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雙堠鎮仲山村:念好產業發展經 探索致富真路子


決戰決勝

齊/心/協/力 共/克/時/艱

在沂南縣雙堠鎮仲山村中醫藥產業園裡,挖掘機正在來來回回地翻整著土地,5、6個工人忙碌搬運著挖掘機翻出來的石塊。一旁的項目負責人劉濤介紹,這個中醫藥產業園是張書記規劃打造的,現在已經流轉了170畝地了,3月5號開始復工整地,很快就能把這塊地平整好。

01

借“優勢”促產業助脫貧


沂南雙堠鎮仲山村:念好產業發展經 探索致富真路子

劉濤口中的張書記是山東省委組織部選派到仲山村的黨支部書記張錦光,2018年2月張錦光駐村後,發現村莊經濟基礎薄弱,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村裡大片的土地,年輕人不願種,老年人種不了,眼看要成了荒地。心急如焚的張錦光帶領工作隊一番考察後,決定藉助山區優勢,發展丹參、金銀花等中藥種植,並規劃建設了仲山中醫藥產業園。

產業園規劃佔地面積1000畝,計劃總投資700萬元,以仲山村為核心,輻射四個行政村,以規模化的種植促進農民增收的同時,也有利於促進相關的肥料業、交通運輸業、中醫藥產業等進一步發展。

“我們這個項目的選址、規劃、審批、土地流轉等,都是張書記一直在忙,下一步規模化種植鋪開了,品牌也就打出去了,還能吸引種植戶加入,肯定會越幹越好。”說起產業園的前景,劉濤信心滿滿。

02

溫室大棚成就“致富經”

沂南雙堠鎮仲山村:念好產業發展經 探索致富真路子

中醫藥產業園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更早建設的溫室大棚項目已經讓村民看到了收益。

2018年,張錦光利用70萬元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建設了3棟溫室大棚及棚區配套設施。建成後的三座大棚以每年4.6萬元的價格對外承包,承包費全數分紅給村內貧困戶。

沂南雙堠鎮仲山村:念好產業發展經 探索致富真路子

今年49歲的黃寶林就承包了其中一座大棚,他的棚內共種植了2萬棵紅油香椿,在他的精心管理下,每10天左右便可採摘一次,2020年春節前已售賣了兩茬,賣價達到35元/斤,棚內的香椿已長到第五茬,現已收入4萬元,預計賣完最後一茬後純利潤可達6萬元。


談起自家香椿收入如此之好,黃寶林總結了兩大原因。一是質量好,“咱種的是最好的品種,生長環境也好,張書記弄這個大棚採光、保溫比咱老百姓自己搭的棚子強多了,這個結構是請人來設計的,多大的雪都壓不倒。張書記還經常找種植專家給我們做技術指導,所以咱這香椿的質量沒得說,好東西就得賣出好價格。”黃寶林自豪地說。二是銷路活,一開始黃寶林便緊跟潮流搞起了網上銷售,通過淘寶平臺訂單源源不斷,疫情防控期間又做起了微商,多種銷路賣得紅紅火火。


黃寶林的賣香椿之路走得如此順暢,他最感激的還是張錦光書記:“領導一直盡心盡力的給我們服務。”1月中旬的一天,黃寶林大棚裡電路出了問題,控制棚頂草簾子收放的發動機不能工作了,當時夜間氣溫極低,若是不能及時將草簾子放下,一夜過後整棚的香椿都會凍死,找不到電工的黃寶林急忙求助張錦光。張錦光多方託人找到了一名電工,緊急維修到晚十點左右才把電機修好了。看到棚頂的草簾子緩緩鋪下,黃寶林心裡的石頭總算是落地了。

03

扶貧加工點拓寬群眾收入渠道

沂南雙堠鎮仲山村:念好產業發展經 探索致富真路子

離溫室大棚不遠處的一家編織袋加工點也已經復工近半個月了。近年來,在張錦光的支持下,這個加工點的規模越來越大,共有十幾位工人,平均一個月可加工40萬條編織袋。

走進加工點,映入眼簾的是滿滿當當的已經打好包的編織袋,幾位女工正熟練操縱著縫紉機往編織袋上縫線,其中一位是41歲的段遵英,幹活熟練的她每天能縫2700—2800個編織袋,可收入80—90塊錢,足夠補貼家用了。不遠處坐著71歲的婆婆嚴玉葉,正在認真地繫著編織袋上的線繩,婆婆年紀大了,家人也不希望她出太大的力氣,來這裡幹活比較輕鬆,不僅能消磨時間,還能賺20塊左右零花錢。婆婆笑稱,兒媳是大工,她是小工。婆婆說,自打她搬到村中心的新家後,沒事就來這裡幹會活,聊聊天。2018年9月份,張錦光書記組織村裡修路,拆了她家的老房子,並組織她們搬進了村中心條件更好的安置房。新房子離廣場近,夏天還能出來跟著跳跳廣場舞,婆婆對現在的日子很是滿足。

04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沂南雙堠鎮仲山村:念好產業發展經 探索致富真路子

疫情初期防控物資極度匱乏,張錦光心急如焚,幾經周折為村裡協調了軍用帳篷、4000個口罩、測溫儀、酒精和84消毒液等防護醫療物資,全部免費發放給村民。

為避免村民因疫返貧致困,張錦光選擇了村內一處商店作為村民農資生活服務保障點,在保障日常生活物資充足供應的基礎上,協調縣供銷合作社在保障點設立代銷處,提供各類化肥、農藥,保障春耕春種。

沂南雙堠鎮仲山村:念好產業發展經 探索致富真路子

駐村兩年來,張錦光的目標始終如一,他不僅要帶領村民脫貧,更要帶領他們致富。他和他的工作隊把目光牢牢盯在發展特色產業、培植經濟基礎上,仲山中醫藥產業園、編織袋加工車間、中草藥加工車間、西瓜大棚和米酒加工車間等項目蓬勃發展。

“愛黨愛國民風淳樸,山前山後風景秀麗”,硃紅色的入村大門上,是工作隊編寫的標語,這是對文明、富裕、幸福新仲山長久發展的美好願景。從老一輩的艱苦奮鬥,到新一代的開拓創新,從面對疫情時的眾志成城,到發展建設時的齊心協力,在張錦光的帶領下,仲山村村民們正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

來源:i沂南 供稿 | 麻傑 尹君 薛峰 超群 天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