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戶區變身百姓心中“風水寶地”

南京江北新區頂山街道,地處江北新區核心區及南京自貿片區範圍內。近年來,頂山街道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鼓作氣幹到底”,著眼棚戶區改造、人居環境整治、社會治理改革等百姓最關心、最期待的民生實事,下狠功夫,勵精圖治繪就“實力、品質、幸福”新頂山,在江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貢獻頂山力量、體現頂山速度、展現頂山擔當。

“砰!砰!……”裝修工具作業的聲音在小區裡此起彼伏,運送建材的車輛不時駛入小區,透過還未封閉的幾家住宅,可以看到裝修工人正緊鑼密鼓地施工。3月19日,記者來到南京江北新區頂山街道錦繡雅苑小區,這個去年底剛剛交付的住宅小區“復工”熱情很高。

“南京的大工程不都在趕工,要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嗎,我們也要‘搶’,把回家的時間搶回來。”一位住戶笑言。

近年來,為改善居民居住環境,頂山街道啟動棚戶區改造項目,目前已陸續完成80%的棚戶區改造,近4000名居民住上拆遷安置房。

位於金湯街社區的錦繡雅苑,就是棚改項目的安置小區之一。小區建成前,居民在外過渡,去年年底小區交付,不少居民準備過冬後裝修,沒承想被疫情耽誤。如今疫情轉好,復工加快,居民們也抓緊趕起了自己的裝修工程。

為什麼這麼著急回家?與錦繡雅苑為鄰,住在社區另一棚戶區改造工程點將臺花園小區的居民給了記者答案。

“我們金湯街現在可是風水寶地!”點將臺花園小區居民吳君說,以前金湯街是人人嫌棄的棚戶區,現在安置小區環境好了,路修好了,休閒設施越來越多了,“我們這個地方靠著山,地下有泉水,這樣的環境上哪去找。”

記者細細參觀了吳君口中的“風水寶地”。從江北大道快速路轉入社區內,順著山勢,一條平整乾淨的柏油馬路一路向上,道路兩側草坪、花壇點綴。轉入居民生活區的入口處,王荷波紀念館在此矗立,一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景觀小品讓人眼前一亮。

記者瞭解到,一年前,進入社區的這條路還是居民的“心頭患”,道路坑坑窪窪,一到下雪下雨,泥濘不堪,老人們幾乎無法出門。去年,在安置房建設方將道路移交給街道之後,頂山街道就把金湯街社區道路提檔列為街道重點城建工程之一。去年夏天,路修好了,金湯街人的“門面”煥然一新。

安置小區內更是如此。進入點將臺花園小區,看似普通的安置房小區,處處透著百姓生活的“小精緻”。鐵藝柵欄作圍牆為小區平添了幾分清新氣,垃圾分類投放,小區處處整潔如新……

“改造前,金湯街社區多為自建房,居民人均居住面積低於15平方米,居住條件很差,這裡還靠著點將台山,部分房屋面臨山體滑坡風險。”頂山街道城市管理辦副主任王鵬介紹,街道於2008年啟動了第一個棚改項目,不斷改善居民住房條件的同時,努力提升大家的生活環境品質。

今年1月,街道為居民準備的又一個“驚喜”——8000平方米的居民文體綜合廣場,在錦繡雅苑旁建成,取名王荷波廣場。“去年,考慮到居民活動空間不足,我們在社區西北角一處荒草地,規劃了社區廣場。”王鵬介紹,歷時3個月,廣場建成了。

廣場入口處,三米高的紅色景觀小品醒目豎立,放眼望去,籃球場、足球場、兒童遊樂場等設施應有盡有,球場旁的舞臺將成為居民今後的歡樂“秀場”,滿滿承載著棚戶區大變身後,百姓的生活自信。

44歲的殷智紅是金湯街社區走出的“成功人士”,經營著自己的公司,有著幸福的家庭。4年前,已在較好的商品房小區購置房產的他,卻帶著家人搬回來了。

“社區可以滿足我們的所有生活需求,平日裡,我們工作忙,老人、孩子在社區能得到很好的照顧,我們就安心了。”殷智紅說,與自己同住的岳父岳母已年逾八旬,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裡有衛生所,還可以預約醫生上門,為老人帶來很大便利。

衛生所、親子活動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與安置小區同步建成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是金湯街居民的另一個“家”。

“剛交付的錦繡雅苑小區內,有1000餘平方米的社區服務用房,近期街道將啟動裝修,打造一個以室內活動為主的社區服務中心。”王鵬說。

吳君說,自己住在南京主城區的朋友,隔三差五就會到自己家裡來做客,這裡鬧中取靜,環境好,蔬菜新鮮、便宜,讓朋友們很是羨慕。“在這裡住了五十幾年,沒想到,金湯街還成了讓人羨慕的地方呢。”吳君笑著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