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石化行業你追我趕向“四化”目標挺近!

沒有人部署、沒有人號召、沒有人組織,在市場的引導下,全球石化行業向著裝置煉化一體大型化、佈局基地化、原料多元化、產品高端精細化的“四化”目標努力,你追我趕的步伐都在悄然加快。跟隨石化產業觀察(vx號:SHCYGC)一起來看看吧。

全球石化行業你追我趕向“四化”目標挺近!

大型煉化一體化裝置驟增


根據業內權威的美國《烴加工》雜誌數據庫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經運行的2000萬噸/年以上煉廠33座,100萬噸/年以上的乙烯裝置45套,最大單系列乙烯裝置規模150萬噸/年,部分在建和規劃項目的煉油能力甚至超過3000萬噸/年。

先不要吃驚。《烴加工》還給出了一個統計:截至2019年3月,全球將新建煉油項目400多個,合計煉油能力4.13億噸/年。其中,2020年,亞太地區和中東地區新建煉油能力分別增加1.8億噸/年和 1.3億噸/年。而在這些全球已宣佈新建的煉油項目中,絕大多數為1000萬噸/年以上的大型甚至是特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千萬噸以下或獨立煉油項目已是鳳毛麟角。

《烴加工》雜誌統計的4.13億噸新建項目包括:投資100億美元的尼日利亞丹格特煉廠3250萬噸/年煉油、360萬噸/年聚丙烯、300萬噸/年尿素一體化項目;總投資139億美元的科威特國家石油公司AL-ZOUR煉廠的3075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馬來西亞RAPID公司15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印度信誠工業賈姆納格爾煉油中心正在籌劃的3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沙特阿美石油公司與印度合資企業——RRPL煉廠規劃的6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阿聯酋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擬斥資450億美元的魯韋斯煉油及石化和下游化工擴改建項目;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和北歐化工公司計劃投資90億美元的魯韋斯石化基地大型煉油-烯烴-芳烴一體化項目;卡塔爾石油公司與雪佛龍菲利浦斯化學公司合作的拉斯拉凡工業城190萬噸/年乙烷脫氫制乙烯、168萬噸/年高密度聚乙烯及其它化工產品項目……

在中國,近兩年間,煉化一體化特大型化趨勢也不甘落後。2019年上半年,恆力石化(大連)有限公司位於遼寧長興島的2000萬噸/年煉油、150萬噸/年乙烯、450萬噸/年對二甲苯項目相繼投產。同年投產的還有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位於寧波舟山石化基地的2000萬噸/年煉油項目、140萬噸/年乙烯項目。同時,浙江石化公司還啟動了同樣規模的二期工程,未來舟山將擁有4000萬噸/年煉油、280萬噸/年乙烯的生產能力。

而其它正在建設的煉化一體化項目也是比著大:唐山旭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在河北曹妃甸建設了1500萬噸/年煉油、120萬噸/年乙烯項目;江蘇盛虹石化集團有限公司在江蘇連雲港建設了1600萬噸/年煉油、120萬噸/年乙烯項目;中沙合資企業華錦阿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在遼寧盤錦建設了1500萬噸/年煉油、150萬噸/年乙烯項目;福建煉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與臺灣旭騰投資有限公司合作在福建古雷建設了1500萬噸/年煉油、80萬噸/年乙烯項目;中石油與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合資在廣東揭陽建設了2000萬噸/年煉油、120萬噸/年乙烯項目;中石化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自己上馬了1300萬噸/年煉油、100萬噸/年乙烯項目;中石化鎮海煉化公司自己上馬了1500萬噸/年煉油、120萬噸/年乙烯項目;中化集團在福建泉州建設了1500萬噸/年煉油、100萬噸/年乙烯項目……

粗略統計,僅2019年至2025年期間,中國就將新增25個千萬噸級以上煉化一體化項目。

還沒完。目前正做前期工作的煉油項目還有10個:中國華陽集團與福佳集團合作的大連2000萬噸/年項目、中俄東方石化(天津)有限公司1600萬噸/年項目、河北新華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曹妃甸2000萬噸/年項目、河北一泓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曹妃甸1500萬噸/年項目、中東海灣投資集團香港華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與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和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合作的曹妃甸1500萬噸/年項目、中石化曹妃甸1200萬噸/年項目、遼寧海城集團曹妃甸2000萬噸/年項目、上海高橋石化公司上海漕涇2000萬噸/年項目、中海石油寧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1400萬噸/年項目、中石化荊門石化總廠1000萬噸/年項目。預計2027年前後,我國大型煉化一體化產能佔比將達55%。

那些1000萬噸及以下的煉油能力早已羞於報喜。

石化基地大型化加快形成


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往往與大型石化產業基地相配套。

目前國際上業已形成的大型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包括美國墨西哥灣、日本東京灣、新加坡裕廊島、韓國蔚山、沙特朱拜勒和延布、阿聯酋魯韋斯、比利時安特衛普、中國臺灣麥寮、印度賈姆納格爾等。

點評幾個:

美國墨西哥灣是世界上最大的煉化基地,吸引了埃克森美孚、殼牌、英國石油公司等一大批世界級能源化工巨頭入駐。其煉油和乙烯產能分別為46455萬噸/年和2705萬噸/年,分別佔美國煉油總產能的52%、乙烯總產能的95%。

日本東京灣石化基地堪稱全球第二大石化基地,其煉油、乙烯產能分別為19600萬噸/年和314萬噸/年,分別佔日本煉油、乙烯總產能的90%和60%。

油氣資源豐富的沙特阿拉伯擁有延布和朱拜勒兩個世界級石化基地,現已形成合計8725萬噸/年煉油、1615.5萬噸/年乙烯生產能力,分別佔該國煉油、乙烯總產能的93%和60%。

新加坡裕廊島煉化基地雖是該國唯一的大型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卻聲名遠揚,吸引了埃克森美孚公司、殼牌公司等企業入駐,合計煉油、乙烯產能分別為6720萬噸/年和395.1萬噸/年。

而中國臺灣麥寮石化基地也早已建成了2700萬噸/年煉油和293.5萬噸/年乙烯生產能力,曾令大陸同行羨慕不已。

考慮到荷蘭和比利時的國土面積充其量只是中國的一個省,所以鹿特丹石化基地3163萬噸/年的煉油能力和安特衛普石化基地3900萬噸/年的煉油能力也是相當厲害。

當然, 在比大方面,中國自然不會落後。根據2015年國家發改委發佈的《石化產業規劃佈局方案》,“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中國將重點建設大連長興島(西中島)、河北曹妃甸、江蘇連雲港、上海漕涇、浙江寧波、廣東惠州、福建古雷七大石化產業基地。到2025年,上述七大石化基地煉油合計產能將佔中國煉油總產能的40%。

其中:

1.上海漕涇石化基地在已經擁有2000萬噸/年煉油、100萬噸/年乙烯生產能力的基礎上,又規劃了中石化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

2.廣東惠州大亞灣石化基地要在“十三五”末(也就是今年),形成4000萬噸/年煉油、560萬噸/年乙烯生產能力。

3.大連長興島(西中島)石化基地的目標是“十四五”形成7500萬噸/年煉油、550萬噸/年乙烯生產能力。

4.福建古雷石化基地除正在推進的烯烴項目外,將建設中石化1500萬噸/年煉油配套項目。

5.浙江舟山石化基地佈局了浙江石化兩期各2000萬噸/年煉油、140萬噸/年乙烯項目,最終將形成6000萬噸/年煉油、420萬噸/年乙烯生產能力。

6.河北曹妃甸石化基地已吸引了一批本省企業,目標是煉油產能達6000萬噸/年、乙烯產能達500萬噸/年。

7.江蘇連雲港石化基地的主角是江蘇盛虹石化有限公司。2020年下半年,該公司將在此建成投產1600萬噸/年煉油、110萬噸/年乙烯項目。

上述七大石化產業基地形成規模後,將與附近的石油化工園區連線成片,最終形成長三角、泛珠三角、環渤海、遼東半島四大石化產業集群。

但中國的七大石化基地能否具有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那樣的影響力,還要“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烯烴原料多元化步伐加快


乙烯是一個國家石化能力的重要標誌。烯烴原料多元化是石化行業又一特點和發展趨勢。

全球石化行業你追我趕向“四化”目標挺近!

國際上現已形成石腦油裂解制乙烯、煤制烯烴、乙烷裂解制乙烯、丙烷脫氫制丙烯、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等多種路徑。正在開發的還有甲烷氧化偶聯制乙烯、合成氣一步法制烯烴、生物質制乙烯等技術,有些技術已經取得重大突破。

其中,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烴技術的推廣應用,進一步豐富了傳統的乙烯生產工藝。目前,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均開發出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烴技術,但實現工業化應用的只有埃克森美孚一家。2014年,埃克森美孚公司在其新加坡裕廊島的一套100萬噸/年乙烯裝置上採用了該技術併成功運營至今。這是全球首套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工業化示範裝置。2018年10月,埃克森美孚公司宣佈,將斥資100億美元,在中國廣東惠州大亞灣石化基地建設全球第二套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工業化裝置,規模為120萬噸/年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據測算,只要原料是輕質原油,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的噸烯烴成本將比傳統石腦油裂解減少100~200美元。一旦推廣應用,無疑會對傳統石油路線制乙烯產生較大影響。

相比傳統石油路線制乙烯的挖潛,烯烴原料多元化更顯示出生機勃勃的競爭力。有一個趨勢值得關注:

在中東、北美地區,輕烴原料佔比已分別高達77%和82%,特別是乙烷裂解制乙烯產能持續大幅增長。2017年至2019年,就有美國西方化學公司與墨西哥化學公司合作的55萬噸/年、陶氏化學公司150萬噸/年、雪弗龍菲律普斯化學公司150萬噸/年、埃克森美孚公司150萬噸/年、南非薩索公司155萬噸/年、日本信越化學工業株式會社50萬噸/年、中國臺灣台塑公司125萬噸/年、泰國因多拉瑪公司43萬噸/年等8個合計878萬噸/年乙烷裂解制乙烯項目投產。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發佈的信息,2020年以後,美國至少還要建設7個乙烷裂解項目,另外還有5個項目正在進一步評估。到2025年,美國乙烷裂解制乙烯產能將達1700萬噸/年。

而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統計數據表明,中國同樣正在實現烯烴原料多元化。其中最大的非傳統原料就是煤。截至2018年底,中國建成投產的煤(甲醇)制烯烴項目29套,合計烯烴產能1302萬噸/年。其中乙烯、丙烯產能分別為527萬噸/年和775萬噸/年,分別佔當年中國乙烯、丙烯總產能的20.67%和20.57%。

即便是傳統的石油路線制烯烴,原料也並非單一石腦油一種。比如2018年中國1978萬噸/年石油制乙烯產能中,以石腦油、輕烴、加氫尾油、輕柴油、抽餘油為原料的乙烯產能分別佔53%、21.9%、17.4%、6.1%和1.6%。技術領先的中石化鎮海煉化公司的乙烯原料甚至超過30種。

同樣,中國對乙烷制乙烯也充滿熱情。2019年8月,國內首個外購北美乙烷制乙烯項目——江蘇新浦化學(泰興)有限公司65萬噸/年乙烷制乙烯項目投產;2020年,浙江衛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連雲港徐圩新區的250萬噸/年進口乙烷制乙烯項目將如期投產。正在建設和開展前期工作的還有大連匯昆新材料有限公司長興島200萬噸/年、天津渤化化工發展有限公司100萬噸/年、山東南山集團有限公司龍口200萬噸/年等9個外購北美乙烷制乙烯項目。若這些項目全部如期實施,我國乙烷制乙烯產能將達1373萬噸/年,約佔到目前國內乙烯總產能的27.46%。

另外,由陝西延長石油集團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合作的合成氣直接制低碳烯烴工業化技術已於2019年9月完成1000噸中試,“十四五”有望實現工業化應用;山西潞安集團、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英國莊信萬豐公司3家聯合攻關的甲烷氧化偶聯制乙烯技術已經取得重大突破。

全球看,雖然目前傳統石油路線制烯烴產能佔比仍超過75%,但所佔比例自2017年以來正在持續下降。2019年,全球乙烯總產能中,以石腦油、乙烷、液化石油氣、煤(甲醇)為原料的乙烯產能佔比分別為42.6%、38.3%、14.1%、3%,另有1%左右乙烯來自原油直接裂解、重油催化熱裂解、乙醇脫水制乙烯等原料;全球丙烯總產能中,蒸汽裂解、催化裂化、丙烷脫氫、烯烴歧化、高苛刻度催化裂化、煤(甲醇)制烯烴佔比分別為49%、28%、9%、6.9%、4%和3.1%。

未來5年~10年,傳統石油路線制烯烴的統治地位能否保住,還要拭目以待。

產品精細化成為制勝法寶


無論國內還是國際,各種預測機構都已發出預警:乙烯、丙烯產能將出現過剩。為了應對這一趨勢,全球石化行業都在努力向產品高端化、精細化發展。

全球石化行業你追我趕向“四化”目標挺近!

在這方面,那些著名跨國公司果然不是浪得虛名。

日本三菱化學公司是石化行業精細化產品生產商的典型代表。在近10年的煉化一體化擴張大潮中,三菱公司並未隨波逐流盲目擴大煉化產能,而是從乙烯和有機化工原料生產逐步轉向專用化學品、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生產。這家企業推出的發光二極管材料、有機發光半導體材料、封裝材料、特種過濾膜材料、碳纖維、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光學膜材料等系列高端精細化產品,令許多國家可望而不可及。

在新加坡裕廊島石化基地,埃克森美孚公司早已為其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配套了丁基橡膠、潤滑油基礎油等一系列產品。該公司也為投資的中國廣東大亞灣120萬噸/年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烴項目配套了85萬噸/年線性低密度聚乙烯、50萬噸/年低密度聚乙烯、45萬噸/年抗衝共聚聚丙烯、40萬噸/年均聚聚丙烯、20萬噸/年丁二烯抽提、14萬噸/年二異丁烯、10萬噸/年丁烯-1、145萬噸/年裂解汽油加氫、60萬噸/年芳烴抽提、60萬噸/年化工清潔燃料、5萬噸/年硫磺回收等中國短缺化學品的生產裝置。

美國陶氏公司與沙特阿美公司的合資項目以150萬噸/年乙烯為龍頭,向甲苯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甲醛、純苯等精細化學品領域延伸。

相比之下,目前還處在追求規模階段的中國企業,在產品精細化方面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抗衝聚丙烯、聚烯烴熱塑性彈性體、α-烯烴、特種橡膠、鹵化丁基橡膠、綠色輪胎用溶聚丁苯橡膠、高性能纖維(包括高強高模碳纖維、芳綸纖維)、功能型膜材料、高鐵專用高分子材料和高檔塗料等產品甚至全部依賴進口。

當然也不是毫無作為。比如正在建設的福建古雷石化基地1500萬噸/年煉油、80萬噸/年乙烯一體化項目,就同時配套了30萬噸/年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7萬噸/年環氧乙烷、45.5萬噸/年乙二醇、20萬噸/年環氧丙烷、55萬噸/年苯乙烯、10萬噸/年溶聚丁苯橡膠、5.5萬噸/年丁二烯等精細化工產品項目。而更多的石化企業也在關注高端聚烯烴、高性能工程塑料、氟硅樹脂、功能性膜材料等高端、精細、專用化學品或材料。

許多中國企業已經制定了將上述高端精細化產品的話語權從少數跨國企業手中奪過來的奮鬥計劃。

.......................................................

本文系【石化產業觀察】獨家發佈

圖片來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