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股巡禮之引力傳媒:暴漲暴跌、強蹭熱點、高位套現


妖股巡禮之引力傳媒:暴漲暴跌、強蹭熱點、高位套現

引力傳媒的官網,大大的宣傳題圖: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對於引力傳媒(603598.SH)的投資者,幸福沒有那麼容易得到。

自去年四季度開始佈局網紅孵化業務的引力傳媒:12天10個漲停板,又在兩個月內跌去一半。

對於網紅概念股來說,股價暴漲暴跌成為資本市場一大風景,再比如龍頭星期六(002291.SZ)一個月內股價漲幅超2倍,但大資金在流動性好的時候出局,隨後股價閃崩。

引起資本市場質疑的是,公司實控人和高管在股價高位減持套現,同時定增要做AI,投中網發現炒作股價以減持已經成為公司的“慣用伎倆”,而這家公司質地並不優秀。

疫情助力社交電商趨勢,加速MCN(網紅孵化運營和營銷業務)行業進入爆發點。而這些在風口上暴漲的股票,還有多少空間?業績能否支撐起估值?

暴漲暴跌

公開信息顯示,引力傳媒是一家以數據為基礎、以內容為導向、以技術為驅動的整合營銷傳播公司,主營業務為廣告代理服務。

2019年11月4日,引力傳媒宣佈與快手短視頻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短視頻內容的研發、生產、運營等方面開展全面戰略合作,尤其就廣電電視媒體平臺及資源的短視頻化深度合作。

引力傳媒表示,公司將發揮在媒體渠道、內容研發、營銷傳播等多年積累優勢,與快手一起促進快UP計劃實施,為廣電媒體、節目、主播、主創等短視頻化創新傳播與運營服務,致力於打造一家超級MCN機構。

近來,李佳琦、李子柒等頭部網紅帶動的網紅經濟大熱。根據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網紅經濟營收規模首次突破1.1萬億元,年增長率為47.3%,之後幾年網絡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速,2018年網紅經濟規模突破2萬億元。

引力傳媒在此時宣佈佈局,難免有“蹭熱點”之嫌,但其股價因收穫“網紅概念股”快速上漲,自2019年12月19日開始12天10個漲停板,期間累計漲幅超170%。

隨後,自1月9日起,引力傳媒開始了下跌之路,期間錄得五個跌停,最新交易日午間,引力傳媒收於12.16元,跌幅幅3.49%,相距1月7日的高點下跌近50%。

自去年12月以來,引力傳媒七次登上龍虎榜,暴漲暴跌背後,是各路遊資和機構的“群魔亂舞”:以連續漲停後回落的1月7日為例,收盤報21.9元,跌幅3.18%。

盤後數據顯示,多個知名遊資現身賣出前五席。賣一為有“敢死隊”之稱的中信證券上海溧陽路證券營業部,該營業部其在1月6日買入,隨後在1月7日賣出。值得一提的是,該營業部此前還參與過登海種業、欣龍控股等熱門股,近期還現身成都燃氣、銳明技術等次新股“龍虎榜”中。

更有,西藏東方財富證券拉薩團結路第二證券營業部,其在12月24日賣出,在1月7日和2月11日買入;在1月6日,財富證券杭州西湖國貿中心證券營業部買入4105萬同時賣出5193萬,並在1月7日繼續賣出3086萬;華泰證券南京中華路證券營業部買入3656萬同時賣出2465萬。

高位減持

按資本市場以往的套路,暴漲的股價通常伴隨著高位減持,引力傳媒也不例外。

在2019年12月4日,公司實控人羅衍記的一致行動人蔣麗及合眾創世宣佈了減持計劃,擬在2019年12月26日至2020年6月23日期間,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分別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500萬股。

根據隨後的公告,2019年12月27日至12月31日期間,上述股東在公司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期間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240萬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0.89%。

實控人預減持披露後,引力傳媒的股價開始了漲停之路,若以2019年12月27日至31日3天的收盤均價粗略計算,此次減持套現金額達3755.2萬元,引來市場對其操縱股價的質疑。

除此之外,2019年12月21日,引力傳媒其他高管董事兼副總裁李浩、董事兼財務總監王曉穎、董事潘欣欣也紛紛宣佈,計劃在2020年1月14日至2020年7月12日期間,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合計不超過51.49萬股,其中李浩擬減持不超過24萬股、王曉穎擬減持不超過14.5萬股、潘欣欣擬減持不超過12.99萬股。該三大高管均在股價上漲前曾宣佈減持,但在減持期內並未實施減持,而後又再次發佈減持公告。

2月28日公司又發佈減持公告,羅衍記計劃在6個月內以大宗交易減持不超過108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3.99%。這是繼2019年12月後再度宣佈減持。

這並不是引力傳媒第一次“炒作”,炒作股價以減持或是公司的“慣用伎倆”。

2018年5月10日,引力傳媒在互動平臺回答投資者提問時稱,公司已與今日頭條、抖音、微信朋友圈等熱點短視頻媒體達成重點合作關係。多家媒體對此予以轉載,並將公司列為“抖音概念股”,引力傳媒一度大漲40%並觸及異常波動。

然而該消息卻遭到抖音否認,在監管督促下,引力傳媒承認了該消息有出入,“推翻”了此前的說法,回應稱尚未與上述媒體達成進一步的深度合作,相關合作也未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較大影響。

上交所認為,引力傳媒通過非法定信息披露渠道發佈重大敏感信息,致使股價發生大幅波動。同時公司發佈信息與事實明顯不符,可能對投資者產生嚴重誤導。上交所最終決定對引力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及時任董事會秘書張蓓予以通報批評。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價大漲之後,公司董事兼副總裁李浩、董事兼財務總監王曉穎,董事潘欣欣均宣佈了減持計劃。由此看來,炒作拉動股票後高位減持疑似引力傳媒的慣用伎倆。

除了上述減持,引力傳媒還在股價高位拋出定增計劃。

2月25日,引力傳媒按照再融資新規發佈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非公開發行的股票數量不超過 5412.46 萬股 ,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5.4億元,將全部投資於基於 AI 的內容生產及視頻場景商業平臺建設項目、大數據管理平臺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公司稱,引力傳媒正在由創意、設計和內容驅動發展,逐步升級為內容、技術、大數據驅動的智能營銷服務平臺,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平臺將是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一家總資產不足20億的廣告公司要做AI,這到底靠譜嗎?

MCN業務尚未成熟

引力傳媒成立於2005年,其介紹自 2011 年起佈局影視劇、電視和網絡節目內容的研發、製作、後期、發行和營銷,參與投資或獨家商務運營影視劇20多部,與愛奇藝、騰訊、優酷、芒果 TV 等視頻平臺深度合作影視劇、綜藝,累計創意、設計400多條原生廣告、創意內容。

2015年至今,公司投資、製作並運營了近10檔電視及網絡綜藝、生活服務和傳統文化節目;2015 年底投資了國內頭部後期製作公司;2018 年開始積極佈局短視頻內容的研發、創意、製作與營銷,開始為客戶提供基於短視頻的內容創意傳播解決方案,與頭條、抖音等建立起良好合作關係並榮獲“頭條系” 2018 年度優秀合作伙伴。

截止2019年三季度,引力傳媒總資產18.81億,負債合計12.53億,負債率為66.6%。

從業績方面來看,2019年三季報顯示,引力傳媒實現營業收入20.34億元,同比減少19.17%,歸母淨利潤為6118.31萬元,同比增長20.22%,毛利率僅為10.3%,遠低於同行業。

此外,引力傳媒自2018年以來,業績增速快速下滑,營收和淨利潤增速多數時間為負數,表明了盈利能力的下滑。

1月2日晚間,在股價暴漲後引力傳媒發佈風險提示公告稱,MCN業務目前處於發展初期,尚未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

公司稱,MCN模式的市場認可度及盈利模式尚存在不確定因素。該業務受未來市場規模、市場營銷力度、用戶接受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目前該業務未對公司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事實上,作為一家廣告公司,網紅經濟為引力傳媒帶來的空間有限。截至2018年,中國的MCN機構數量已超過5000家,90%以上的頭部紅人被MCN機構收入囊中或成立了自己的MCN公司。市場上的MCN機構,大多數都是由一些頭部紅人、內容工作室、自媒體廣告公司等內容行業的不同角色演變而來。

目前,業內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工作流程更加專業化,且頭部效應明顯,競爭激烈。

另一方面,廣發證券指出,短期或MCN受益,因為平臺當前還在快速爭奪市場份額,快手抖音需要依賴MCN拓展垂類內容庫和商品庫。中長期來看,提供撮合價值的商業模式很難誕生特別大的公司。長遠來看隱患在於三點:內容平臺崛起後吃掉中介環節利潤、頭部效應明顯導致頭部主播掌控力偏弱、中長尾主播的擴張會帶來管理邊界問題。

新業務尚未帶來盈利,廣告業務卻成了拖累其2019年業績的主要原因,並因為旗下公司珠海視通和上海致趣計提商譽減值3億-4億元。

根據1月23日公佈的2019年業績預虧公告,引力傳媒2019年淨虧損1.9億-3.17億元,商譽減值佔據3億元-4億元。

為客戶提供電視和在線視頻平臺的內容整合營銷服務的珠海視通,因為在2019年受到廣告主減少或延遲內容營銷費用的投入,珠海視通收入規模下滑,也因此不能完成2019年的承諾業績。

引力傳媒旗下另一家主要幫助APP通過廣告的形式實現流量商業變現的上海致趣,在2019年由於移動互聯網營銷市場環境變化較大,原有APP獨家合作或核心合作出現變故,導致業務收入和盈利出現下滑。

目前,短視頻行業的用戶規模超過8.2億人,風頭正盛,資本憑著敏銳的商業嗅覺紛紛投資;同時,抖音和今日頭條所在的字節跳動公司傳來消息即將上市。傳統廣告公司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抓住MCN機遇並轉化為業績,而非跟風炒作?

最新交易日午間,引力傳媒大跌3.49%,股價收於12.16元,總市值33億元,自前期高點至今跌幅近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