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专稿⑩】饺子达人张秀琴:做出青海优质速冻饺子

【三八专稿⑩】饺子达人张秀琴:做出青海优质速冻饺子

编者按:性别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标签,看到女性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身为女性能有什么价值。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在如今愈发倡导男女平等的时代,女性在社会分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医生、教师、环卫工人、创业者……2020年三八妇女节期间,青海在线网(www.qhzaixian.com)对于不同行业的女性进行了采访,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们的故事吧。妇女,不代表家庭主妇,更不意味着年老色衰,她们独立、坚强、为女性和人类权利勇敢斗争。“我们女性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三八专稿⑩】饺子达人张秀琴:做出青海优质速冻饺子

张秀琴在清理饺子机

走进尔萨饺子坊,映入眼帘的是一台自动饺子机,一位身穿白大褂的身影在忙碌着,“弓长张,优秀的秀,琴棋书画的琴,我的名字是张秀琴。”今年50岁的张秀琴这样自我介绍。

张秀琴的父亲是东北人,早年间来到西宁,摆摊做包子、饺子生意,后来就定居在西宁。张秀琴从小吃父亲做的羊肉萝卜饺子,一次能吃20个,青海优质的牛羊肉,搭配新鲜的萝卜,陷香皮筋是她童年记忆里的“味道”。随着慢慢长大,父亲把自己包饺子的手艺传授给了她,本以为只是学一种厨艺,没想到包饺子成了她创业的项目。

从“零”开始:走出自己的道路

1992年,张秀琴和丈夫结了婚,两人文化程度不高,只能做一些手艺活,夫妻二人买了一架烤炉,开始了推车卖烤红薯的小生意,卖烤红薯的生意仅仅能维持两人的生活,等孩子出生后,生活就显得有些拮据,夫妻二人不得不重新想办法赚钱。

25岁那年,张秀琴跟父亲回了一次东北老家,屋外白雪皑皑,冰雪连成一片,肉类食物放在窗外雪堆里,她常吃的饺子也挤在一堆食物中,一个个冻得像石头一样硬。她问父亲为什么要把饺子冻成“硬疙瘩”,父亲告诉她,东北人在冬天会利用室外的低温保存食物,延长食物的保鲜期。从那时起,她知道了饺子可以用低温速冻的方式延长保鲜期,被冻住的饺子不易变形。

速冻饺子这一概念在张秀琴脑海中挥之不去,回到西宁,她把自己在东北看到的冻饺情况告诉了丈夫,夫妻俩开始做手工速冻饺子的尝试。2002年,西宁站还没有翻修,在火车站后的小胡同里,28岁的张秀琴开了属于自己的手工饺子作坊,怀着一腔热血和激情,开始了她的“饺子梦”。那时,西宁各个餐馆还没有速冻饺子配送,张秀琴开了第一家速冻饺子配送作坊,自己在小作坊中洗菜、剁肉、调陷,丈夫用摩托车配送饺子。“刚开始做,真的挺累的,大批量的手工包饺子,我俩有些应付不过来。”回忆第一次大量包饺子,张秀琴说。

【三八专稿⑩】饺子达人张秀琴:做出青海优质速冻饺子

张秀琴在调饺子馅

事情的发展总是充满了波折。包好饺子,有了样品,下一步就是推销手工速冻饺子,张秀琴联系了很多餐馆,向餐馆老板推销自己的饺子,每天带不少样品亲自去餐馆推销。因为很多餐馆的老板不相信速冻饺子的味道和粘合力比新鲜饺子好,她就在餐馆中亲自煮饺子给老板试验,得到老板的肯定后,她欣喜若狂。在遭遇冷眼时,她也不灰心,重整精神继续推销手工速冻饺子,“许多老板因为我是女人,上门推销饺子根本不理我,那时候挺无奈的。”一次次的拒绝和冷眼,都没有将她击垮,反而越挫越勇。

一个多月的推销,张秀琴的手工速冻饺子打开了销路,从零订单到两百多家餐馆订单,速冻饺子逐渐被接受,订单也越来越多,张秀琴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西宁的餐馆、海东等四个州的餐馆,都有我们的客户,当时生意很火爆。”随着订单的增多,夫妻二人招了2个员工包饺子,即使这样,每天至少要忙10小时才能确保饺子供应正常。每天洗菜、调馅、监督员工包饺子,凡事亲力亲为,常常忙得无法按时吃饭。

除了日常在小作坊忙碌,张秀琴特别喜欢看报纸和电视广告,关注食品创业信息。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电视上看到自动饺子机的广告,下定决心要购入一台自动饺子机,实现小作坊自动化生产线。她先后去了天津、北京、山东等地方挑选合适的自动饺子机。不久,小作坊就添置了和面机、碎肉机、饺子机,机械的运作大大提高了包饺子的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但机械带来的麻烦接踵而来,自动饺子机粘合的饺子皮不牢,经常露馅,还需要人工二次粘合,加之机器经常“罢工”,消耗的时间又拉低了原有的效率,张秀琴夫妻二人用机器磨合了很长一段时间,生产效率才得到提高。

在一次使用机器碎肉时,张秀琴的右手中指被碎肉机削去一节,“当时脑子被疼痛麻痹,大脑一片空白,丈夫及时送我去了医院。”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张秀琴不能用右手干活,只能用左手干一些简单轻松的活,但她还是每天坚持在作坊中监督饺子生产。说到手指残缺的一小节,被她一句话带过,用她的话来说:干什么工作都有风险,不能因为受过伤就害怕前进。

15年的速冻饺子生产,让张秀琴有些疲惫,她想换一个行业,开一家面食馆。开面食馆的想法在她脑海中成型后,她立马开始行动,关闭饺子加工作坊,另找铺面规划面食馆。2017年5月,张秀琴开了一家拉面馆,开餐馆后,第一次感觉到转行的困难,整整两年时间餐馆的收入并不理想,还赔了不少本钱。这时,她又想到干回老本行,做速冻饺子配送。她下定决心做回速冻饺子生产,在韵家口附近找了一间店铺,装修成饺子加工坊,于是,张秀琴的速冻饺子又开始了业。

一心一意:专注饺子事业

2019年,西宁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家速冻饺子配送店,生意更不好做,她想了很多办法,利用网络直播、微信朋友圈宣传、联系老客户,慢慢打开了销路。还在第一次做速冻饺子经验的基础上,改良了经营模式,注册了青海回馅香有限公司。这一次,她不仅要做速冻饺子,还要做速冻包子,她又订购了一台新的自动饺子机和包子机,招了3名员工,一边做机器饺子,一边做传统的手工饺子,一边自己摸索速冻包子的销售方式。

【三八专稿⑩】饺子达人张秀琴:做出青海优质速冻饺子

张秀琴在饺子冷冻室

在张秀琴身上,有一种生活智慧,总能为想做的事情找到可行的门路。

优质的青海牛羊肉,精选的新鲜蔬菜,独特的调料,作坊卫生的生产方式,保证了饺子优质鲜美,也是张秀琴对饺子品质最自信的一点。听到不少餐馆的老板向她反映饺子味香皮薄时,张秀琴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看着自己的速冻饺子事业重回正轨,张秀琴欣慰地笑了,“折腾过别的生意,我现在只想做速冻饺子生产,把传统的美食传承下去。”她的目标是,2021年扩大产业链,把小作坊扩大成饺子加工厂,让自己的饺子“走”出青海。

因为每天长时间在作坊工作,张秀琴很少有时间在家陪母亲和孙女,小女儿在家帮她照看老人和孙女,儿子则跟着自己做饺子作坊的生意,“女儿今年17岁,放假在家帮忙做家务,减轻了我不少负担。”说到孩子,她满脸愧疚,她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她对孩子们的爱,饺子作坊的名字是她以儿子的名字命名的,对于女儿,她希望女儿生活地快乐,做自己想做的事,从不给女儿压力,好在女儿很懂事,经常帮她做饭和照顾家人,“我觉得我的家庭很幸福,我很爱我的家人。”

或许是因为第一次办速冻饺子作坊高压的工作,她早已学会了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寻找甘露,全家自驾游青海是张秀琴放松的方式。每年夏天,张秀琴全家都会去青海湖游玩,蓝天白云,碧蓝的湖水,草原上牛羊悠闲地吃草,这些美景冲淡了工作带来的疲惫感,也让家人之间的距离更近。

【三八专稿⑩】饺子达人张秀琴:做出青海优质速冻饺子

张秀琴生活照

张秀琴热爱自己的脚下这片土地,热爱青海的每一处风光,更爱“青海味道”的尔萨速冻饺子。她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在饺子作坊中,她的目标是做出青海最优质的速冻饺子。她做事是磊落的,遇到自己决定的事,会义无反顾地前行,凡心所向,素履所往。(文/米海莲 图/受访者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