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下跌已成定局,一線城市會不會降到2萬以下?

疫情影響下,今年的房地產市場總體下跌已成定局,但要說大幅度下跌,是萬萬不可能的,3月16日,央行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來穩定樓市,同時3月20日並未出現lpr下調也可以看出國家嚴格執行房主不炒。畢竟偌大的一個國家,居民有著400萬億的財富,而其中的70%(也就是大約人均20萬元)的資產沉澱在固定資產中。而又沒有太多的投資渠道來吸引資金洪流,房地產市場的最大可能就是區域分化會更加嚴重。

所謂的區域分化也就是指一些城市走向日本化,而另外一些城市卻走向香港化。也就是經濟學裡的馬太效應,強則愈強,弱便更弱。

樓市下跌已成定局,一線城市會不會降到2萬以下?

其中,一些政策高地、金融中心、科技創新中心、人才吸引城市、土地資源稀缺地等會在回調中很快得到修復,並吸引著大量的資金湧入,房價也會在未調中很快得以恢復,走向房地產市場香港化的特色;

另外,一些不具有人口引進的城市、區域環境差、產業不發達、居住屬性強、不具交通樞紐的這些城市,會出現持續下滑,甚至有價無市或量價齊跌,喋喋不休的尷尬境地。目前的鶴崗等城市就是這種現象,而且還會快速蔓延,走向普遍的日本化現象。

至於你說的一線城市到2萬,二線城市進8000,小縣城2000就可以。這是沒有可能的。

筆者認為,一線城市未來還會向更高的方向發展,超十萬/平米也就是時間問題。這畢竟是衝著全球城市的目標而去。像北京、上海的人口控制已經非常嚴格了,而一線城市的土地稀缺性決定著未來的房產增量十分有限。物以稀為貴,房地產市場也不會例外。

樓市下跌已成定局,一線城市會不會降到2萬以下?

二線城市可能就沒有這麼幸運,畢竟政策性受限、土地資源相對豐富、金融地位也不高,但人口流入和產業發展非常快速,於是二線城市會出現分化現象。有些城市會向一線城市的方向靠攏,而另外一些發展緩慢且環境不佳的城市則向三四線城市滑去。房價也是出現了分化,高的會高不可攀,而低的可能真的還不要8000元/平米。

最後,說的縣城房產房價跌到2000元/平米,不是沒有,現在就有這樣的城市,只不過你是否願意在那些城市生活。一個房地產開發項目,土地成本一般最低也要50萬/畝,而房屋建安費用也要2000~2500元/平米,開發商管理費、稅金、銷售費、財務費用和基本利潤等也要1000元/平米以上。無論如何,房產的銷售價格也要在4000元/平米以上,否則就是不可延續性。至於那些2000元/平米的跳樓價,也只是特殊情況,想必很多人也不要買。

樓市下跌已成定局,一線城市會不會降到2萬以下?

選擇房產就如同選擇股票一樣,有些會不斷上漲,而有些卻是喋喋不休,到了跌無可跌,那就是成為了ST股。睜大眼睛選好城市、選好地段、選好小區、選好樓層、選好格局,才會有一個好的升值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