鋦瓷匠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兒

孫小榮工作室2019年原創人文旅行圖書《有一種生活叫日照——旅遊生活36計》,已由中國旅遊出版社出版發行。通過尋訪日照,選取36個典型場景,將日照生活具象化;創作36篇文稿,讓日照生活場景化;記錄36個故事,讓日照生活人格化,來展現“有一種生活叫日照”的場景體驗。“小榮說”連載系列文稿,與讀者分享36種日照生活。


鋦瓷匠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兒  | “日照生活36計” 9


在沒有見到唐立果之前,我以為這位在日照頗受推崇的鋦瓷匠,肯定是個飽經滄桑的老匠人。因為鋦瓷這門手藝,還是30年前我剛有記憶時見過。


我的奶奶總是把不小心打碎的瓷碗、瓷碟、瓷缸、陶罐、陶甕等細心地收起來,連一小片碎片也不捨得丟,然後眼巴巴地盼望著那些遊村串巷的鋦瓷匠,在農閒或者下雨天來修補,農忙或者天氣好的時候,鋦匠也得伺候莊稼,攬鋦活兒,不過是兼職的副業。


後來,我們村裡一個年輕人學會了這門技術,村裡老人都誇他是個有出息的後生——年輕時學得一門手藝,就有了飯碗兒。我還記得雨天的時候,我們一幫小孩子圍著他,看他小心翼翼地鋦器物的情形。後來,鐵皮、塑料、不鏽鋼等耐用製品多了,瓷器就少了,經濟寬裕了,器具壞了就扔掉,無須修修補補。鋦匠也銷聲匿跡了,替代他們的是開著三馬子、手拿小喇叭走街串巷吆喝著的小商販和收各種廢品的破爛王。


鋦瓷匠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兒  | “日照生活36計” 9


我們村那位曾經的年輕人,如今也年近60。比我更年輕的,對“鋦瓷”這門手藝就更陌生。任何東西,碎了、爛了、舊了,甚至不喜歡了,不就應該扔掉換新的嗎?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光景,大概當下的年輕人是難以理解的。

年輕的鋦匠

由於鋦匠在我心中這種根深蒂固的時代感,當唐立果在他家小區樓下來迎接我們時,我還以為這位生得白白淨淨、眉目清秀、體形瘦高的年輕人,一定是鋦匠的孫子或者學徒。將我們迎進門之後,我才發現,在四周擺滿各種各樣瓷器,中間僅留有一張茶臺的客廳,只有唐立果一人。眼前這位,就是今天要拜訪的、赫赫有名的鋦瓷匠。


唐立果給我們遞煙,此後不停地遞煙,一根接一根,連嗜煙如命的我,也有點應接不暇;沏茶,此後不停地沏茶,一杯接一杯,每個人茶盞總是滿的。細心、熱情、懂得照顧人;面對陌生人,毫無疏離感,健談,話匣子一打開就滔滔不絕,不像個久宅密室的工匠。


鋦瓷匠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兒  | “日照生活36計” 9

抽完一根菸,喝完一杯茶之後,方知唐立果生於1985年,幾乎與我同歲。遞煙、沏茶的時候,我也注意到,一臉書生氣的唐立果,有著一雙白皙修長的手,正是這雙手,把一門幾乎消失的手藝,玩出了絕活兒。


唐立果並不打算給我們講他的成長閱歷以及如何跟鋦瓷結緣的故事,而是一把又一把地拿出他鋦好的作品,給我們展示他的手藝。


“你看這把,是宜興紫砂壺,不小心磕了個裂紋,我索性就把它敲碎了,重新鋦好。”唐立果將一把圓肚的宜興紫砂壺擺在茶臺上,遍體鱗傷,順著破碎的紋理,均衡地打著銀釘。這讓我想起一個慘遭重度毀容的人,臉上縫合的傷口和針腳。有一種死而復生的慘烈、僥倖和刺痛的美感。


唐立果說,這把壺有220多個銀釘。這個數字只有他知道,別人數也數不清。然後,又指著臨窗矮凳上的一個大青花瓷花瓶,說這個是明朝的青花瓷,上面打了400多個銀釘。


我好奇地問,鋦了釘會不會漏水,比如在打碎時,丟一塊,掉一塊的,哪怕少些許碎末,瓷器也會留有空隙,要不要用膠水輔黏合。

鋦瓷匠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兒  | “日照生活36計” 9

唐立果說,絕對不能用膠水,因為壺裡的水是要入口的,用膠水對人體無益。只要手藝精到,鋦好的器物,絕對不會漏水。唐立果舉起雙手,岔開五指,又合攏, 做出一個掬水的手形,說:“比如我們的手,五指間看著有空隙,如果我們使勁兒合攏在一起,就會掬捧水。兩隻手相互握緊用力,也不會漏水。”


瓷器也一樣,不管它怎麼碎,在裂紋的兩面,都會留下凹凸。鋦瓷的第一道關鍵工序,就是要仔細對好裂紋的凹凸,凹對凸,凸對凹,使其恢復破碎前的組合狀態。一個長度8毫米,厚度1毫米釘的拉力是5千克,比如眼前這把壺有200多個釘,像拉鍊一樣把它鋦起來,它們在一個壺體上的綜合拉力就是1000多千克,這個力度,完全可以使得裂紋凹凸達到嚴絲合縫,滴水不漏。


唐立果又拿出一盞舊馬燈,馬燈的玻璃罩碎了,他給鋦好了。奇特的是,在玻璃罩外面,看不到鋦釘,用手摸,也是光滑如初,感覺不到裂紋。唐立果自豪地說:“這是行內絕活,叫膛內鋦。”即鋦釘是從玻璃罩裡面打進去的,玻璃要比陶瓷脆弱易碎,厚度只有1毫米,一不小心就鋦碎。所以,這是鋦瓷行業內的最高水平,頂級的絕活。


唐立果不僅鋦瓷、鋦玻璃,還純手工製作錫壺。錫質地柔軟,不僅形塑性好,而且密封性好,能夠保鮮。比如巧克力,就是用錫紙包裝的。

鋦瓷匠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兒  | “日照生活36計” 9

鋦瓷匠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兒  | “日照生活36計” 9

鋦瓷匠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兒  | “日照生活36計” 9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

據唐立果說,早在清乾隆年間,錫罐就被用作儲藏龍井茶的宮廷用品。曾在京杭大運河打撈出一艘清朝的沉船,裡面就有大量的錫罐儲藏著龍井茶,260多年過去了,茶葉還是乾的,只不過變黑了,可見錫罐的密封性和保鮮性能有多強大。前幾年賣出一罐15萬元一斤的龍井茶,也是用錫罐裝著。

鋦瓷世家

有一次唐立果在濟南參加瓷器展,有個老頭拿著一把漏水的錫壺,來找他看看能不能修。唐立果竟意外地在壺底發現他爺爺名字的落款。爺爺做的壺,又流傳到孫子來修,這是難得的奇遇,有時空勾連之感。


唐立果驚喜之餘,想不惜代價把這把錫壺買回來。可是,這把錫壺也是那個老頭的珍愛之物,即便唐立果說出了自己跟這把壺的淵源,老頭也是態度堅決,千金不換。唐立果懷著對爺爺的崇敬和懷念之情,修好了老頭手中那把爺爺做的壺。但從此以後,這把壺成了他念念不忘的情愫。


爺爺靠這門手藝,養活七口之家。唐立果家可以說是鋦瓷世家,不僅他爺爺鋦瓷,他爺爺的爺爺也鋦瓷。出身某門手藝世家的孩子,要麼從小耳濡目染,繼承祖業;要麼離經叛道,另覓他途,跟家傳手藝徹底決裂。唐立果屬於前者。

鋦瓷匠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兒  | “日照生活36計” 9

上小學時,別的孩子放學回家在做家庭作業,唐立果對課業沒興趣,在幫爺爺幹瓷器、錫器活兒,從給錫壺拋光,幫爺爺幹基礎雜活兒開始,唐立果逐漸掌握了鋦瓷及製作錫器的基礎技術。


後來唐立果考上湖北美院,感覺學習課業沒什麼意思,上了一年就瞞著家人輟學去青島打工,修電腦、打印機等,因為擅長錫焊,他可以焊接、修理電器電路板。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電視節目上看到天津瓷房子的主人張連志,拿著一個破碎的瓷器說,目前已經找不到多少懂鋦瓷的工匠了,這門手藝也即將失傳。


唐立果覺得這是自己成就一番事業的機會,於是回家開始跟著爺爺專注地學習鋦瓷、製作錫器。從古玩市場淘瓷器回來,一個個打碎,或者在瓷器裡裝豆子,注水,密封,豆子膨脹就會把瓷器炸開,然後再一個個鋦好,反覆練習,提高技藝。


做手工活關鍵是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唐立果似乎有這種天賦。那段時間,唐立果每天除了睡覺吃飯,就是坐著幹鋦活兒,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而唐立果的弟弟,卻是個好動、坐不住的主兒,幹了一個多月,甩手走了。“臨走送給我一句話:“閒著驢也閒不著你!”唐立果笑著說,“話不好聽,但很有道理。”


“8年前,我在這個樓下面有間作坊,工作臺下面的瓷磚都被我的鞋子磨壞了。”唐立果說,“我就是天天埋頭幹,對其他事也沒啥興趣。”


5年前,唐立果的爺爺去世了,唐立果也已經自立家業,完全可以傳承這門家傳手藝了。這些年來,唐立果在行業內聲名鵲起,很多有收藏鋦瓷愛好的人,想方設法跟唐立果取得聯繫,不遠千里趕來拜訪他,或者把自己收藏的碎瓷器快遞給唐立果,讓他鋦修。

鋦瓷匠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兒  | “日照生活36計” 9

唐立果說,文人雅士收藏鋦瓷的愛好古來有之。在古代家裡有人考狀元、考進士、考秀才,故意找一把好壺弄碎,鋦上鋦子,因為鋦子的諧音通“舉子”。“現在也有很多人喜歡收藏這個,尤其是在我們莒縣更是喜歡這個東西。”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兒

外人看來特別高超的活兒,對於唐立果來說,就三個步驟:核紋理、打孔、上釘。


在客廳的旁邊,有一間工作室,裡面擺放著各種鋦瓷、制錫用的工具。唐立果拿出一把一位浙江人寄來待鋦的紫砂壺,又拿出一把小鑽具一邊給我們演示,一邊解說。


核紋理就是要遵循瓷器破碎的裂紋,使其凹凸鑲嵌。打孔講究拿捏有度,不能打透,打透就廢了,但要完全吃住鋦釘,兩片瓷器的兩個孔深淺、比例要均衡有度。打孔深淺主要靠觀察鑽出的粉末顏色來判斷,紫砂壺因為燒製工藝,表層和表層下的砂土顏色是不一樣的,外行看不出來,但鋦瓷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鑽到了什麼程度。兩個孔是否均衡,就是看鑽出的粉末是否一樣多。

鋦瓷匠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兒  | “日照生活36計” 9

打好孔之後就是上釘,上釘更講究。釘一般分為鋁釘、銅釘、銀釘和金釘,金釘最貴,銅釘、銀釘次之,鋁釘最便宜。過去人們鋦碗、鋦碟,主要用鋁釘,現在當鋦瓷成為藝術藏品,已經沒人用鋁釘,一般都是銀釘、銅釘,有些甚至要求用金釘。


首先得根據兩孔的距離來確定鋦釘的長短,一個鋦釘的長度一般要比兩孔 的距離兩頭稍微長出一截,不能太長,也不宜太短,要跟孔的深淺相當。然後根據兩孔的深淺,把鋦釘的一頭鉗彎,先輕敲入孔,再把另一頭鉗彎,輕敲入孔。當鋦釘兩端彎曲入孔剛剛好時,就可以敲緊加固。如果稍有長短不合,深淺不宜,這個鋦釘就需要廢掉重做。唐立果說,他一天可以鋦100個左右的鋦釘。


我們對唐立果手中的手工鑽具產生了興趣,我們常說“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兒”。問他用的是不是金剛鑽,唐立果說,一般用合金鑽就可以了。但是,他爺爺留給他一把真正的金剛鑽。唐立果放下手中的活兒,從客廳的展櫃裡,拿出一把特製的鑽頭,燈光下,他指給我們看,在鑽頭的頂端,有一顆閃閃發亮的鑽石。


唐立果說,在過去,一個鋦匠,最值錢、最厲害的就是金剛鑽。他的爺爺有一次出門幹完活往家走,總是擔心金剛鑽的鑽石會掉,就想把鑽石放在領子裡,結果一不留神掉在了地上。地上都是土沙石,當時天黑了,也沒有手電筒,啥也看不到。他爺爺急中生智,把周邊所有的土沙石都挖在一起,裝進袋子裡帶回家。第二天用籮面的籮一點一點地籮,終於把鑽石找了出來。

鋦瓷匠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兒  | “日照生活36計” 9

鋦瓷匠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兒  | “日照生活36計” 9

鋦瓷匠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兒  | “日照生活36計” 9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

8年前,唐立果也掉過一次。家裡來了朋友,想看金剛鑽,唐立果拿出來,想把鑽石摳出來給朋友們看看,結果蹦了,只聽“當”一聲,鑽石不見了。“我說壞大了,鑽石蹦了,都別亂走,坐下喝茶就行了。”等朋友們走了之後,唐立果把屋子裡所有的東西都搬出去,蹲在地上仔細看看,因為鑽石很亮,很容易就找到了。


唐立果說,金剛鑽最難的是把鑽石鑲在鑽頭上,因為鑽石很硬,很不好鑲,現在基本也沒多少人會鑲。鑽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物質,再硬的東西也有鈍的時候,就像再好的東西也有老的時候。


那金剛鑽鈍了怎麼磨呢?


有種方法叫“鐵包石”,把鑽石放在一塊硬紅木上,拿一根纏著鐵線的棍子摁住,再用一把半鋼半鐵的家用菜刀刀口一摁,金剛石就掉下一個角來,有角就能加大摩擦阻力,使金剛石變快。另一種是“棉線磨”,用臺鉗把鑽頭夾住,用棉線繩來磨槽,也能使金剛石變快。所以,“越硬的東西,越要用最軟的東西去治,這叫以柔克剛!”


世間萬物,一物降一物,總有剋星。說到這裡,唐立果開始了他的哲理感悟演說:有句話說水火無情,火可以燃燒熔化所有的東西。水來了火就滅了,水比火厲害,水可以滅火。太陽出來了,把水蒸發了,太陽可以蒸發水。烏雲來了,把太陽一擋住,水就不蒸發了。風來了把烏雲吹走······

鋦瓷匠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兒  | “日照生活36計” 9

唐立果自我調侃道:“我沒有別的愛好,就是抽根菸,打牌也不會,釣魚也不會,電腦會修不會使,手機一般就放著,也不看,書也不看,字也不認識幾個,戴著眼鏡不識字。”


無欲則剛。或許,正是唐立果這種啥也不懂、啥也不會、啥也沒興趣,只關注於鋦瓷、製作錫器的倔強,賦予了他沉浸於創作的超然和藝術家氣質,才有了他年輕有為的精湛技藝吧。


時至今日,誰又能否認依稀尚存的鋦瓷手藝,就不是一門珍貴的藝術!誰又能否認,能讓“破瓷重圓”的鋦瓷匠,就不是堅守古老手藝的藝術家!


可喜的是,唐立果11歲的兒子,已經開始跟他學習這門技術,並跟著他參加各種展會,成為能在現場表演鋦瓷技藝的“小工匠”,頻頻引來參展商的矚目和讚賞。


鋦瓷匠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兒  | “日照生活36計” 9

《有一種生活叫日照 旅遊生活36計》

出版社:中國旅遊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12月 第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