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雞飛出大山去 ——記常村鎮薛莊村“養雞達人”樑芳夫婦

一位樸實的農民,從感動中振作,從困難中覺醒,從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打工者,成為十里八村的“養雞達人”。

3月20日上午,常村鎮薛莊村的梁芳夫妻像往常一樣提著一桶玉米來到與自家雞舍一牆之隔的山腳下,熟練地向雞群拋撒玉米粒,1000多隻散養雞迅速圍攏過來搶食,場面十分壯觀。

土雞飛出大山去 ——記常村鎮薛莊村“養雞達人”梁芳夫婦

天有不測風雲

今年57歲的梁芳,全家8口人。因生活負擔過重,他們家於2013年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早日擺脫貧困,梁芳夫婦農忙時在家務農,農閒時外出打工,日子過得也算湊合。但2015年的一場意外,梁芳從高處墜落,導致腰脊柱骨折,再也幹不了重活。突如其來的災難給這個逐步向好的家庭蒙上了陰影,僅治療費和康復費,就讓梁芳夫婦耗盡了所有積蓄,日子苦不堪言。

“孩子在外工作,一年回不來兩次。家裡上有90多歲父母,下有兩個年幼的孫女要照顧,想想都愁人……”每每回憶起臥床在家休養的那段日子,梁芳都禁不住落淚。

扶貧政策送希望

隨著脫貧政策的深入實施,市農科院派駐薛莊村的第一書記賈澤鋆來到該村。他不僅帶來了好政策,還請來了養殖專業技術人員,幫助村民脫貧致富。聽著賈澤鋆傳達的各種幫扶政策,親眼看著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惠民項目一項項落實,梁芳夫婦燃起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希望。

經過深思熟慮,梁芳夫婦決定“幹一票”大的。2019年初,兩人決定利用自家背靠大山的優勢,憑藉過去養殖土雞的經驗,在山上搞一個放養式柴雞養殖場。

說幹就幹。沒有啟動資金,梁芳夫婦東拼西湊籌得10餘萬元,包了幾十畝荒山,又引進了1000餘隻優質雞苗。以前建築隊的朋友聽說梁芳的困難後,三五成群來幫忙,你一磚,我一瓦,很快搞好了基建,節省了一大筆開支。在大家的幫助下,梁芳夫婦在山腳下蓋起了小規模的養殖場,開始散養柴雞。

土雞飛出大山去 ——記常村鎮薛莊村“養雞達人”梁芳夫婦

技術員上門解難題

梁芳夫婦自此當起了“雞司令”。他們每天早出晚歸,大部分時間都待在雞場裡,照顧雞崽冷暖,給它們餵食、清糞、打防疫一項都不敢馬虎。即使精心照料,雞崽也會時不時死幾隻,這讓他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賈澤鋆瞭解他們的困難後,主動找來市農科院專業技術員付金崗上門為他們提供技術援助。在付金崗的悉心指導下,梁芳夫婦很快掌握了基本的規模化養殖技術。

“付老師來了之後,不怕髒、不怕累,進到雞場裡一待就是大半天。不僅幫我們解決了技術難題,還手把手教我們,真是我們的救星。”說起付金崗,梁芳夫婦讚不絕口。

面對梁芳夫婦的感謝,付金崗說:“我們吃住在村,就是要與群眾打成一片,幫助解決大家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土雞飛出大山去 ——記常村鎮薛莊村“養雞達人”梁芳夫婦

擺脫貧困奔小康

為了進一步提高柴雞的肉質和產蛋質量,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梁芳夫婦充分發揮大山自然優勢,白天把土雞放養在山上捉蟲子,吃草籽,晚上趕回雞舍統一管理。功夫不負有心人,數月後,第一批散養柴雞育成並開始產蛋,一經推出就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

隨著養殖技術的不斷成熟,2019年下半年,他們又購買投放了1500餘隻雞苗,經過悉心培養,現已育成。由於雞子質量好,傳唱度高,很多城裡的顧客還經常專門開車來購買。

“他家山上散養的柴雞確實不錯,肉質好,雞蛋營養高。我們每次來都喜歡自己上山抓,不但玩著高興,吃著也放心。”從城裡開車來的王先生,一邊看著山上行走的“獵物”,一邊說。

自2019年至今,梁芳家的散養柴雞和雞蛋按照市場價出售,共計賣出了20多萬元。不僅徹底摘掉了貧困“帽子”,還成了村裡有名的“養雞達人”,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雞蛋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裡。今年我們準備在擴大養殖規模的同時,再引進一批優質土豬,綜合發展。”說起未來的發展,梁芳信心滿滿。

“是黨和政府幫助我們富起來的。我們以後要在發展好自身特色養殖的同時,為村民免費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也為村裡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梁芳說。(梁宇 梁培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