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州:扮“熟客”購物賒賬,一女子用這招騙了6家店

先套近乎後購物,等付錢時“發現”微信被封、無法轉賬,商量先賒賬回去再付款,這一走,這筆錢款也便“了之”。短短一個月內,犯罪嫌疑人趙某某利用購物“賒賬”的手段,前後詐騙六家店。近日,犯罪嫌疑人趙某某因涉嫌詐騙罪被武進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

2019年10月,湖塘派出所接到報案,受害人章琳(化名)稱,一個月前,一年輕女子在其店內購物,買了一堆衣服後,稱微信被封,第二天才能進行轉賬。“她來的時候就一副熟客的樣子,我對她是沒什麼印象,但她說自己以前是長髮,現在剪短了,還說以前都是讓我給她挑衣服的。”聽對方這麼一說,章琳也沒再懷疑,於是兩人加了微信,約定第二天將消費的1960元付清。可隨後幾天,章琳多次催款,對方卻總以各種藉口搪塞拖延。此時,章琳起了疑心,在網上搜索該女子留下的手機號和姓名,發現竟有商家發帖提醒,遭遇此人假裝“熟客”購物賒賬,套路與她遇到的一模一樣。得知自己被騙,章琳立即向警方報案。

江蘇常州:扮“熟客”購物賒賬,一女子用這招騙了6家店

去年11月11日,嫌疑人趙某某被抓獲歸案。經審查查明,2019年9月至10月期間,犯罪嫌疑人趙某某在常武地區服飾店、手機店、代購處、小吃店,在無支付、償還能力的情況下,多次以手機微信轉賬被封等解封后付款、急需現金週轉等為由,實施詐騙6次,騙得被害人人民幣、服飾、化妝品、手機等財物,贓款贓物總計價值人民幣14048元。

檢察官提醒,該案中嫌疑人詐騙手段並不高明,卻屢屢得逞,無非是利用了商家急於做成生意的心態,騙取其信任。因此,商家在銷售貨物時,還是要本著“錢貨兩清”的原則,尤其是面對陌生的顧客,不要輕信買家自報的身份,放任其大額賒賬。一旦發現被騙,一定要留存證據並及時報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