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魅力很大,你們都喜愛什麼音樂?

一生一世我愛你誓愛生世


首先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音樂的類型繁多,各種音樂都喜歡,我聽音樂的時候大部分是按照當時的心情變換來選取的,也沒有說特別喜歡某一種類型的音樂

當我想家的時候,我會選聽一些鄉村民謠,最喜歡的一首莫過於《500miles》,這首歌在我剛離開家鄉的時候給了我莫大的慰藉,使我一路堅持下來。

高興心情特別好的時候,喜歡聽一些搖滾,搖滾類型僅限於70.80的硬派搖滾,槍花玫瑰,ac/dc,之類的老牌搖滾樂隊

睡覺前,不悲不喜的時候更傾向聽一些輕音樂,這些音樂更使得我心情身體更加放鬆。

班得瑞,恩雅之類的

跟孩子家人一起出去玩的時候,車上放著兒歌,emmmm,有時候還會跟小孩子一起哼上兩句,感受一下過去的時光

總之,音樂有一種魅力,高興的時候讓你更高興,有時候悲傷的時候甚至讓你更悲傷,真的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音樂的廣泛性使得我們不會僅僅侷限於一種類型,所以,幾乎所有的好音樂都喜歡。


美劇插曲Show


西瓜的《寫給我第一個喜歡的女孩的歌》

依稀記得,那是個春寒料峭的黃昏,我帶著耳機擠公交去市區上課。中午發了信息給她,結果傍晚了還沒有回我。一直心心念念著。

車窗外車流竄動,路上霓虹燈打在路人臉上,路邊翠黃的樹葉隨風抖擻,車屁股的紅燈配合著晚高峰映入眼簾。

耳機傳來地震般的歌詞,眼淚莫名潤了眼眶、

她長髮飄飄,馬尾晃啊晃;她很喜歡笑,笑聲咯啊咯。

遇到她一直很感恩,感謝上天讓我認識她。現在一聽到這首歌,這旋律就會想起她,這首歌在我心裡已經符號化,歌詞已經印象化。

人生百味,感謝你的甜。


嚴選音樂


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很高興能夠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現在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下面我先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意見,希望我的回答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1、中國風最喜歡周杰倫,喜歡聽他的《東風破》《天涯過客》《煙花易冷》《青花瓷》《菊花臺》等歌曲。還有胡彥斌的《瀟湘雨》《訣別詩》《和尚》《紅顏》以及林俊杰的《醉赤壁》《茉莉雨》

2、古風喜歡聽的歌曲:雙笙的《我的一個道姑朋友》《月出》《東風志》。河圖的《傾盡天下》銀臨的《錦鯉抄》《不老夢》《牽絲戲》《眉間雪》《 白骨哀》《盜將行》《明月天涯》

3、勵志音樂喜歡聽周杰倫的《蝸牛》鄭智化的《水手》范瑋琪的《最初的夢想》許巍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gala樂隊的《追夢赤子心》逃跑計劃的《夜空中最亮的星》張韶涵的《淋雨一直走》

4、純音樂喜歡聽宗次郎的《故鄉的原風景》

。《BLACK HEART》《last reunion》、《最後的莫西幹人》《山鷹之歌》

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一起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生活愉快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歌手海洋


大家好,我是菲兒er。作為一名音樂領域的原創作者,在這裡我想簡單的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所幫助。

首先我認為音樂的種類實在是太多了,由DJ舞曲、古風音樂,優雅音樂,傷感音樂等等,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所以喜歡的音樂也都是不一樣的。

其次對於大多數人對於音樂沒有過高的要求,他們都會喜歡一些比較流行的音樂。關於這一類音樂的查找,可以在一些音樂播放APP上的榜單中就可以查詢到。因為對於很多不懂音樂的人來說,大眾音樂就是他們所喜歡的音樂。

最後再就是有一些性格比較突出的人,比如悲觀主義者,他們喜歡的是一些悲傷的音樂。還有一些比較喜歡去創業等等,這一類的人喜歡的是那種勵志的音樂。他們所喜歡的音樂與他們的性格是有很大關係的。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會定期的發表一些和音樂相關的文章,謝謝!


菲兒er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提問,以我自己的經歷來看,聽什麼音樂 會隨著年齡和自身心情的變化而變化,初中時期還是用磁帶 也有地方叫卡帶 聽歌,那個時候應該是華語歌曲比較火的幾年,張國榮 、張學友、鄭秀文、庾澄慶、BEYANG等等,很多經典歌曲。聽的唯一一首英文歌就是英語老師放的 昨日重現 這首歌,到現在對這首歌記憶猶新,因為聽這首歌的時候正好趕上中考。 高中聽的歌曲、、、、此處省略一萬個字,大部分都是非主流的歌曲。 大學時期聽的歌曲都是英文歌和中文歌慘雜著聽,也個能是因為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普及。英文歌很多都叫不上來名字,不過記住兩個樂隊 電臺司令 和 涅槃樂隊 ,特別是電臺司令的Creep 這首歌,至今偶爾還聽聽,不過我相信大家大學聽的歌偏愛情的居多。 大學畢業後聽的歌曲 打開歌單後發現英文歌比較多,我自己總結了下 英文歌 歌詞不需要一定懂,聽的就是個感覺 開心的 不開心 都能感受到,國語歌聽的少了 可能因為歌詞都能聽懂 總會想到很多事,這也是一種變向的自我逃避。 心情方面:心情好的時候聽的都是歡快的 ,心情不好的時候聽任何歌心情都不會好。 最近感覺自己很喪 推薦幾首最近聽的音樂(不喜勿噴):畢業照--梁翹柏、 追憶~哀しみ--橫山菁兒、デュカリオンの大洪水--橫山菁兒(聖鬥士插曲已經超越作品本身)、 莉莉安--徐佳瑩版本 疫情期間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的,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姜戈設計


炎炎夏日在這美好一天裡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以下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作為一名音樂領域創作者,我來分享下我的想法。

我喜歡的音樂是這下面幾種風格。

第一種歐美鄉村風。我是一個非常喜歡歐美鄉村風音樂的人,尤其是在慵懶的下午,放一首歌曲,喝杯下午茶,我認為簡直是太愜意了,我喜歡的歌曲有《lemon tree》、《love story》、《when you say nothing at all》這幾首都是我經常單曲循環的歌曲。

第二種搖滾樂。因為搖滾樂總能讓我感到整個世界充滿激情,每次聽完搖滾樂我總是會感覺生活充滿希望,我最喜歡的搖滾樂有《花房姑娘》和《光輝歲月》,我認為搖滾樂就像我們平淡生活的一劑良藥,非它不可。

第三種古風音樂。接觸古風音樂是在一位朋友的帶領了開始喜歡上的,等他不聽了我還沉浸在對它的喜愛之中。說不上為什麼那麼喜歡古風音樂,可能是對歌詞的喜愛,又或是對自己喜歡的音樂人的留戀,又或是對悲情旋律的迷戀。古風音樂承包了我青春的某段歲月,感謝它陪我度過了一段美好的年華。

音樂像是一種內心的表達,又像是對未來的憧憬與渴望,在我這裡看來,我覺得更是一種“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人生旅途記載,喜怒哀樂盡顯曲中,而音符彷彿我們滾燙的心,時刻跳動著。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HT一Music


多多音樂秀

5月16日 · 深圳市義曉亞髮網絡工作室商務經理 音樂領域創作者

1、中國風最喜歡周杰倫,喜歡聽他的《東風破》《天涯過客》《煙花易冷》《青花瓷》《菊花臺》等歌曲。還有胡彥斌的《瀟湘雨》《訣別詩》《和尚》《紅顏》以及林俊杰的《醉赤壁》《茉莉雨》

2、古風喜歡聽的歌曲:雙笙的《我的一個道姑朋友》《月出》《東風志》。河圖的《傾盡天下》銀臨的《錦鯉抄》《不老夢》《牽絲戲》《眉間雪》《 白骨哀》《盜將行》《明月天涯》

3、勵志音樂喜歡聽周杰倫的《蝸牛》鄭智化的《水手》范瑋琪的《最初的夢想》許巍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gala樂隊的《追夢赤子心》逃跑計劃的《夜空中最亮的星》張韶涵的《淋雨一直走》

4、純音樂喜歡聽宗次郎的《故鄉的原風景》

。《BLACK HEART》《last reunion》、《最後的莫西幹人》《山鷹之歌》

5、Rap喜歡聽周杰倫的《亂舞春秋》《外婆》

《以父之名》等歌曲

6、民謠喜歡聽趙雷的《畫》《阿刁》《理想》《成都》宋冬野的《安河橋》《斑馬斑馬》《董小姐》

7、粵語喜歡聽陳奕迅的《明年今日》《浮誇

》、《富士山下》

音樂在當今這個時代是充實著大眾的生活,只要唱出來的東西是能夠引起大家和社會共鳴的、是傳播社會正能量的就可以做成歌曲,日積月累就變成了“音樂”的這種形式。現在儼然成了這個時代的代名詞。當然,音樂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嘛!所以音樂也分很多種,比如,古典音樂,鄉村音樂,流行音樂等等,每一種音樂呈現方式都會有人喜歡。

對於本人來說呢是非常喜歡流行音樂的。之所以喜歡,是因為我認為所謂的“流行”,就是能夠突出每一個時代的特點的,就像上個世紀許巍、崔健那一幫音樂人做的搖滾樂一樣,是唱出了國人的心聲,奠定了中國新時代搖滾樂的基礎,為國人爭了光的。而當今這個時代,很多人都在做網絡上音樂,做一個網絡歌手,因為現在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所以這就很突出時代特點的。

本人特別喜歡古風音樂,和傷感音樂。不同的心情聽同一首歌的感覺不一樣,有時候聽音樂,總覺得聽的不是歌而是歌詞,因為有些詞它就如同自己的故事一般,那麼真實的存在。有人說聽音樂可以讓人平靜心情。可我缺覺得聽到傷感的歌曲,如同再聽自己的故事一般,每一句詞都如同心境。

聽著歌再想想自己的故事,就如同那首歌寫的是自己一般。曾經最喜歡的歌是《感動天感動地》,我喜歡這首歌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就如同我和他的故事一般,我很努力的去做一些事情,付出很多來維護家。所有的心思都是他,放棄自己的圈子。我以為我做的很好,他自認為夠愛我。我認為我的付出能感動他,可到最後才發現,我感動的只有我自己。



古箏小林薰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一直都很喜歡音樂,初中時擁有第一個MP3,裡面是系統自帶的流行歌曲,《求佛》《秋天不回來》《隱形的翅膀》等等一些,那時候基本也不瞭解音樂類型,流行什麼就聽什麼,包括在校園火爆的許嵩、徐良一些。

後來有選擇了,會選擇一些與眾不同的小眾音樂,民謠和古風應運而生,但如今再看許多的古風歌曲,曲子大多盜用日本原曲,唱腔和填詞又是魚龍混雜,很多音樂人都不知道自己唱的歌在表達什麼,到後來一些熱衷古風歌曲的聽眾,也無法定義自己喜歡的到底是怎樣一種音樂了。

民謠倒是越來越受到人們歡迎,民謠歷史悠久,民間流傳的富有民族色彩的都可以稱作民謠。這是古人的民謠: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 ▄ ▅ ▆ ▇ █ 謝謝關注█ ▇ ▆ ▅ ▄ ▂



小柯聽音樂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音樂真的是有很大的魅力,這點是不可否認的,不同的人喜歡不同的音樂風格,有些人喜歡搖滾,嘻哈又或者是歐美風格的音樂,但我最喜愛的還是流行音樂和民謠。

當然我所指的流行音樂並不是前段時間大家所說的“口水歌”,而是這段時間出現了一首非常火的音樂但這首歌並不只是火一時,而是長久火下去的那種,就是百聽不厭的這種是我個人認為的流行音樂。另外喜歡民謠音樂也就是可以讓我產生一種共鳴感

至於自己喜歡哪一種,還是得看哪一種適合自己。

古典音樂

古典音樂主要泛指為舊時代流傳經典或具標誌代表性的音樂,但並不包括民間流傳的通俗音樂及鄉間小調,通俗地講就是曾流行於上流社會貴族、士大夫階層的陽春白雪,絕非普羅大眾、下里巴人中的靡靡之音。狹義上更多的則特指西方貴族中流行的音樂,如十八、十九世紀的維也納古典樂派;而廣義上再通俗不過的就是老掉牙的過時音樂。

爵士音樂

自15世紀新大陸被發現後的400多年間,有源源不斷的非洲裔人被當做廉價勞動工具被販運到拉丁美洲,這些非洲裔人將從非洲本土帶來的“紅白事”散拍樂,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和改良,並將西方的管絃樂器、彈撥樂器融入其中,並在20世紀初美國新奧爾良地區的非洲裔人生活圈中,成為生活調劑和消遣的舞曲性質音樂。因表現形式和場景多為單人或幾人以上組成的樂隊,常使用銅管樂器和彈撥樂器以切分節奏貫串全曲進行即興演奏,逐漸風靡北美地區,並定名定型成為爵士樂。後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成為娛樂場所中必不可少的樂隊,後蔓延至美國水兵中,因而也時常被意識形態閉塞的國人錯誤理解為腐朽音樂產物。由此成為近現代已北美地區為代表的西方流行音樂、搖滾、重金屬音樂的發端

自進入20世紀後,隨著電子通訊技術的興起和廣泛應用,由20世紀50年代用電子技術獲取以正弦波造成無泛音的純音以及一系列電子模擬、加工出來的各種奇異的音響、紛繁多變的節奏,使人們得到煥然一新的視聽感受,以及無限的虛無縹緲聲音遐想。而中國的電聲音樂則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從日本引進發展的,作為中國電聲音樂的鼻祖和代表作就不得不提到1978年的紀錄片《潛海姑娘》中的配樂和1979年上映的故事片《甜蜜的事業》插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彩色音樂

大家都知道1879年愛迪生髮明瞭電燈,但卻很少有人知道愛迪生為了推廣自己的發明,特意在美國紐約羅曼公園用數百個電燈燈泡交織下進行別出心裁的音樂演奏會,因而被音樂史上稱之為彩色音樂的鼻祖。後來經過不斷地演變和發展,揉合了音樂、光學、電子學機械工程、激光等學科全新綜合性藝術。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靈鶯音樂


最近越來越迷上巴赫的音樂,尤其是《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第一號前奏曲。不驕不躁,彷彿面臨平靜的大海。

第一款ipod發佈會上,喬布斯放的音樂就是這一首。

有一年,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來到喬布斯的家,坐在客廳裡,拿出了他的1733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演奏了巴赫的曲目。他告訴喬布斯夫婦:“這是我本來希望在你們的婚禮上演奏的曲子。”喬布斯淚流滿面,並告訴他:“你的演奏是我聽過的最棒的,有如上帝駕臨,因為我不相信一個凡人能做到這樣。”

馬友友在“全球巴赫計劃”中的首發會中談到他為什麼會選擇巴赫以及巴赫音樂的魅力。或許可以為我們聆聽巴赫提供一個指導:

為什麼是巴赫的音樂呢?

一部作品,在300年後的今天,依然有如此之大的的力量嗎?

能夠讓我們在困難時期不迷失方向,從中受益?

這要從他早年生活的三個記憶片段談起。

>>>

馬友友四歲時,父親手把手教會了他第一組曲。在Sarabande最後一個音符平緩著陸、Menuet第一音符恰如其分的完美登場,那種感覺對於4歲的孩子是一種美的享受。

>>>>

第二個記憶來馬友友父親,他是一位在中國和法國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小提琴手。 父親常常向他講述,在巴黎被佔領時燈火管制期間的絕望和寂寞,靠回憶巴赫奏鳴曲變奏曲,晚上偷偷彈給自己聽,以此作為精神支撐艱難度日、最終熬過了痛苦歲月。

>>>>

最後一個記憶是他的音樂英雄所說的話。第一次閱讀Pablo Casals的回憶錄時,他從字裡行間中悟出了一種音樂和生命的哲學,直到現在依然鼓舞著他,甚至更強烈:首先,我是一個“人”;其次是音樂家,最後才是大提琴家。

馬友友相信,在創作這些作品時,巴赫扮演了音樂家 - 科學家的角色,表達了對自然和人性的精確觀察。

當生物學家路易斯·托馬斯被問到,他認為應當把什麼樣的人類文明帶到太空?他答道:“

我會把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所有作品送上去,儘管這有點誇張。

沒有比巴赫的作品更具深厚情感的音樂了。它們是最高級別的,他的音樂儘管在知性上很複雜,但卻如此的迷人和富有感情;如果沒有巴赫的音樂,我們的音樂史將完全不同,將不會有莫扎特、貝多芬或浪漫史的存在。每個時期的音樂都多多少少受到巴赫音樂的影響;我們無法想象一個不能演奏巴赫音樂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