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兩版《隱形人》大PK,誰更能代表科幻驚悚片?

由於美國疫情集中爆發的原因,北美大部分的影院已經關閉,這導致了不少正在院線播放的電影提前轉戰到了線上。

這也沒辦法,畢竟大家都是要吃飯的。

電影公司投入了那麼多錢用來進行電影的製作和宣發,總不能就這麼打水漂吧。

新舊兩版《隱形人》大PK,誰更能代表科幻驚悚片?

這麼做唯一的好處就是身處大洋彼岸的我們可以更早有高清資源看了。

以至於最近我手裡的電影都快看不完,時間實在是有限。

大家不要著急,對於這些電影,我們一點一點聊,今天我們先看今年開年最成功的科幻驚悚片《隱形人》。

(劇透提醒,還未觀看該片的影迷可以關注下我的公眾號“影客空間”,在後臺回覆關鍵詞“隱形人”獲取資源)

新舊兩版《隱形人》大PK,誰更能代表科幻驚悚片?

《隱形人》備受影迷關注的最大原因來源於兩方面:

一是這部電影屬於經典IP的翻拍,2000年版的《透明人》是不少80/90後的童年陰影,劇情和特效現在看來依然不過時。

二是該電影的導演是雷·沃納爾,正是他和溫子仁一起打造了《電鋸驚魂》、《潛伏》等經典恐怖片。

他的上一部作品《升級》也是走科幻驚悚風格,豆瓣8.1分。

新舊兩版《隱形人》大PK,誰更能代表科幻驚悚片?

我個人是看過2000版《透明人》的老影迷了,因此在觀看這部新作品的時候難免會進行一些對比。

所以乾脆我們就直接來對比性地談一談吧。

由於《隱形人》劇情比較簡單,我們這次就不贅述了,直接開聊。

新舊兩版《隱形人》大PK,誰更能代表科幻驚悚片?

新作在設定上更科學


2000版由保羅·範霍文導演,英文名稱是《Hollow Man》,其原意是“中空的人”,中文翻譯名稱為《透明人》。

劇情上是幾個軍方的科學家在進行隱形技術的研究,其中一位科學家在藥物尚未穩定的時候選擇拿自己進行人體實驗,結果真的隱身了,但卻無法恢復回來。

在此期間他發現了身為透明人的好處,開始一步步走向犯罪之路。

新舊兩版《隱形人》大PK,誰更能代表科幻驚悚片?

從光學原理上來講,直接通過藥物來隱身是不現實的,即使能夠達到隱身的目的,那麼實驗者也會成為徹底的盲人。

因為隱身其實就讓光線能夠直接穿過人體而不會發生反射或者折射。

但這樣一來,光線也就無法通過晶狀體呈現在視網膜上了,光線會直接穿過去,實驗者自然就什麼都看不到了。

所以,變為透明人的意義就真的不大了。

除非能保持兩隻眼球不隱身,但那樣還是太奇怪了。

新舊兩版《隱形人》大PK,誰更能代表科幻驚悚片?

從這一點上來說,沃納爾的新作則將隱身的能力改成了一身裝有無數顆微型攝像頭的衣服。

原理上這些攝像頭既可以充當眼睛的角色,也可以通過無縫播放身後的影像來達到隱身的目的。

這就如同特工片中常見的用攝像頭來模擬室內環境一樣。

因此2020版的電影英文名稱改為了《The Invisible Man》,意為“不可見的人”,中文譯名為《隱形人》。

畢竟,他並不是真的變透明瞭,只是通過攝像頭模擬周圍環境來達到隱身的目的。

新舊兩版《隱形人》大PK,誰更能代表科幻驚悚片?

劇情上新版電影略輸一籌,格局太小


雖然透明只是不少人一廂情願的科學幻想,但它卻是為藝術創作帶來了很多靈感。

2000版《透明人》將這一點展現得淋漓盡致。

當你變得透明後,目前世界上的法律就已經不再適用於你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道德界限就會越來越模糊。

所以那個科學家才從一開始的好朋友、好鄰居一步步成為了罪犯。

新舊兩版《隱形人》大PK,誰更能代表科幻驚悚片?

還認得出來麼?那個穿衣服的科學家正是小滅霸

他剛開始成為透明人的時候心理狀態是困惑和煩躁的,因為他無法變回去了,這是一種對新身份的排斥感。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他有點習慣了這個身份,於是開始偷跑出實驗室去防風。

走到大街上他才發現自己透明人這個身份還挺有趣的,對小孩做做惡作劇什麼的也不錯。

新舊兩版《隱形人》大PK,誰更能代表科幻驚悚片?

隨後他回到家,開始用望遠鏡偷窺樓對面的漂亮妹子。

不過很快他便意識到,反正沒人看得見自己,幹嘛不直接去妹子的臥室看呢?

最後,看都看了,那XXOO也就無所謂了,反正妹子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報警更沒用。

於是所有事情就都很順理成章了。

新舊兩版《隱形人》大PK,誰更能代表科幻驚悚片?

舊版《透明人》展現的是一個不受現有社會規則約束的人逐步走向墮落的故事,這裡麵包含了很多東西。

劇情看著很像是島國某些動畫片中的情節。

但這恰恰就是人性,符合普通人的心理發展預期。

新舊兩版《隱形人》大PK,誰更能代表科幻驚悚片?

而在沃納爾的電影《隱形人》中,一個科學家研製出來如此驚天駭俗的高科技衣服竟然只是為了偷窺和控制女友,其格局未免小了太多。

到影片後半部分,就連科學家的哥哥也都穿上了隱身衣出來搞事情,真就是倆變態兄弟唄。

女主在發現隱身衣之後也不是第一時間穿上它與反派搏鬥,而是藏了起來,藏了起來!

這種情節轉折我確實是沒想到。

從這點上來說,《隱形人》的劇本編排確實不如前作《透明人》。

新舊兩版《隱形人》大PK,誰更能代表科幻驚悚片?

《隱形人》的票房制勝之道


豆瓣上,2000年保羅版《透明人》的評分只有6.7分,而沃納爾版《隱形人》評分卻高達7.5分。

差距竟如此之大。

後者上映後其在北美的票房也是一路高歌猛進,以700萬美元的投入僅在北美就砍下了6700多萬美元的票房,全球1.2億美元。

如果不是疫情影響,這個數字還會繼續上漲,翻了十倍不止。

新舊兩版《隱形人》大PK,誰更能代表科幻驚悚片?

造成這一現象很大原因其實是後者是實實在在地戳到了現代人的痛點。

作為一個常年與恐怖片打交道甚至讓恐怖電影重回主流視野的人,雷·沃納爾對於人們害怕的點把握得相當精確。

在如今這個到處都有攝像頭的時代,我們越來越害怕的就是隱私洩露。

尤其是對於偷窺的恐懼,可以說是達到了歷史最高點。

新聞上到處都是酒店被安裝了針孔攝像頭的報道,還有前幾年美國被爆出來的“稜鏡門”事件。

哪一個聽起來都那麼後背發涼。

新舊兩版《隱形人》大PK,誰更能代表科幻驚悚片?

尤其美國還是一個以標榜著“人權”和“自由”為主的國家。

這時候,沃納爾突然告訴你,有一種技術可以讓別人隨時隨地都偷窺你,監視你的一舉一動。

簡直沒有比這更可怕的了。

哪怕這個人什麼都不做,就這麼看著你的生活,甚至都能把人逼瘋。

更何況他還會影響你。

新舊兩版《隱形人》大PK,誰更能代表科幻驚悚片?

雷·沃納爾也相當會把握觀眾的心理。

他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是全部圍繞女主來展開的,通篇下來觀眾會極容易帶入到女主的身上。

我們會以她的視角去看待她所處的世界。

甚至劇情在進行到一半的時候都沒有直接的證據能夠證明隱形人的存在,但鏡頭又時時刻刻以一種偷窺的視角去觀察女主。

感覺就像是半夜睡不著總感覺窗簾後面有人一樣。

這種對身邊熟悉的事物突然產生的未知恐懼感往往會特別真實。

200年版《透明人》從拍攝手法上一直是以第三人稱的視角切入,許多恐怖場景觀眾無法切實地感同身受。

新舊兩版《隱形人》大PK,誰更能代表科幻驚悚片?

《隱形人》成功的另外一個原因就與近期好萊塢的“女權運動”有關了。

整部電影看下來,我們看到的其實是一種傳統男權對於女性的極端壓迫。

這對於“後韋恩斯坦時期”的美國女性來說,簡直就是噩夢一般的存在。

(韋恩斯坦是好萊塢“性侵門”的主角,遭到諸多女明星的指控,被判25年監禁。)

新舊兩版《隱形人》大PK,誰更能代表科幻驚悚片?

沃納爾在電影中將女性對於這種無形權力的恐懼心理展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是當她向周圍人求助的時候沒有任何人能夠理解她,近乎絕望和崩潰。

在這裡,必須要給女主伊麗莎白·莫絲的演技點個大讚,刨除後半段現行了的隱身人,這就是她自己秀演技的一個舞臺。

真就是對著空氣表演!

新舊兩版《隱形人》大PK,誰更能代表科幻驚悚片?

總體評價來說,我覺得沃納爾2020版《隱形人》帶給我的震撼和觀感遠不如保羅2000版的《透明人》。

不過這可能也裡面可能也含有自己的情懷在。

畢竟時代變了。

一直以來,好的電影作品往往有兩種:

一種是超越時代存在的;一種是緊跟時代潮流的。

《隱形人》明顯屬於後者。

大家是如何看待這部新作的呢?

歡迎在評論區聊聊。

新舊兩版《隱形人》大PK,誰更能代表科幻驚悚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