河流域本來就是四戰之地,種族和國家風車一樣,不知被輪換征服了多少次,古埃及和古印度也一樣,現在的埃及人、中東人和印度人,跟遠古的蘇美爾人沒半毛錢關係。就象我們跟“北京人”“元媒人”沒半點關係一樣。埃及政府禁止發佈古法老的基因測序,中國考古對三星堆的淡化處理,說白了道理一樣,因為衝擊太大。也許等我們這一代死光了,我們的後人能正確看待歷史了,才會真相大白。


10、人類人種同源,這已經被分子生物學證實,文明和文字同源,只是個猜想,還需要更多的考古驗證。咱中國始終沒找到夏朝,不妨把思維轉換一下,如果中國文明是蘇美爾文明的完美繼承者,《山海經》裡的諸多記載迎刃而解,不是神話而是歷史了!


泥人171753399


陝原以西的廣大區域統稱為陝西,(包括陝甘寧青新川北等部分地區)因此在遠古時期所發生的文明都是陝西的區域文化文明的標誌。因為陝西之名是中國最早的區域地理之名。(周公治陝東,召公治陝西)包括中國之名也是陝西區域人起的名字。因為其它地區還沒有形成最早的名字。

華夏,華指華山,華山腳下元郡廟泉護村遺址陶器上繪有玫瑰花,玫瑰花即仰韶文化先民的圖騰。先民自稱華,稱山為華山。

夏,指陝西。《史記•吳泰伯世家》“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

戰國《睡虎地秦簡》“臣邦人不安其主長而欲去夏者',勿許”。

《說文解字》夏,中國之人也。朱駿聲“就全地而言,中國在西北一小隅”。

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中國西部地區稱為夏,夏有雅正大等義。宗周詩篇稱雅詩,秦風詩篇稱夏聲,夏聲就是雅詩。東方齊魯衛等大國諸侯本是從西方遷來,所以稱東夏,東西合稱諸夏”。

周人自稱華夏,華夏本指周人周地。周滅商通過分封和禮樂宗法等文化的推行,使東方華夏化,華夏也就指代中國和中國人。黃帝部落誕生在陝西並非河南。郭沫若先生說:“傳說最早的是炎帝,號神農氏。據說炎帝生於姜水,姜水在今陝西岐山東,是渭河的一條支流。”(《中國史稿》上冊,第108頁) 翦伯贊先生說:“在陝西一帶有姬姓黃帝與姜姓炎帝部落,他們之間世代通婚。”(《中國史綱要》上,第10頁) 白壽彝先生說:“相傳,在遙遠的年代裡,黃河流域有兩個著名部落。一個部落是姬姓,它的首領是黃帝;一個部落是姜姓,它的首領是炎帝。這是兩個近親部落,它們結成了部落聯盟。它們活動的地區,其初是在陝西渭河流域,後來沿著黃河兩岸向東發展,達到今山西省、河南省、河北省一帶。”(《中國通史綱要》,第47頁)

歷史上的陝甘秦地,地處黃土高原腹地,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在中華大地上只要你是黃皮膚、黑頭髮、黑眼睛、不管你是什麼民族,你的祖宗們都是來源黃土高原。向各地發展蔓延,陸續建立了各種大大小小的各部落、部族、方國、城邦部落。到了黃帝時代帶領他的部落開發征服荒蠻的東部區域,華夏文明以陝甘由西向東進化開發為主線,不斷的向東部荒蠻延伸開發直至航海時代的發現。炎帝部落延渭水向黃河中下游發展開鑿征服,黃帝部落從黃土高原西部向東開墾發展。若干年之後虞部落形成,以後又有夏部落形成氣候。這就是華夏民族融合發展的最早的起源。每一次征服就是一次社會進步。發原於渭水源頭的炎帝部落沿著渭水逐步向渭河下游東出潼關,開創了先進的農耕技術沿渭河流域進入黃河中下游,華夏民族進入農耕時代文明。第二次征服。黃帝從黃土高原西部向東開墾征服,直至沿海。並將炎帝部落蚩尤部落三大部落容為一體,初步形成華夏民族的統一體。第三次征服是商朝的西伯侯姬昌對落後的商紂王的征服。並建立了以、禮、樂、詩、祭、周易等先進的社會進步文明,任命分封一百多諸侯國,這是奴隸社會第一次形成統一邦國。(之前為部落,之後為邦國)。第四次征服秦始皇帝征服腐朽的東方六國。他稱自己統一的國家為中華。嚴格的說華夏民族形成的過程就由西向東部不斷融合的過程。


白石61


謝謝題主的提問。中華文明起源於何時何地?誠言,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因為即使在國內學術界,目前也尚無統一而明確的定論。關於中華文明的起源,有人說是西亞,也有人說是埃及,還有人說是歐美。由於這些言論並不是本話題討論的重點,在此不予置評。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關於中華文明起源於“何時”。

先亮明答案,中華文明起源於至少約5300年前(甚至更早,有待進一步考古發現證實)。

儘管中華文明起源於何地尚有爭議,但經過幾十年的爭論,學術界已經普遍達成了“中華文明屬於多元一體文明體系”的共識。即以中原文明為“花蕊”,周邊多個文明為“花瓣”的多元化一體式文明形態。

中華文明起源於至少約5300年前,已經有諸多令國內外學術界比較信服的考古發現可以證明。這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浙江餘杭的良渚遺址、鄭州西山古城遺址、安徽凌家灘遺址、內蒙古興隆溝遺址等等。這些遺址距今都超過了5300年。

接下來回答第二個問題,關於中華文明起源於“何地”。

剛才提到了,中華文明屬於多元一體文明。從截至目前的考古發現和權威研究成果看,中華文明主要起源於以下幾個區域:

一是以燕山南北、古長城地帶為中心的北方;

二是以山東為中心的東方;

三是以關中、晉南、豫西為中心的中原;

四是以環太湖為中心的東南部;

五是以環洞庭湖與四川盆地為中心的西南部;

六是以鄱陽湖至珠江三角洲一線為中軸的南方。

以上個人觀點難免膚淺偏頗,歡迎各位留言發表您的觀點。原創和碼字不易,若有所啟發敬請點贊或轉發。我是漫步世界遺產,喜歡獨立思考,遠離人云亦云,專注文化領域,探究傳統文化,每日分享美文美圖。斧正更多拙作,歡迎點擊右上角添加關注。謝謝。








漫步世界遺產


中華文明的起源,自應該是從文字記載開始算起。

五帝的記載是在公元前26世紀至21世紀。

作為人類的始祖和三皇五帝之一的伏羲,由於是他始制文字,首作八卦,所以應該成為萬世文明之祖,也是中華文明的起源。

相傳,伏羲,風姓,燧人氏之子。是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也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藥的鼻祖。

傳說中伏羲和其妹女媧在宇宙初闢之時,兄妹二人在崑崙山中結為夫妻,繁衍了人類。女媧摶黃土造人,於是才有了人類。所以都說,人是泥捏的,是泥人。(你可以試一下,洗澡時搓的再淨,稍停又會搓下來灰的…’

女媧造人後,又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支撐天的四極,殺黑龍拯救了中原,積蘆灰止住了氾濫的洪水,消滅了兇禽猛獸,使人民得以安居。(以上據《淮南子》、《太平御覽》、《繹史》等記載)。

伏羲也未曾閒著,相傳他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牧,觀察天地間的變化,比如:天上的雲彩,下雪下雨,雷鳴電閃,地上的飛鳥走獸,根據天地間陰陽變化之理,創造了八卦。

伏羲的陵墓在河南淮陽,有太昊陵,每年的農曆三月十八日為伏羲生日,當地均要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中華文明起源何時何地?起源中國本土,世界人種都起源於8500萬年的東亞樹猿,因為環境的變化,氣候極度的寒冷,樹木退去形成了草原,使在樹上作息的樹猿,不得不下在地上來,使一部分樹猿向外部遷移,還有一部分樹猿在中華大地繁衍生息,自進化成本土智人`直立人,等好多種遠古人類,這些證據中國都有,也包括世界上的語言,都是在東夷九黎古語上發展的,這說明中國是人類的發源,東夷人來自長江上游,然後順江直下,再向北遷移到河北南部,山東是東夷人大本營總部,轄區有河北南部 河南東部 山東 安徽 江蘇 上海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在炎黃把中國劃成五部`五帝,還有一個閒帝就是玉帝,其中五帝有炎帝為火帝`黃帝為金帝`漠北漠南為水帝`中間為土帝`還有閒玉帝(閒玉大翻身為上帝,木部是玉帝`黃帝的親妹子上任的,她的名字叫洋媚,要不然咋有"揚眉吐氣"這一詞呢?她是木部的新上任首相,起名為洋相,是楊戩的親孃;其他部落都有帝,為啥(是she的縮寫音節指她,呵是阿夷的縮寫音節,shα啥,是部落聯盟產生的新詞單字音節)把東夷九黎改成木部?又為啥讓一位女士上任當首領,作為木部的木部的首相?關鍵還是對東夷九黎男人不放心,女士洋媚就是黃帝布的一枚棋子,來監督東夷人的一舉一動,要不然中國咋有洋相這一詞呢?話話不會落空,這就是中國的文化傳承。炎帝姓姜,上臺為炎姜(岩漿`演講),黃帝姓姬,黃帝`炎帝在一起稱姬`姜(即將),即將拉開向世界擴散中華文明之火的大幕,幕`暮說明什麼?中國的文字歷史是載體`語言是傳承。這說明中國的部落幕聊們,向暮進行文明傳播了,暮指的西方。把東方交於黃帝,讓黃帝與妹妹洋相共同管理華夏大地。在劃五部時,把原屬於東夷九黎的湖南 湖北`江西劃歸了火部,同時劃於火部的還有乃蠻的舊轄區。黃帝規定各本部的人,不能與本部的人自相結合,這樣易生產智障兒童,這事中國人都忘了嗎?以夷人為本的語音準則,"以人為本(夷人為本)的原則"這個幾千年的華夏傳承詞訓,大家都忘記了嗎?這說明中文是在東夷九黎古語上發展演變的新語。國人還爭什麼爭?這是不爭的事實。有676單字音節為證,有東夷九黎的古詞語音為證。根據演變形成的漢語和東夷九黎上古語,都能破解世界上任何國家的`多音節的組成詞的原義來。這就是華夏文明之火的傳奇。在這裡可以確定的sure(說),西方的拉丁字母,就是上古中國的石刻`甲刻`陶刻`骨刻文字,謝謝閱讀者也!


解開歷史謎團


伏羲生有聖德,人民感戴,推之為君。

以木德王天下,以風為姓。建都於宛丘,今河南府陳州是也。

帝居位,上合天心,下合人望。共工、柏皇、朱襄、昊英等諸文武大臣,各秉賢能,分理宇內,而政大治,教民作網罟,捕魚蝦,以瞻民用。

又教民養馬、牛、羊、雞、犬、豕六畜,以充庖廚,且以為犧牲、享神祗之用。上古之民,臥則口去口去,起則籲籲,飢則求食,飽則棄之,與禽獸無異。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知有愛而不知有禮。

帝始制嫁娶之法,凡欲娶人女,先正姓氏,遣媒妁,說合議定,然後以儷皮為禮。儷皮者,雙獸皮也。古者衣服用皮,故用之以合配偶。而民始知有父子、男女有別,而不相瀆。

時帝治極盛,文明將起,聚天地之精華,於河中生出一件物事來。其物龍首馬身,而龍鱗,高八尺五寸,形類駱駝,左右有翼,波中踏水,如履平地。背負圖點,其文後一六,前二七,左三八,右四九,中五十,出於孟津河中。

百姓看明,飛報入朝。伏羲聞報,即命駕至河邊觀看。果見其物踏水不沒,乃嘆曰:「此文明之始也。」



命抬石案至前,同群臣拜禮訖,遂將其背上圖點,用火孚炭畫於石上,再取竹木之板,畫於板上。


國寶會說話


新鄭和陝西故里之爭這個就是利益之爭,我是河南人,不偏不向的說,只要有炎黃子孫的地方都可以祭拜皇帝,新鄭說黃帝出生在新鄭,那本書或者地方誌有記載?陝西說黃帝葬在山西,就憑一個土堆就能證明裡邊埋的是黃帝?做dna鑑定沒?兩個地方都是靠黃帝給他們帶來旅遊收入。再說了,作為炎黃子孫,都可以祭拜的,山東也可以,河北也可以,這個不是某個地方的專利。


秋色美景5


①中華文明的形態。

提問者對近幾十年的歷史研究成果肯定沒看。這早就成為了全世界漢學家的共識,中華文明是“多元一體文明”,具有多個起源,匯聚而成,也就是所謂花朵狀、由花瓣和花蕊組成的“多元一體”的文明形態。

②別拿一百年前的知識來解釋。

大家在網上討論這些,別總是拿一百年前的知識來切磋,真的,什麼“西來說”這些,都一個世紀以前的假新聞了,不要再說了。

③起源於何時何地?

上面都說了,多元一體文明形態。好比蓋房子,硬要拆散了統計原材料的出廠日期,那真的不可能是同一時候。只能說房子蓋好後建築主體的竣工日期,這是可以確定的,後面的裝修有可能無休無止,一直不停。

所以,這個“土建”竣工日期,就是中華文明形成期,也就是各地各族人民大融合形成民族文化特徵的那個時代,目前能考證的就是商周時期,這是文化高度發達以及逐漸統一的開始。而商周時期的文明主要集中在中原及其周邊,也就是黃河流域 。

④,但,既然是多元一體文明,就一定是多個文明的源頭,匯聚是匯聚,源頭不可能只有中原,比如東北查海8000多年,浙江良渚5000多年,等等,都是源頭之一。

⑤,這種事,凡是具體到某一個具體城市或地址的,一定是錯誤的。



終南高揚


看來八千年當不住了!




2017


按照城市、文字和青銅器三個要素,作為判斷人類文明的標準。中華文明起源於3000年左右的殷商時期,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類文明。

給出這樣一個答案,肯定會引起條友們的爭論。很明顯,按照現在的文獻,中國3000年文明肯定不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類文明。但是,那些所謂的比中國早的國家和地區如埃及文明,並沒是現代意義上的青銅文明,也就不符合三個標準的人類文明。這些國家和地區根本就沒有出現古老的人類文明,更不用說5000年了。

我在《世界文明起源於中國,而不是埃及__基於青銅鍛器與青銅鑄器的區別》文章裡面,專門探討了埃及為什麼沒有產生人類文明的問題。其核心觀點是:埃及的青銅器是青銅鍛器,而不是代表人類文明的青銅鑄器。埃及的青銅鍛器生產水平很低,工藝原始落後。即使埃及有少量的青銅鑄器,也沒有在埃及發現生產青銅鑄器的作坊遺址。埃及的青銅鍛器並不能代表人類青銅文明的早期文明,埃及也就沒有產生所謂的青銅文明。那麼按著三個標準的人類文明,埃及由於沒有青銅文明,那也就沒有誕生現代意義上的人類文明。

與埃及不同,中國的殷商時期,有大量高水平的青銅鑄器出土,而且也找到了生產青銅鑄器的作坊遺址。按照人類文明的三個標準,中國殷商時期代表了人類文明的最高標準,也是人類文明的最早起源地。

注:有關兩個國家的青銅鍛器與青銅鑄器水平的對比圖片,可以到上述文章裡去看,這裡就不再重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