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定一本書為名著?是以什麼標準來定的?

寳勒個寳


如何確定一本書為名著?

正如莎士比亞所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對於一本書是不是名著,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但是我認為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標準。

1.從一本書的內涵上

一本書之所以能夠成為名著,那麼不一定是有它極其精彩的地方。

而一本書所具有的內涵,便是書籍最重要的部分。這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想要傳達給讀者的重要信息。

書籍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是散文,可以是詩歌,可以是小說。因此一本書的內涵,他的思想感情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所以我認為能夠被稱之為名著的書,必定有著十分深刻的思想內涵。

2.讀者眾多,知名度高

名著,名著。名著中的第一個字“名”指的是出名。那麼便斷定了一本書之所以能夠成為民主,必定要十分的出名及讀者眾多。

其實想想這個邏輯也的確很通順。一本書經過無數人的閱讀,仍然認為它是一本好書,然後再傳給更多的人去閱讀,那麼這本書就相當於經過無數的人去推敲去琢磨。就是這樣仍然被人們認可,那麼這本書很有可能一本好書。

當然,書籍的讀者動作足夠聰明,是能被稱為名著的一個條件。但是並不代表讀者眾多,足夠出名就能被稱為名著。

但現在有很多的書籍營銷的手段,可以在短時間之內讓一本積極無名的書出名。但是這樣的書能夠被稱為名著嗎?當然不是。

因此,一本書是否出名,僅僅是我們判斷書籍能否成為名著的一個標準,我們不必過於將此奉為圭臬。

3.對現實生活具有指導意義。

我們去閱讀名著,去讀一本好書,究竟是為了什麼?比如我們去閱讀一個小說的時候,難道真的僅僅就是為了去讀一個故事嗎?不我們是為了收穫一點東西。我們想要從書籍中得到一些在現實生活中人生的知道。

比如我們從書籍《誰偷了我的奶酪》中知道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要懂得變通,要克服自己身上的懶惰。

因此我認為一本好書,能夠被稱為名著的書,一定要能夠對我們現實的生活具有指導意義。不論是對於個人還是對於社會而言都是這個樣子的。

唐太宗李世民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一本能被稱為名著的書不也是這個樣子的嗎?


所以我認為一本書能夠被稱為名著,一定要符合有深刻的內涵,知名度高,而且要對現實生活具有指導意義這三個特點。


俠花


就文學作品而言,名著的首要條件應當是其對社會的影響是正能量,絕對不能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

其次,則為時間考驗,

第三,則為雅俗共賞,受眾面廣大

第四,方為權威專家認可。


默玄吟雷


如何確定一本書是名著,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是歷史的考驗。人類歷史漫長久遠,自有文字記載以來,各個時代的人寫的書應該很多很多,不能計數。但真正流傳下來,還被一代代人奉為圭臬,讀之不忍放手,讀後獲益良多的書實在是屈指可數。中國的如:易經、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孫子兵法、老子、唐詩宋詞與四大名著的明清小說等等。西方的如:莎士比亞戲劇、康德尼采叔本華哲學、蘇格拉底、柏拉圖、安徒生童話等等。這都是在歷史的長河中經過時間的考驗流傳下來的,還必將流傳下去。

二是人民的考驗。常言道:所謂是金子總會發光。各個時代寫的書籍,流傳於世間,為萬千讀者所接受所肯定是很難的事情。要做到讓萬千讀者接受肯定,寫書者寫出的書籍必須讓每一個讀書的人能夠從中受益,通過寫書人的觀點拋磚引玉,引導讀書人向上向善,持續提升自我的個人品質和文化水平以及忠君報國的個人能力。這樣的書,被眾多的讀書人個人所悅納,進而被當時的社會管理者所悅納,再者被整個社會所悅納。理論一旦被群眾所掌握,就會迸發出無窮的力量。書籍一旦被群眾所認可,就會綿延萬世而不衰!

三是現實的考驗。一本書一問世,總會有人閱讀,只是人多和人少的概念。好的書,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迅速傳遞下去,成為大眾都喜愛的書籍,這就是書籍擁有了它獨特的生命力,擁有了它成為代代相傳的經典的基礎實力。如果一本書一出版,讀過的人都覺得索然無味,不值一讀,那這樣的書很快就會死掉,連書本出版的這個當下,都不能被接受,又何談流傳後世呢?

因此,一本書能不能成為名著,要看這本書能不能經得起現實、歷史、人民的檢驗!





谷底001


名與不名難輕斷,一切交與後人評。


筠齋


就和今日頭條一樣,由閱讀量來決定。


深圳鄭海洲


所謂名著可分為三類,一種是評論家認可而大部分讀者敬而遠之的,一種是讀者認可而評論家不屑一顧的,還有一種自然是同時征服讀者與評論家的。

類似四大名著這一類經得起時間檢驗的書,自然是當之無愧的名著,不管是專家視角還是讀者視角都可圈可點。這類作品絕大多數會打動人,相當於這些作品已經經歷了好幾百年、千百萬人的質檢,不會太差。一般來說,這種普遍好評的書,證明了他們可以引起絕大多數人的共鳴、會被絕大多數人喜歡。就這種書而言,即使偶然拿起覺得不喜歡閱讀,再過一段時間再打開,很有可能會突然愛得發狂。

我曾經不下五次開始讀三國,總是覺得不對勁,書是書,我是我,但是內心始終有一份期盼,就是願意自己能讀進去這本書終於在今年愛上了三國,那感覺完全就是博爾赫斯所謂“讀書的感覺就是戀愛的感覺”。當我吃完晚飯想起自己可以讀一會兒三國時,內心直升起一陣極其美好的感受,充滿希望,充滿美好。轟轟烈烈的愛情不見得每個人都有份,不過書中的美妙感受,始終等著人去體驗,何樂不為。

總體而言,除了心情跌入谷底的狀況,讀書會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狀態,一本書會帶你找到同類型的書,比如同主題的書,同作者的作品,作品中涉及的書,只要有興趣,都可以嘗試。

當然這個標準是大多數人的,不排除自己看了沒感覺,這也沒所謂,換下一本就行。

針對個人而言,名著就是自己有興趣、能引起自己思考的就是名著,也就實現了看書的意義。所以,一方面可以在普遍認為的“好書”當中大膽篩選能引起自己思索的書籍;一方面以自己閱讀的書籍為線索輻射相關的好書;另一方面偶然有什麼興趣也可以翻開試試。大膽嘗試,大膽捨棄,遵從內心。

另外,有些書在它的時代是好書,但受歷史侷限性的影響在今天未必能引起什麼思考,不捨得完全放棄就跳讀。同時可以交替閱讀不同風格的書。例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很費腦細胞的,雖然有魅力,很厚重,但很難一年四季都是老陀。和吃飯一個道理,再好吃的東西,只要是一年四季、一日三餐重複,也接受不了。所以可以將不同類型的書交替進行,不必太強求自己,在閱讀中收穫快樂與思考,讀到的就都是名著。


奚江月


顧名思義,是指聞名程度較高。但我們一般所說的名著不是“較高”,而是“極高”,指的是對大眾來說幾乎眾所周知的文學、藝術、哲學、歷史等著作和在專業領域奉為圭臬的必讀經典著作。

名著基本上都經歷時間檢驗,是人們口碑積累而成的結果,因此一般指的是往代遺留下來的最為知名的一些著作,當代的著作,因為尚未經歷歷史檢驗,是否最終為名著,還沒到揭曉之時,除非個別一出版即引起轟動,而後經歷數十年仍然在人們心中佔據重要位置的著作。


慎言君


一、經受住了時間檢驗。

二、流傳廣泛。

三、能讓大眾再三回味。


haoshise


時間淘洗。

口碑相傳。

其內涵不斷被挖掘(歪曲)

結合時代發展,其內容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好像到哲學的範疇,不斷被實踐所證實。

真理漸漸地傳播,被廣泛意識到,

最後發展到作者也想不到的地步。

出版社和有幸遇到的伯樂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常規思路…我本就是中庸的人Orz



浮生寄清風


名著內涵性較強,有深刻的意義和現實感,但看起來可能稍微有些費勁,而且需要適當瞭解背景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